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茶人小談
01
很多人隻知道“三伏”,卻不知道還有一個“三暑”,其實不管是三伏還是三暑,都是代表着高溫極端天氣,暑天來了,伏天就到了,伏天消了,暑氣就盡了。
記得元代文人吳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将過去,暑氣将結束。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今年的處暑節氣是七月廿二,也就是所謂的“三暑”中的末暑。
進入處暑意味着秋收的作物就可以收獲了,因此農民對處暑這個節氣也相當重視,關于處暑的諺語也不少,家裡的老人就經常和我講:“處暑不出頭,砍倒喂了牛”,當時我還一臉的懵,不知道是啥意思,直到我去地裡幹完農活,我才知道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處暑不出頭,泛指的是農作物,如果在處暑的節氣還沒有長成,基本上就長不出來了,但是這個時候又是搶收搶種的時候,比如民諺就有:“處暑就把白菜移,十年準有九不離。 處暑移白菜,猛鋤蹲苗曬”。
秋收的作物,此時要趕緊搶收,不然的話,會影響到後續農作物的生長,從這個角度來講,不砍倒都不行。
02
“處暑不出頭,砍倒喂了牛”,它是非常有道理的。
在我們老家就有“收秋一馬虎,鳥雀撐破肚”的說法,這個也在告訴我們,處暑節氣到了,秋收不能馬虎,對于那些沒有長成的農作物,也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了,如果能夠長成,基本上就已經長成熟了。
這也就是老話經常說的“處暑定豐收”,簡單地來講處暑節氣,農作物的産量基本已經成定局了,糧食是否豐産, 也在處暑節氣得到了答案。
如果你不及時采取措施,把長成的收獲起來,砍掉那些沒用的,那麼鳥雀之類的,就會過來吃,這樣會造成更大的浪費。
所以處暑不出頭的作物,就要及時把它砍倒,喂了牛,還能讓牛飽餐一頓。
03
八月立秋處暑忙,邊種秋菜邊管糧。
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田裡的水稻長成,正如老話說的“處暑動刀鐮”,成熟待收割的農作物,如果不去及時收割回來,遇到大雨大風,可能就會造成減産。
此外,一些沒有出頭的作物,比如一些空癟的水稻,也不用指望它可以長成,因為處暑節氣本身就是高溫酷暑,大部分因為沒有得到充足的水分,導緻幹死,此時,隻能是把它收割起來,喂牛或者是當作肥料。
收割完以後,還要忙着種大蔥,種一些其它的農作物,也就是我們提到的“邊種秋菜邊管糧”。
04
處暑定豐收
“處暑不出頭,砍倒喂了牛”其實我們也可以換一個簡單的話來理解“處暑定豐收”,這個更容易理解一些。
處暑是收獲的季節,此時還沒有長成的作物,一則,是已經死掉了,二則,即使可以繼續生長,但是因為需要重新種其它的農作物,也沒有空閑的時間讓它去自然生長,三則,如果成熟的作物不及時采收,會出現因小失大的情況,比如鳥雀來吃,受到天氣的影響,比如大風大雨,都會導緻減産。
所以說“處暑不出頭,砍倒喂了牛”,就是是否豐收已成定局,不需要再去糾結,要不要讓它生長了。
—The end—
原創/茶人小談
從傳統文化中,學習新的知識,歡迎大家一起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