入夜的東店村燈光球場,熱鬧非凡,球場旁的三層洋樓上早已站滿觀衆。
這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錦尚鎮東店村的籃球場,距離最近的海邊不過一公裡的路程。即便入秋,夜晚的微風還是能帶來一些海上的濕熱。
他們腳下踏着的,是當地曆史最悠久的球場之一,曾多次舉辦籃球賽事。
球場旁的三層洋樓擠滿了人。 澎湃新聞記者 胡傑 圖
隻不過以往沒人喊出“村BA”這個口号,更習慣于用“村賽”或“野球”稱呼這裡舉辦的各色籃球賽事。而當“村BA”成為一種符号,當地也順理成章地接受了這個名字。
北京時間9月16日-17日,在快手與NBA中國共同打造的“鄉村籃球冠軍杯”村BA比賽中,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池店村籃球隊奪得冠軍。
與貴州黔東南地區相似,泉州地區的各色“村BA”同樣也有着火爆的看球氛圍,地域特色的解說和表演,以及村民為主體的群衆賽事......
但些許不同的是,泉州當地的村BA氛圍不僅火爆,更是一種生活常态。
泉州市石獅市錦尚鎮東店村的籃球場。
常規操作
當黃宇軍、矣進宏、楊政、常樂晨等籃球達人來到東店村燈光球場,球場外圍滿了喜歡他們的少年。
16歲的黃文懿便是其中一員,他隻身一人從60公裡外的南安市趕來,隻為見到自己喜歡的球員楊政。
他對澎湃新聞記者說,“上一次已經買好機票了,但是有事沒去成北京,這次知道他來泉州,我說什麼也要來見一面。”
和黃文懿恰恰相反的是東店村村民傅建成,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不少痕迹,他也不太知道這些籃球達人是誰,但要聊到場上比賽的其他球員,他卻能如數家珍:“這些都是我們當地的村隊,打球的人我們當然都熟啦。”
相比賽事方請來的籃球達人,當地年紀稍長的村民更熟悉兩支球隊——石獅市港塘村籃球隊是當地村級籃球聯賽冠軍,隊員曾是福建省運會的主要班底,另一支福建晉江池店村籃球隊,則是當地村級籃球聯賽5連冠。
兩支球隊無疑屬于當地村級聯賽的戰力天花闆,再加上籃球達人的加入,這樣的配置在業餘聯賽并不多見。但在傅建成眼中,這樣的比賽算得上頂尖,但并非絕無僅有。
“以前這裡有請過NBA、CBA的球員,雖然不記得他們叫什麼,但有外援的比賽水平可能更高一些。”他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不太會說普通話的傅建成并沒有去過太遠的地方看球,但當地曾經舉辦的各種“野球”,足夠讓他面對各種扣籃臉上依舊平靜。
比賽現場。
相比不少地區村BA的“圖個熱鬧”,泉州地區的球迷算是親身“見過大風大浪”的那一批。
網上流傳着的中國野球江湖文本中,泉州石獅是一個繞不開的地方——2015年,石獅市的某個村級比賽,曾豪擲千金請來“白巧克力”傑森·威廉姆斯為代表的4名NBA球星,以及60名來自發展聯盟的球員參賽,甚至還有雷霆隊的拉拉隊員前來助陣。
“劉玉棟、範斌、胡衛東那一批球員,2000年左右都來過這裡打球。”港塘村籃球隊隊員陳榮仁補充道。
陳榮仁也是石獅市籃球圈的風雲人物,他曾是華僑大學CUBA五連冠期間的主力,也被當地人稱為“石獅球王”。
談到此次的比賽規模,陳榮仁解釋道:“像這些燈光和舞台效果,以往都是在室内比賽才有的,這樣規模的在室外算頭一次。但是球員水平,和當地其他的比賽還挺接近的。”
村BA容易給人草台班子的刻闆印象,但在石獅市的各種村級比賽,不光有高水平的對抗,相關的賽事服務也有了體系,甚至還衍生出了專門直播比賽的APP。
類似的賽事規格,即便放在許多一線城市的基層賽都顯得奢侈,但在石獅市不過是“常規操作”。
現場的扣籃表演。
365天都有比賽
想要形成這樣的“常規操作”并非易事,但在石獅市卻能完美實現。沒有别的秘訣,隻是因為比賽太多。按照陳榮仁的說法:“隻要你想打,365天都有比賽。”
從初中開始,陳榮仁便混迹在當地的野球比賽。1997年,當時隻有初二的他,打一場球就能有300元到500元的收入。
陳榮仁介紹,石獅市每年光是以村為代表的官方賽事就有兩個,分别為石獅市村級聯賽和泉州市全民健身村級籃球聯賽。除此之外,各個村有獎金性質的友誼交流賽不計其數,陳榮仁便是這類比賽的受益者。
陳榮仁。
進入華僑大學後,他帶着隊員到各個野球場上打磨技術,“我打個比方,春節一個月,初一到初七我們每天打五場,初八到正月十五每天不低于三場,正月十五到三十,每天保持一到兩場。”
“這樣一個月下來,能打一個NBA賽季的比賽了。”對于這種近似魔鬼訓練的比賽方式,效果也立竿見影,“第一個星期能把人打到崩潰,但等到再與大學生球員交手,就一點都不會怯場。”
或許正是無數野球賽場的熏陶,讓處在泉州的華僑大學在那個時代創造輝煌,成為CUBA的五冠王。
比賽中上演暴扣。
請外援是為了平衡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地區的比賽不排斥外援,規定幾個外援的比賽都有。類似的情況在全國許多地方的野球場也曾出現過,2019年GQ報道過的野球江湖便是這類比賽的産物。
但在陳榮仁看來,泉州地區邀請外援的風格和其他地區略有不同,“有些地方的村賽,參加比賽的有一兩百支,但請外援的球隊可能就隻有兩三支,他們屬于死對頭,為了争面子死磕的那種。”
