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基于以宗族血緣的東方倫理文化中,婚禮成為了家族延續子嗣的開始,也是中國家族儀禮中最為重要的儀式。過去幾十年因為社會的快速發展,外來文化的飽和沖擊,且中式婚禮儀式流程繁瑣,道具人員配置要求過高,一度淪為了社會的新奇、古董,反而西式婚禮越來越成為社會主流。
但近年來随着傳統文化複蘇、中華文化覺醒,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穿漢服,習漢禮,中式婚禮的鳳冠霞帔,十裡紅妝也開始慢慢深入人心。色彩豔麗的布景,華麗莊重的服飾,看似繁瑣,實則步步遞進的儀式讓婚禮還原應有的神聖感。
那中式婚禮又有哪些分類呢?其實按照時間軸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① 周制漢婚②宮廷唐婚③明制婚禮④明清婚禮⑤新中式婚禮
而其中明制婚服因最符合現代審美,且服飾花紋繁複,更能印出新娘的唇紅齒白,面若桃花,新郎的俊朗帥氣,沉穩大氣,所以我們主要以明制婚禮延續展開。
明代作為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封建王朝, 是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繁盛黃金時代。大明王朝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币,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在清史官修史書(明史)中評價明朝是“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家之大事在婚與喪,一個朝代的婚俗是最能代表其時期民間風俗、文化及服飾、禮儀的,明朝時期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發達、經濟繁榮,百姓富足,所以其衍生出的婚俗文化亦璀璨奪目。
明代席民如何舉行婚禮我們無緣親見,但從流傳至今的話本古籍中,我們得以窺得一二。
明制婚禮主要涵蓋六個基本流程: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統稱六禮”,我們今天重點來展開婚禮當中最隆重、最具儀式感的親迎部分。
古時婚禮大多在家族祠堂或家裡的大堂舉行,而現代因為宗族意識減弱,且現實條件不允許,婚禮多在酒店舉辦,儀式流程也要适當性根據場地限制做一定的調整,一場明制的婚禮馬上就要啟幕了——
一、溫馨提示 :(當吉時将至,賓客落席入座後,贊者(司儀、主持人)溫馨提示,婚禮即将開始,請大家抓緊時間落席入座,并保持安靜)
二、鐘鳴三聲:(儀式即将啟幕,以示提示)
三、執事掌燈:(如條件允許執事者為雙數6位):女執事1、2執绛紗燈和花籃自主舞台走向新婦,并立于其身後定位;男執事1、2定位于舞台兩側;男執事3、4定位于婚宴廳大門處。(掌燈寓意新人婚後生活幸福美滿,照亮未來之路,且有為新人祈福之意)
【旁白音】:天地人和,日月同輝,吉時已至,婚禮将啟,執事者各執其事,司禮者各司其禮,觀禮者分列兩廂,整肅立,諸君安坐,以待正禮! 禮請執事掌燈納
四、贊者開禮:(贊者亦作“賛者”。贊禮的人,古時也多由家族德高望重長輩或賢而有禮者擔任,今贊者為司儀 開禮即緻辭,簡單理解就是主持人開場白)
