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工喂食?要不要給鳥兒喂食?要不要幫它搭個小窩?專家告誡我們——,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小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工喂食?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要不要給鳥兒喂食?要不要幫它搭個小窩?專家告誡我們——
默默欣賞就好,越少幹預越好
本報訊 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鳥兒就這樣出現,“搶占”本報駐台州記者陳棟家的陽台,築巢壘窩。昨天,在錢江晚報·小時新聞上圍觀了直播的網友們也來了興緻,有網友留言,自己家中陽台也有被鳥兒“蹭住”的經曆,甚至有的小鳥還住上了瘾,連續多年都來光顧。
難道如今的鳥兒也愛上了城市生活,喜歡與人類做個伴兒?
給鳥兒喂食,有必要嗎
小時記者陳棟家的這對鳥夫妻,是一對烏鸫。在浙江,烏鸫是一種很常見的鳥類,屬于浙江省的一般保護動物。很多人看到黑色的鳥,第一反應是烏鴉,但很可能是一隻烏鸫。
和烏鴉相比,烏鸫看起來更秀氣精緻一些。它是雀形目鸫科的鳥類,體形中等,成年體長21~29厘米,在鳥界,不算大也不算小。
在城市裡,烏鸫為什麼常見?浙江自然博物院研究員範忠勇說,不僅烏鸫,還有斑鸠、麻雀、鵲鸲,都是和人類比較親近的,屬于伴人居的鳥類,它們常見,是因為能比較好地适應人類的居住環境。
鳥兒不像人類,它們活得更純粹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餓肚子。所以适應性強的鳥,一定不怎麼挑食。烏鸫就是這樣,葷素都吃,尤其喜歡葷的,比如土壤裡的蚯蚓、蝸牛,是它們最愛的菜品。
所以小時記者陳棟奉上面包蟲,确實很對它們的胃口。但範忠勇并不建議這麼做。“沒意義,它們靠自己的勞動就能養活自己。”生存、繁衍,本來就是鳥一生唯一的意義。“愛它就去照顧它”的誤區,就和人類照顧幼崽一樣,總覺得愛給得越多,對孩子越好,實際上“什麼都給孩子準備好了,那他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給鳥窩蓋一層薄膜,有必要嗎
生存的關鍵性問題,除了吃,就是住了。
鳥兒最大的要求,大概就是安全。盆景、陽台,都是它們中意的築巢繁殖地。哪怕是人工環境,它們也能适應。
有人會說,最近好像經常看見鳥兒在民居築巢的新聞,難道鳥兒越來越城市化了?範忠勇倒覺得得出這個結論暫時還沒有什麼依據,“其實以前也有,隻是網絡沒這麼發達,媒體傳播也沒這麼廣。”
萌萌哒的鳥兒築巢孵化下一代,會喚起人類的保護欲,但這種欲望,一定要及時克制。範忠勇看了小時新聞的稿子,還是給記者陳棟一家點贊:沒有人為介入鳥兒的孵化過程。“因為就算你幫它們孵化了,但還是沒辦法教幼鳥覓食、飛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好心想幫忙,其實是幫倒忙,“自然界本身就是優勝劣汰,6個蛋最終也許隻能成功養活三四隻小鳥,這都是很正常的。有些鳥的幼鳥存活率并不高,像有些鹭鳥的死亡率會達到30%-40%,甚至更高。”
春日多雨,很多人擔心,鳥巢會不會被淋濕?小鳥會不會挨凍?陳棟就給鳥窩蓋上了一層塑料薄膜。
“這也沒什麼必要,小鳥淋淋雨也不要緊。雨實在太大了,鳥媽媽會趴上去保護孩子。”而且萬一的萬一,塑料薄膜積水過多,坍塌下來,反而對小鳥們傷害更大。
所以,身邊如果生活着鳥兒,你越少幹預,對它們來說,反而是越好的保護。還是那句話,默默欣賞就好。
朱麗珍
來源:錢江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