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總字數為3313,閱讀約需要10分鐘,更多優質内容,請關注@巴蒂哥看球
我們在衡量球員得分效率的時候,經常被用到的是命中率,有效命中率和真實命中率。他們之間有什麼關系呢?又有什麼區别呢?如何用他們來衡量球員的得分效率呢?今天巴蒂哥就和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
通常,我們最常用的得分效率指标,是投籃命中率(FG%)。
公式是:投籃命中率(FG%)=投籃命數量(FG)/投籃出手次數(FGA)。
這是很直觀的體現了一位球員得分效率,但是它不夠準确,因為命中的投籃當中,包括了兩分球和三分球,很顯然三分球得分是兩分球的1.5倍,FG%并沒有把三分球的因素考慮進去。
于是,NBA有了一個新的衡量球員得分效率都指标,有效命中率(eFG%)
公式是:eFG%=(FG 0.5*3P)/FGA
在這裡,FG是運動戰總命中數,3P是三分球命中數,FGA是總的出手數
有效命中率eFG%很好的把三分球的因素融合進來,是體現一位球員運動戰得分效率都完美指标。
比如說球員A是中鋒,全場比賽20投10中,沒有出手三分球。
那麼他的FG%和eFG%是一樣的,都是50%。
球員B是後衛,全場比賽20投9中,其中三分球10投4中。
那麼,他的FG%是9/20=45%
他的eFG%=(9 0.5*4)/20=55%
如果僅僅按照命中率FG%來計算,球員A的得分效率要比球員B高。
但是用有效命中率eFG%來計算,球員B的得分效率比球員A更高,這也是更接近真實的情況。
相比較命中率FG%而言,有效命中率eFG%很顯然要更加客觀。
但是,大家都知道,NBA比賽不僅僅隻有運動戰得分,罰球也是主要的得分手段,特别是具備造殺傷能力的球星們,罰球數量并不低。
為了更加直觀的體現一位球員的得分效率,真實命中率TS%誕生了。TS%全稱是:True Shoting Percentage
TS% = 100% * PTS / [ 2* ( FGA 0.44 * FTA ) ]
在這裡,PTS指的是全場得分,FGA指的是運動戰出手次數,FTA指的是罰球出手次數
真實命中率TS%很好的把罰球的因素融合進來,因為,進攻造成對方犯規獲得罰球,是不計算出手次數,也就是FGA的,但是,這種情況又确确實實地占用有球隊的一次進攻回合。TS%确實是更真實的體現了一位球員利用進攻機會的效率。
公式當中的0.44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估計很多細心的球迷朋友都注意到了,在TS%的計算公式當中,有一個0.44的參數,這個參數是怎麼來的呢?
按理說,一次罰球不是占用了0.5次進攻機會嗎?為什麼不采用0.5作為參數呢?
實際上,NBA比賽當中,獲得罰球的途徑,并不隻是兩分球犯規。
比如說,一次三分球出手被犯規,獲得3次罰球,球員隻占用了一次進攻機會。
同樣的,兩分球進攻和三分球進攻也有可能打成2 1和3 1,都是隻占用一次進攻機會。
同理,在NBA比賽當中,還有技術犯規,違體犯規,防守三秒等,不消耗進攻回合獲得罰球的機會。
所以,平均下來,每次罰球占用的進攻機會,低于0.5次,具體是多少呢?
NBA采用了一個多年比賽統計的平局值,平均每次獲得罰球的犯規(包括0 2,0 3,2 1和3 1,以及不占進攻機會的罰球),可以獲得約等于2.27次罰球,0.44就是1/2.27得來的。
也就是說,在NBA比賽當中,每獲得1次罰球,需要占用0.44次進攻機會。
目前看來,TS%是最真實的反映一位球員得分效率的指标了。
真實命中率TS%多少才算高呢?根據公式,同一位球員的TS%是極大概率比FG%和eFG%要高的,那麼真實命中率TS%多少才算高呢?
我們先來看一張圖:
NBA球員TS%分布圖
這張圖反應了在NBA球員當中,TS%分布的狀态。
如圖所示,大部分球員的TS%分布在52%-58%之間,中位值為55%。
也就是說,TS%值為52%-58%是正常水平,低于52%,算是比較低,低于50%那就算很低了。
高于58%,算是比較高的,高于60%,那是算得上得分效率很高的球員了。
我們一起用TS%這把尺子衡量一下NBA各位球員的得分效率。我們先來看看本賽季常規賽MVP的幾位熱門候選人:
字母哥,詹姆斯,哈登,東契奇
在看他們的TS%之前,我們以自己對這四位球員的感官認知,先預判一下他們的得分效率誰最高,誰最低?