【贊者:】日吉良辰兮,風和日麗;鸾鳳和鳴兮,珠聯璧合;百年好合兮,鴛鴦比翼;洞房花燭兮,滿堂生輝!諸位長輩,諸位至親,諸位賓朋,萬福金安。(今日是XX年XX月XX日,今群賢畢至高朋滿座共賀X府公子XX、X府千金XX聯姻之喜。《左傳》有雲: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二者合一故稱“華夏”,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積澱了渾厚的文化底蘊,凝練出經久不衰的傳統文化。今日一對新人,着漢服,循漢禮,重現我炎黃華美之衣冠,弘揚我中華典雅之儀範。
五.祈福燃香:(此時禮者,亦稱喜娘會為新人及家庭祈福燃香,此時注意祈福燃香最後一敬隻能敬喜神,有些地區該環節模糊,最後一敬竟然敬列祖,此為大不敬,列祖隻能新人自己敬香,禮者為外人不能替新人敬香列祖)
【贊者:】各位賓朋,良辰吉時已至,恭請行禮者祈福燃香!諸親貴友來賜福,喜娘玉手點紅燭,先點龍鳳燭 再燃富貴香。喜娘攜香上,點燃案上香,香煙缥缈随,祈福為新人 三柱清香,敬九天,九天降下祥瑞氣 今天 敬地 敬喜神
六、新婿入喜堂:(此時新婿,也就是新郎從側舞台上台,左前右分别向賓朋作揖)
【贊者:】碧波翻細浪,繁華擁晴岚,眼底眉間,情意綿綿,鳳翺四方求其凰,山高水長不辭遠,吉時已到,同迎新婿入喜堂!請新婿禮敬四方賓朋。
七、新婦梳妝障面:(該環節通常采用剪影的形式,母親為新娘描眉、梳頭、加披霞帔、新婦團扇遮蔽臉面後拜别父母)
【贊者:】畫橋深巷,枕河人家,清風朗月,曲徑扁舟,禮請母親為女兒梳妝上頭,香腮攬雪,潤露着色。解香塵,妝面勻稱,素顔初開,白裡透紅,溫婉如玉。畫不盡的相思憶,梳不完的女兒情。
一梳梳到頭,父母皆艱辛,尤以母為笃,兒行千裡路,親心千裡逐;二梳梳到頭,閑中有富貴,壽外更康甯,春回園不計,出戶四山青;三梳梳到頭,嫁娶不須啼,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梳妝禮成,恭請母者先行入席就坐
輪如明月升,羅似薄雲行,因尤當掩笑,何處不春風。新婦,頭面妝成,聚福加披。
花钗大袖,霞披冠,錦衣玉食,嘉言懿行。拜謝
唯于父母,其拜必四,往之女家,無忘肅恭。拜起
必恭必戒,以順為正。拜~~~起
勉之敬之,夙夜無違。拜~~~起
拜忱拜聽,視諸衿子 拜~~~ 興!
八、新婦入喜堂:(新娘執扇從幕後走出)
【贊者:】茲爾新婚,有宴來賓,鹹集緻賀,恭祝連理。惟天地以辟,萬物滋養于斯,日受其精,月潤其華,天禮之奧含于其中,人以婚姻定其禮。吉時已到,恭請新婦入喜堂!
九、新婿迎新婦:(此時需行奠雁之禮,新郎接過男執事遞送迎親信物(大雁道具)走向新娘,并交由新娘,新娘交于身後女執事。在古代的聘娶六禮中,雁是乍見的重要禮品。男方至女方家迎親,要先進雁為禮,《儀禮》 中稱之為“奠雁”,因現代雁難尋,且執禮不便,多用木雁代替。而為什麼要送煙呢?原由是雁一生中隻婚配一次, 配偶之後便形影不離,其中若死去一隻,另一隻則形隻影單終生不再婚配。雁雖是飛鳥,尚且如此,人怎能不如禽獸呢?以此反映夫婦堅貞不移、琴瑟和鳴、白頭偕老的美好願望。)
【贊者:】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恭請新婿迎新婦!
十、三揖三讓禮:(揖讓之禮為大禮,三次作揖,三次謙讓。為古代賓主之間的禮節,新婿向新婦行揖禮,也意味對新婦的尊重,新婦回讓禮意為謙讓。在周代時該禮儀已趨于成熟)
【贊者:】紅舒湧出态嬌顔,珠聯璧合盼并肩,鴛鴦比翼成佳偶,月圓花好共婵娟。請新婿新婦行三揖三讓禮,新婿一揖,新婦一讓;新婿二揖,新婦二讓; 新婿三揖,新婦三讓。
十一、新婿新婦入喜堂:(牽巾相行,贊禮者授“同心結”彩綢給新人,新人各執一端,相向而行,謂牽巾。表示夫婦已連成一體,象征兩人從此緊緊結合,新婿新婦一起從交接區走向主舞台)
牽巾相行
【贊者:】同聲若鼓瑟,合韻似鳴琴。皎月托言誓,滄波信浮沉。各位賓朋掌聲歡迎新婿新婦入喜堂!
