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類交際的情感紐帶,是人類交流的主要工具,人類文明進化正是借助語言的功能,才得以留存、傳承。作為人類繁衍進化的産物,不同的民族會有不同的語言,而同一民族,也會因特定地域而産生特有的鄉音,如漢語方言;又會因特定族群而産生獨特的族語,如客家話。這些不同的語言一旦形成統一标碼的聲音指令,就會以其強大的社會性反作用于社會,成為一個民族的主要特征,成為别樣文明鮮活的特性,成為多彩文化鮮明的特色,這種差異和多元,正是文明生命力的象征和标志。
文化自信,我們底氣從何而來?就是上下五千年不間斷的中華文明,就是中華大地上留存的遺迹、陳列的文物,就是書寫在典籍中的文字、流布在民間的民俗、存活在口頭上的語言。也就是說,文明并不抽象,而是具體真實的存在;文化也并不高冷,而是近在眼前,就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言談舉止中。身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陝北民諺”傳承人,我長期研究方言發現,九州方言千差萬别,但都有小衆群體、大衆格局共性。如信天遊“一十三省的女娃子,數上蘭花花好”,“一十三省”并非簡單數字,而是全中國、普天下之義,這來源于元、明兩朝中國均十三行省的建置,可以說聽見方言,就聽見了古代。陝北民諺“米脂婆姨綏德漢,清澗石闆瓦窯堡的炭”,這“婆姨”二字首先是外語,是印度語,是佛教女居士之梵文音譯,因武則天借禮佛登基,上有所好,下必盛也,逢男多尤婆塞,逢女多尤婆姨(唐《敦煌變文·般若波羅蜜講經文》),“婆姨”藉此而進入語言,又因唐武宗滅佛而淡出人們的視線。感謝陝北方言孤島存活下婆姨這一詞彙,也就保留下了中華文明的一抺色彩,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佛教在華的傳播、興衰過程,看到中華文明的構建過程。即使衆多方言中作為歎詞普遍使用、人們又難于啟齒的“毬”字,其實與粗口髒話無關,她是人類生殖崇拜文明留存下來的語言圖騰,讓我們能打通時空隧道,了解人類文明進化的心路裡程。黨的十九大特别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中辦2017年還專門下發5号文件,提出實施意見,這裡語言資源保護利用當為關鍵。
漢語作為世界第一大語種,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中國對人類文明的特殊貢獻。但中國作為崇尚大一統的國度,一直有語同音的沖動,周有《雅言》,兩漢有《釋名》、《說文》,三國魏晉南北朝有《聲類》、《韻集》、《玉篇》,隋唐有《切韻》,宋有《廣韻》,明有官話,今有普通話,在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普通話在行政作用下,強力吞噬方言陣地。好在漢語一統天下與方言碎片化分布并存狀态還未徹底改變,而方言的這種多點多元,折射的正是中華文明的多姿多彩,漢語作為中華文明的名片,燦若星河的唐詩宋詞,妙為仙幻的書法金石,美若天籁的京劇、昆曲、信天遊等民歌曲藝戲劇,成為中國給世界的一大驚喜,所以珍惜祖先文化遺産,傳承發展漢語語言文化,不僅僅應成為傳承中華文明基因的一種自發,更應成為一種文化安全的自覺。
面對全球化、城鎮化、現代化的裹挾,在大數據時代的今天,從世界範圍來講,弱勢語言讓位給強勢語言,已成不可逆轉趨勢;從中國來講,方言生态環境嚴重破壞,保護方言迫在眉睫。推廣普通話決不能與保護方言對立,更不等于要消滅方言。好在現代科技的發展,音頻、視頻的普及,讓我們不會再出現《詩經》十五國風民歌總集有文無音的遺憾。檔案局(館)作為守護曆史、傳承文明的職能部門,為方言建檔、留住祖先的聲音,讓後人知道我們怎樣、或曾經怎樣說話,是檔案人義不容辭的曆史使命。
陝西地處中國東西座标軸、南北自然氣候分界線、長江黃河分水嶺,集中國大地原點、北京時間标點、中華文明始點、絲綢之路起點于一處,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高地、文化福地、資源寶地。三秦大地三個文化圈,語言文化承東啟西、南腔北調、說古話今、風情萬種,自有其豐富且獨特的風韻,保存、展示、開發利用地方方言,就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宣傳陝西的有聲行動。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田青先生,在為王六著《留住祖先的聲音·陝北方言成語3000條》一書序中說,方言是世界上最美的音樂,是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最先聽到的聲音,也是離開這個世界時最後呢喃的聲音。方言是有感情、有溫度的,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鬓毛衰”的千古絕唱,不知讓多少人唏噓不已,早已成為中國人難以釋懷的永遠鄉愁。
陝西省政府審時度勢,2016年由省政府辦行文下發了《關于支持開展方言語音建檔工作的通知》,陝西省檔案局(館)組織全省各級國家檔案館,舉全省檔案之力,在各縣區政府特别是财政、文化、教育等部門支持下,在方言、普通話專家的學術指導下,曆時三年,将此時——公元2017年,此地——陝西107縣區,此人——生于斯長于斯的陝人方言取樣存照,完成了陝西省以縣(區)為單元的方言語音建檔工作,為擴大宣傳利用效果,現将已形成的1000多G方言語音建檔音頻、視頻和文本檔案彙總,形成130多G音頻、750多萬字、既能看有能聽的《陝西方言集成》叢書,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發行。全書共分西安、寶雞、鹹陽、渭南、銅川楊淩韓城、延安、榆林、漢中、安康、商洛十卷,每卷以縣(區)分為不同單元,各縣(區)除以縣城為定點采錄方言音視頻外,還增設如西安回民坊方言、陝南一些外來語孤島布點,從總論、語音、語法、詞彙方面立體展示了陝西地域方言風貌,還通過對以方言為載體的民間歌舞、戲劇、曲藝的經典記錄,展現陝西豐富個性的文化魅力。作為奉獻給三秦父老鄉親的一份厚禮,《陝西方言集成》不但對地方語言保護、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意義重大,還将對普通話推廣、語言規範化服務發揮積極作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離不開與文化互為培養基的語言,方言作為漢語的獨特表現形式,在語言文化、語言學中地位獨特,放在中華五千年文明譜系中考量,中國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方言就是基因密碼;中華文明内涵特質和價值取向,方言就是文化解碼。保留下方言,就等于保留下了打開中華文明奧妙之門的鑰匙,從這個意義上講,《陝西方言集成》的出版發行,是檔案人為曆史負責、為社會負責、為大衆負責的擔當,是檔案服務大局、服務陝西、服務民生的可喜成果,故感而為序。
王建領,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陝北民諺”傳承人,現任陝西省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主編《陝西方言集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