相信很多球迷都會認為字母哥或者詹姆斯有可能是最高的,哈登往往會被認為得分效率較低。
詹姆斯一直被認為得分效率很高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公布答案:
字母哥的TS%為60.8%
詹姆斯的TS%為58.2%
哈登的TS%為61.6%
東契奇的TS%為58.4%
這四人當中TS%最高的是哈登,最低的是詹姆斯。
哈登本賽季TS%達到61.6%
是不是和大家的想象大相徑庭,我們再來看看下面兩張圖:
場均得分25分的球員
這是本賽季場均得分25分以上的球員,共有12位。
這些球員是本賽季得分産量最大的12位球員,其中,利拉德的TS%最高,達到61.9%。
布克,哈登,濃眉哥分列2-4位。
威少的TS%是53.9%,是這些高産球員當中最低的。
威少的TS%隻有53.9%
場均出手20次以上的球員
這張圖是本賽季場均出手20次以上的球員。
一共有8位,他們是NBA當中回合占有率最高的那部分球員,也就是進攻擔子最重的球員。
TS%最高的依然是利拉德的61.9%,哈登和字母哥位列2-3位,他們是8人當中TS%超過60%的僅有3人。
字母哥的TS%達到60.8%
可見,如果把TS%(得分效率)和場均得分(得分産量)以及出手次數(進攻負擔)一起來看待,可以更直觀的判斷一位球員的得分效率。
于是,就有了下面這種矩陣:
TS%和USG%矩陣圖
矩陣當中,橫坐标是球員的USG%,也就是使用率或者說回合占有率,縱坐标是TS%。
如圖所示:
第一象限的球員,TS%較高但是USG%較低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戈貝爾和小喬丹,他們并不是球隊的主要進攻選擇,但是他們的籃下終結能力很強,TS%自然也水漲船高。
戈貝爾效率很高
第二象限的球員是USG%和TS%都較高
代表人物是庫裡和哈登,很顯然,他們是球隊的主力得分手,并且是高效的得分手,通常在這個象限,大多是球星,甚至是超級巨星。
第二象限裡面有不少超級巨星
第三象限的球員是USG%和TS%都較低
這是典型的替補球員或者是邊緣球員,球隊不太依賴他們的進攻,他們的效率也比較低。
第四象限的球員USG%較高,TS%較低
代表人物是威少,拉塞爾和維金斯,他們一方面可能是弱隊的主力得分手,另一方面,他們也可能是球迷眼中的數據刷子。
威金斯的效率并不高
上面這張圖很好的反應了NBA球員的得分效率情況,也讓我們認識到這些球員的類型。
我們看待一位球員的TS%,還應該分析一下他的TS%構成比如說霍華德,他的TS%高達69.6,位列所有球員的第4位,他的投籃大部分都是籃下吃餅,二次進攻補籃,哪怕罰球命中率隻有49.4%,也沒有太多的影響他的TS%,畢竟他場均隻有2.9次罰球。
霍華德在湖人隊不需要自主持球進攻,以吃餅為主,目前的TS%比起他巅峰時期更高,但不能代表他的水平比巅峰期更高。
霍華德TS%高達69.6%
再比如,JJ雷迪克,TS%高達63.9%,他的三分球出手占比超過了60%,罰球命中率也超過90%,這就是他TS%的原因。
因為雷迪克的投籃,大部分是受助攻的三分球,所以,雖然TS%比很多球星都高,但是他卻隻能算是角色球員。
JJ雷迪克隻是個角色球員
最後我們來看看勇士隊的新秀喬丹普爾,TS%是所有球員當中最低的45.4%,他的FG%隻有33%,3P%隻有27.9%,罰球命中率隻有79.8%,他就是典型的打鐵高手了。
喬丹普爾是個打鐵高手
最後,TS%還有一點不夠完美的地方,文章之前也提到0.44的參數是NBA的一個平均參數,代表着NBA球員平均1次罰球機會需要消耗0.44次進攻回合。
對于實際獲得罰球效率更低的球員,TS%會高估他們的效率,比如不執行技術犯規罰球,很少獲得三分球犯規,很少打And One的球員。
但是,NBA的部分球星當中,他們獲得罰球的效率遠高于這個平局值,這一類球員有一個特點,就是獲得2 1,3 1,0 3比較多,或者技術犯規罰球的主要執行人,比如哈登,庫裡等等。
對于這一類球員,他們的真正的TS%,要比統計數據要更高。
相信,這看完一篇文章,您對TS%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也能很好的利用TS%來評判一位球員的進攻效率。
很多球迷朋友估計對哈登有了新的認識,哈登的得分效率并不像大家感官上覺得的那樣低,相反,他的得分效率比很多球星都要高。
哈登進攻高效一直沒有總冠軍
但是,如此高效的哈登,為什麼沒能為火箭隊帶來一座總冠軍呢?
我們下一篇文章一起來分析分析,歡迎大家繼續關注@巴蒂哥看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