十二、行卻扇之禮:(該儀式之前新娘團扇一直遮于面前,一為辟邪,二為遮羞,新婿此時要做卻扇詩打動新婦,新婦被打動後,才會放下團扇露出臉來,面對新婿,這意為卻扇禮。男執事需端盤入場,新婦卻扇置于盤中,執事退下)
【贊者:】莫将畫扇出帷來,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團圓似明月,此中須放桂花開。情同悅,亦同融,盈盈花語顯真容。啟請新婿誦卻扇詩。
十三、行沃盥之禮:(沃的意思是澆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臉,沃盥是祭祀典禮之前的重要禮儀,用作婚禮中意為一對新人已經準備好懷着純淨的心,投入到新的生活當中。男執事端水盆、女執事持毛巾入場,新人洗手後在毛巾上擦拭)
【贊者:】洗器存韻,活水淨手,洗去雜塵亦淨心,玉壺冰清從今暖,不負衷情不負卿。有請執事敬盥!新人行沃盥之禮!
十四、同牢禮:(這是一個共食的儀式。幾案上設三品菜,分别為黍,稷和葷菜,還有醬汁、肉汁等配料。新婿新婦各有一份。古音的牢可以理解為圈(juan)豬牛羊等,後來用牢來替代關在圈裡的家畜。同牢也是共食一牲的意思。侍者為新婿新婦夾一菜,新婿新婦嘗一口,如此直至嘗遍所有菜實物。同牢禮代表着一對新人成為了一家人,共同生活)
【贊者:】舉食案,酌酒、進馔同爨而炊,同席而坐,共牢而食,合卺而酯,此為夫妻并尊之禮。白首相莊,此際同俦; 相敬如賓,舉案齊眉。
請為佳偶呈禮食
請為佳偶呈肉食
肉食美味,脍炙人口。
新郎新娘共食一牲之肉,同品脍炙,以賀此刻吉慶大禮
新郎新娘共食一牲之肉,象征夫妻二人從此福壽同享,患難與共。
侍女呈五味醬醢
此次婚典所用之醬融有五味,此刻新人共品五味,以示共享共品婚後人生。
酸甜苦辣鹹彼此皆不離不棄相伴終生。
請為佳偶呈粟米
江山社稷,粟米足,天下安。
佳偶互敬共食,以示今後衣食豐足,康健多福。
佳偶餐畢,同牢禮成
十五、合卺之禮:(合卺也是交杯酒的意思,漢族婚俗之一,源于周代 。卺是一種匏瓜,俗稱苦葫蘆,其味苦不可食。合卺是将一隻卺破為兩半,各盛酒于其間,新娘新郎各飲一卺。匏瓜剖分為二,象征夫妻原為二體,而又以線連柄,則象征由婚禮把倆人連成一體,故先分而為二,後合二為一。因卺味苦而酒亦苦,飲了卺中苦酒預示着婚後夫妻也會同甘共苦,患難與共。同時,也象征着夫妻二人如同此卺一樣,合而為一,緊緊地拴在一起了)
【贊者:】葫蘆本一圓,分之卺兩片,雖知瓤中苦,配得米酒甜,二卺合一,夫婦合體,同甘共苦,永不分離,福祿成所願,姻緣一線牽。
(禮者端着完整的葫蘆上台,在台上拆開給到新婿新婦,并注入酒液)新人執杯!敬酒篆!(禮者接過葫蘆杯交換,新人再喝掉)
自禮行時,連理成,比翼具,雖萬難千險而誓與共患,縱病苦榮華誓與不棄,仰如高山哉,其愛之永恒,浩如蒼穹哉,其情之萬代,相敬如賓,各盡其禮,家合事興,不變不易,天長地久,為爾佳緣,特為贊頌。(主持人念白同時禮者接過葫蘆杯将兩半葫蘆用紅繩繞在一起向賓朋展示)
諸位賓朋,擊掌賀之!禮者退場,新人起!
