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英國科學家揭露真相

英國科學家揭露真相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03 13:46:08

深入到基本粒子的微觀世界,會發現它們也是一個大家族,在其形形色色的成員中,最具神秘色彩,并且曾經最讓科學家傷透腦筋千方百計尋找的,應該算是中微子了。

中微子先是在理論上被預言,還是在1930年,物理學家泡利提出一個大膽設想,他在解釋β射線的放射性時,認為其野性,在放出一個電子同時,還放出了一個不知是什麼的粒子,該預言成功地建立了β衰變現象的理論。後來,這個不知是什麼的粒子被稱為中微子,但是中微子極難直接探測到,泡利經這樣比喻,尋找中微子“比在撒哈拉大沙漠中尋找某一粒沙子還要難得多。”他還曾經預言,中微子這種東西是永遠測不到的。

但是中微子卻又是無所不在的,宇宙中到處都是,每一秒鐘都有成百上千億個中微子穿過我們的身體,我們卻渾然不覺,因為這種東西極小極輕,又不帶電荷,質量大約隻有電子的百萬分之一,跑的卻和光速一樣快,輕松穿越地球也不受阻擋,所以這種東西的簡直不可捉摸,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對尋找中微子束手無策毫無辦法。

但是這個世界性科學難題卻被我國科學家王淦昌解決了,1941年,還在浙江大學任教授的他獨具卓見地提出了驗證中微子存在的實驗方案,後來被西方科學家用實驗所證實。

英國科學家揭露真相(西方科學家認為這東西永遠都找不到)1

王淦昌第一次聽說中微子的時候,正在德國柏林大學讀研究生,那時他還很年輕,對物理中的中微子研究十分感興趣,并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後來他回國,但他還一直關心着β衰變和檢驗中微子的實驗,并想出了證實其存在的方法,但由于苦于國内并沒有能他完成實驗的相關科研設備,所以無法進行實驗操作,當然也就無法用實驗來證明自己的設想了。

在科學上的追求,需要大公無私的精神,因設備問題無法完成實驗的王淦昌決定把自己的科研設想公布于世,于是在1941年,已回國六七年的王淦昌寫了一篇題為《關于探測中微子的一個建議》的文章,發表在次年美國的《物理評論》雜志上,文章中提出了電子俘獲試驗監測中微子存在的方法。之後的1942年6月,該刊發表了美國物理學家艾倫根據王淦昌方案作的實驗結果,該實驗基本證實了中微子的存在,這是這一年中世界物理學界的一件大事,王淦昌聽說後也非常欣喜。

到了1952年的時候,物理學家艾倫與羅德巴克合作又一次完成了這個實驗,過程和結果都非常完美,同一年,物理學家戴維斯也用實驗實現了王淦昌的建議方法,都證明了中微子是存在的。1956年時,測量中微子與質子相互作用引起反應以直接探測中微子的試驗由美國物理學家弗雷德裡克·萊因斯完成。因為這個實驗,他與發現輕子的美國物理學家馬丁·珀爾分享了199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揭露真相(西方科學家認為這東西永遠都找不到)2

自從中微子假說提出以後,經過26年,人們才第一次檢測到了中微子,也打破了泡利本人認為中微子永遠觀測不到的悲觀觀點。但不能否認的是,我國科學家王淦昌是第一個提出探測中微子建議方法的人,是他幫助西方科學家找到了被認為是最難尋找的中微子。但如果王淦昌能擁有和國外同樣先進的實驗設備,相信他将是第一個探測到中微子的人。

英國科學家揭露真相(西方科學家認為這東西永遠都找不到)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