“但我們這邊請外援是為了提高整體水平,增加村隊的陣容厚度,畢竟每個村大小不一樣,所以實力要平衡一點,主要是為了比賽能打得好看。”他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而走南闖北到處打球,也讓陳榮仁對泉州當地的籃球氛圍有了更獨到的理解,“如果說氛圍,很多地方都很像,但是整個泉州地區勝在持續性。籃球比賽對于這裡的民衆來說,是一個習慣性的狀态。”
“其他地方籃球賽有點像過年,比賽期間也很熱鬧,天天都是載歌載舞,但隻要賽程一結束,它就恢複到了另一種狀态。而泉州這邊不管大小比賽,常年都是持續的。”
這句話從現場觀看比賽的魏群超得到了驗證。他的本職工作是運動品牌的産品設計,工作之餘以打籃球為愛好。
魏群超的手機。 澎湃新聞記者 胡傑 圖
聊到當地籃球賽事究竟有多火爆,魏群超直接掏出手機,名為“梅嶺錦塘籃球友誼約戰群”的微信群彈出消息,裡面剛好是一則籃球賽事的招募信息。
報名方式也很簡單,隻要簡單支付一些報名費即可,“像這種500人的賽事信息分享群,我微信裡有七八個。”
豐富的賽事甚至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着當地的籃球風格。黃文懿這樣形容:“我們這裡打球都是打全場的比賽,隻要人夠了基本都是全場,大家覺得半場沒什麼意思。”
球員為孩子們簽名。
在這裡,有100種辦籃球賽的理由
究竟是什麼原因推動着當地村BA的火爆?沒人能給出标準答案,但有些細節似乎可以說明問題。
如果在石獅市搜索“燈光球場”四個字,導航會彈出一滿屏的目的地。
“燈光球場一二十年前就有了,現在基本每個村都有一個燈光球場,有些球場還有棚子。”當地的司機師傅陳榮輝解釋道,“因為我們這裡籃球氛圍很濃,基礎設施也比較好。”
如果說籃球氛圍是一種文化的積澱,那麼基礎設施隻能由當地經濟條件決定。
在《2021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中,石獅一連登上3個“全國百強”,其中全國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名單裡,石獅排在第15位。
如果将視野拓展到整個泉州地區,過去30年時間,包括安踏、匹克、361°等運動品牌,都在“愛拼才會赢”的歌聲中走向全國。
“我們有段時間把央視五套,戲稱為泉州電視台。”陳榮仁的玩笑中,是當地富庶的最好代表。
現場舞獅表演。
與此同時,閩南地區豐富的地域文化、濃厚的家族觀念,也在現代生活中與籃球發生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快手推出的紀錄片《問道村BA》中,石獅市蚶江鎮溪前村黨支部書記蔡世傳解釋:“這邊的習俗是過節人越多越預示着興旺,如果想讓人來得多一些,那肯定要辦籃球賽,所以民俗活動慢慢就和籃球賽融合在了一起。”
于是,當地慢慢便形成了熱火的鄉村籃球氛圍——無論是孩子周歲,還是宗教節日,亦或是祠堂落成,都成了辦籃球比賽的原因。
泉州當地流傳着一種說法:“在這裡,有100種辦籃球賽的理由。”
尋找更多鄉村體育的基因
不得不否認,“村BA”一詞的出圈,才讓積澱了數十年的基層籃球文化被更多人認識。
從攝影師手中的一張黔東南籃球賽照片,到成千上萬網友圍觀的直播,再到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轉發點贊,最後全國各地的“村BA”賽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鄉村籃球一直處在“厚積”的狀态,直到經過社交短視頻的推廣才迎來了“薄發”階段。
這樣的轉變,也給了相關從業者更多的啟發。
“我們做了很長時間的體育業務,之前總會從競技體育的角度給大家呈現更多好看的内容。”談到舉辦“鄉村籃球冠軍杯”的初衷,快手體育運營負責人周天一這樣解釋,“但現在發現大家的需求已經不局限于看了,而是希望能更多參與進去。”
黃宇軍、常樂晨等籃球達人參與其中,讓一場當地的籃球盛宴,變成了線上球迷的圍觀。根據快手官方平台給出的數據,“鄉村籃球冠軍杯”村BA決賽的累計觀看人次超過一億人,相關話題閱讀量超1.7億。
村BA打破的不僅是人們的刻闆印象,還打開了體育從業者對體育闆塊的視野,除了金字塔最頂端的職業聯賽外,也有紮根基層的鄉村聯賽,同樣生機勃勃,同樣靈動鮮活。
周天一就表示,“鄉村籃球冠軍杯”不僅是一次活動,而是一個時長3-5年的長期項目,“我們希望做一個時間更長、範圍更廣的賽事。”
在她看來,以後還有更多有趣的玩法等待解鎖:“未來很有可能會有NBA球星降臨村BA現場。如果短時間不允許的話,我們也考慮把CBA的一些球星和村BA去做一些結合。”
相比已經火爆全國的村BA,中國似乎還有更多的鄉村體育文化尚未出圈。
“我們在平台上觀察到,除了村BA外,海南有大規模的排球文化,新疆則是足球特别火。其實每個地區都有符合各自特點的體育文化,這些内容同樣值得我們去挖掘。”
的确,村BA不過是中國基層體育文化的縮影,它如一葉嫩芽剛剛破土而出,未來或許會有更多體育的種子在這片土壤裡生根發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