十六、解纓結發:(女子許嫁後會在頭上系上一根紅纓,象征心有所許,待成婚之日,新婿親自解纓代表着成婚,而結發則是新婿新婦各剪取對方一束頭發,新婿解下紅纓梳結在一起,放入備好的錦囊中,象征兩人牢牢結合在一起,永世不分離,所謂的結發夫妻就是出自這裡)
【贊者:】我許你紅纓,你心意與我,新婿定情之日,許新娘一縷紅纓,今為新婚之日,當親自解下,既解取紅纓,則新婦往後歡喜幸福,将托付于新婿。
古有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詩雲:交絲結龍鳳,镂彩結雲霞;一寸同心縷,百年長命花。新人行結發之禮!一縷青絲發,締結百年恩。
(新婿新婦按照指示行結發禮,最後一同将結發錦囊向賓客展示)新婿執喜剪,剪下新婦一縷發,發入錦囊;新婦執喜剪,剪下新婿一縷發,發入錦囊。新婿新婦同心協力将錦囊系緊——從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君當做磐石,妻亦為蒲葦。鳳凰于飛,美滿佳緣。
十七、配绶禮:(簡單來說就是新婿新婦互換信物,一般為新婿為新婦佩戴發簪,新婦為新婿佩戴玉佩)
【贊者】:千年傳承,源遠流長;華夏兒女,重諾守信;遙思先賢,品格高古;誓約既立,終生不負。新人行佩绶之禮!(執事端信物入場)新婿為新婦佩戴發簪,發簪是古代女子成人後的标志,也是男子對女子的定情信物,贈發簪寓意與之結發。帶你初長成,我與車來盤你發,你帶嫁妝遷我家。
新婦為新婿佩戴玉佩,《禮記》言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玉佩亦是夫婦二人永恒誓約之證物。
詩曰:山無陵江水為絕,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執事退下)
十八:鸢書鳳箋:(即婚書,也被稱為“龍鳳帖”“鴛鴦禮書”,上面寫有新人的生辰八字、聘禮,以及行禮的吉日吉時等)
【贊者:】禮請新婿新婦喜簽婚書落指印,奉天之作,承地之和,順父母之意,從新人之願,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蔔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 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好将紅葉之盟,載明鴛譜,此證
十九、新人三拜:(高堂可登台,可不登台,明制婚禮該環節亦有省略的)
【贊者:】《周易》記載:有天地方有萬物,有萬物方有男女,有男女方有夫婦,有夫婦方有父子,有父子方有君臣,有君臣方有上下,有上下方有禮心綱常。請新人轉身,共拜天地!
一拜謝天降祥瑞!興
再拜願地久天長!興
三拜盼幸福安康!興
【贊者:】請同拜高堂(向高堂所在位置拜禮)
一拜知恩節!興
再拜念親恩!興
三拜報春晖!興
【贊者:】請夫妻對拜
一拜結連理!興
再拜情不移!興
三拜敬如賓!興
二十、執手禮:
【贊者:】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磐石無轉移,蒲葦紉如絲。贊曰:此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新人行執手禮!
(新婿新婦牽手對視)
皎皎長空,瓊宇寥寥。對月調筝,把酒吟箫。琴瑟和鳴,清弦粱繞。雅樂清商,燕歌九韶。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新婿新婦牽手退場)
二十一、禮成退場
【贊者:】感謝蒼天此生複何求哉,公告天下新婚大禮圓滿禮成,恭請夫婦二人入内堂,諸位親朋掌聲以祝之,祝兩位琴瑟和鳴,前程似錦。
以上即為完整明制婚禮的親迎部分,涵蓋了21個流程,涉及到近30餘種儀式道具,流程的釋義及其串聯的贊者串詞也穿插其中,如有描述釋義不當處也歡迎大家指正提出,如果你也喜歡傳統文化,或者想要舉辦一場獨一無二的明制婚禮,那不妨點贊收藏(如果你們需要,接下來馬上整理周制婚禮的部分,盡請期待)
同時在最後要非常感謝小紅薯号:469334197張生老師提供的圖片及視頻素材,其也是一位非常專業的中式婚禮主持人,對于中式婚禮有着深入的見解,再次感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