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從冰箱掏出今年最後一隻年粽,那是除夕的前一天媽媽包的,到今天正好是84天,它被凍得硬邦邦的,解凍之後煮了40分鐘才熱透,然後切片下鍋煎到兩面焦黃,就可以起鍋開吃了。
這應該是廣西大粽子最好吃的方式了,外層脆爽,裡面軟糯軟糯的,餡料裡的五花肉油水被煎出來,正好把糯米炸透,綠豆也因為吸足了10餘種作料的香味,吃起來唇齒留香。
吃完之後給媽媽打電話,說幸虧有冰箱,過年這麼久了,還能吃到年粽,媽媽卻說,以前沒有冰箱的時候,粽子也能儲存半年呢。
我吃驚不已,畢竟廣西氣候炎熱,過年的時候常常20來度,到如今4、5月份就已經30多度了,更别說到6、7月份的35度高溫了,粽子怎麼可能儲存得了半年呢?
媽媽說,是真的可以儲存半年,以前奶奶就儲存過。
細問下來才知道,原來,在以前,奶奶她們包的大粽子,并不是用鍋來煮的,而是用大水缸!就是那種大人都能鑽進去的大水缸,鄉下用來儲存水的那種缸。
包好的粽子,一層一層疊着放入缸裡,然後加上水,把蓋子用黃泥土封上,這才開始煮粽子。但這個煮粽子的方式可是非常講究的,和平時生火做飯大火烹饪是不同的。
按照媽媽的回憶,每年準備包年粽子的時候,奶奶就會使喚伯父開始拿一些稻草出來曬,曬幹之後,用稻草編織成碗口粗的繩子。等到包粽子那一天,就用這個稻草繩把水缸層層纏繞起來,等到最後水缸裝滿粽子缸口用泥封住之後,繩子也要在缸口上繞個幾圈,總之,整個水缸要被繩子繞得結結實實的。
然後,傍晚時分,伯父會找到水缸底部稻草繩開始的地方,把繩子點燃,這個繩子就會慢慢地燃燒,幾個小時後,繩子會被燒完,但是整個水缸還是被厚厚的熱灰覆蓋着,裡面的粽子會始終在慢慢沸騰着。
當然,而伯父會守在水缸前,看着火一整夜。到第二天天亮,全家人吃早餐的時候,桌子上就已經擺上了熬制了12個小時的大粽子。奶奶家的粽子很大,一隻得有5、6斤,拆一隻粽子,全家7、8口人一起吃都吃不完。
而這些粽子又是如何保存半年的呢?媽媽說,在水缸裡煮熟的粽子,是不會全部拿出來的,每次隻拿幾隻而已,一拿出來,就會迅速把水缸的蓋子蓋好。這樣,粽子始終浸泡在煮粽子的水裡,它就不會壞了。
當然,水缸也要搬到陰涼的地方放着,不能讓陽光直曬,也不能放在廚房這種經常燒火做飯、溫度很高的地方。
這樣一來,過完年之後的農忙時節,大家早出晚歸,沒有時間做飯,每天隻要帶上一兩隻粽子到天邊地頭,放鍋裡慢慢煮,中午飯就有了。
隻是呢,幾個月後,粽子兩頭會稍微有點點酸味,但那種酸味很像廣西常吃的酸粥,很多人喜歡吃,粽子其實也沒有壞。
聽媽媽講完這些,我半信半疑,但是想想也是有道理的,粽子泡在煮粽子的水裡,接觸不到氧氣,隻要缸水不壞,粽子是不會壞的,就像腌制泡菜一樣,有益菌在缸裡當道,保護着食品不變質。
我也查了些資料,的确有記載說,許多年前,在還沒有冰箱的時候,祖先們就可以儲存年粽到三月三甚至更久,應該用的就是這種儲存方式吧。前人的智慧,真的是令人贊歎。
過年包粽子是廣西的風俗,這個風俗延續了許多年,隻是,随着大家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包粽子這件事也始終在變化中。
記得小的時候,我們家還住在爸媽單位的家屬院裡,每年一到臘月,爸爸們就會結隊上山去找木頭,他們會拉回來半卡車的柴火,堆積在家屬樓下面。
媽媽們則到處去找芭蕉葉或者冬葉,然後早早把糯米和綠豆準備好。到了臘月28的晚上,大家都會把糯米和綠豆泡起來,等到臘月29一早,就起來腌制五花肉。一般是糖、鹽、大料和醬油、耗油等十多種作料放進去腌制半小時。
然後,把泡好的綠豆拿出來去皮,撒上一把糯米,目的是讓餡料緊密團結在一起;再在泡好的糯米上攪拌一點鹽。這樣,包粽子的準備工作就完成了一半。
另一半準備工作是洗粽葉,這個工作一般要全家上陣,因為粽葉很多,要好幾百張,兩面都要拿絲瓜囊擦洗幹淨,工作量很大。
洗完粽葉,就可以開始包粽子了。下面的圖,就是我媽媽包粽子的時候,我拍下來的。
包的過程很簡單,首先在粽葉上放一層糯米,然後放綠豆,再放五花肉,之後再放一勺綠豆把五花肉蓋住,最後再放幾勺糯米把綠豆都蓋住。然後就可以把粽葉裹起來,用繩子綁上,多繞幾圈,一隻粽子就包好了。
其實吧,看起來真的很容易,但做起了非常難。因為做的過程中,可能會糯米和餡料放多了,包不起來,或者粽葉可能會裂開,綁不起來。當然,也有可能整個過程都順利,但是粽子綁起來之後,非常醜,一點也不好看。
為此,我媽媽有了一群徒弟。我媽媽包粽子的手藝是很好的,但是家屬院裡,很多年輕的媳婦是不會包的,所以她們都會把自己的食材帶到我家,在我家一起包粽子。這時候,我媽媽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教大家怎麼包,至于我們家的粽子,我媽往往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
包好的粽子,大家都會搬下樓,這時候的樓下,爸爸們已經搭建好了一排排的臨時竈台,竈台上放的大鍋,裡面水已經在沸騰了。
大人們小心翼翼地把粽子放進去,蓋好鍋蓋後,就會把小孩們都召集在一起,進行看火這個任務的分工。一般是2個小孩一組,一組負責1個小時的值班,值班做什麼呢?那就是負責看管所有竈台的火 ,及時加柴,不讓火滅。
當然,媽媽們也并不會完全信賴小孩們,所以她們時不時出來看一下鍋,看看是否需要給粽子加水了。
到了晚上,孩子們回去睡覺,值班的事情就變成了爸爸們,他們搬來麻将桌,又往火裡扔了紅薯和其他好吃的烤着,然後就通宵玩耍起來。
等到除夕那天一早,家家戶戶的桌子上,就已經擺滿了年粽。媽媽們挑選出最漂亮的幾個拿來上供,孩子們耐心等着祭拜結束,就可以開心地吃粽子了。
如今,我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孩童,可是回憶起那些事情,還是覺得非常幸福。我很希望每年過年的時候,大家還能聚在一起包粽子。
但是,幾千年前,爸爸媽媽單位家屬院拆遷了,大家搬到了管理嚴格的小區,物業不允許在樓下燒火煮粽子了。
所以,盡管家家戶戶的媽媽們還是在除夕前一天包了粽子,但大家都不再包那種大粽子了,畢竟沒有了柴火,沒有幾家人輪流值班,如果用天然氣煮12小時的粽子,太耗費人力物力了。
不過呢,今年的粽子仍然很好吃。我們家之前煮粽子的大鍋,被爸爸拿回鄉下給伯父了,家裡隻有一個小鍋(這個鍋往年專門拿來煮小粽子,被柴火熏得很黑),所以媽媽隻能包小粽子。
我則負責擦洗煮粽子的鍋,然後負責老老實實地坐在廚房,煮了6個小時的粽子。
過完年離家的時候,媽媽往我的行李箱裡裝了8個粽子,她原本想裝更多,但是超重了,所以隻好作罷。我回到生活的城市,天天切粽子煎着吃,直到剩下最後一個時不舍得吃,所以就一直凍到了現在。
感謝冰箱,讓粽子始終保持最初的味道。但無論是否有冰箱,我相信粽子在所有廣西遊子的心目中,都是無比美味的,因為吃粽子,吃的不隻是味道,還有關于粽子制作過程的滿滿回憶。
生活一直在變化中,日子越過越好,好吃的越來越多,但屬于家的味道,屬于親情的回憶,卻是獨一無二的,永遠也不能忘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