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簡直是烘焙師自己打臉的命題。
面粉是決定面包成敗的最關鍵的因素之一。不信你走進一家近日流行的日式面包店看看,看看是不是人家把店内産品用粉都擺在很顯眼的位置?甚至還會寫在産品的标牌上,比如這一款面包是用日産面粉山茶花做出來的,那一款面包是用日産面粉面包職人做出來的......
用錯面粉也會是烘焙師災難級且自毀前程的低級失誤。
我就曾經用面包專用高筋粉,蛋白質含量14%以上,做了一屜包子,慘不忍睹。我還用了中式自發粉來做酥皮,shortcrust pastry, 結果也是狠狠翻車。
自發粉self-raising flour是什麼粉呢?自發粉其實是中筋粉(蛋白質含量11-12%)裡預拌了酵母或者泡打粉。
在國内,中式面點用的自發粉超市裡到處都是。可以說凡是超市裡看到“自發粉”字樣的面粉,沒有特定表明是烘焙用的面粉,就是預拌了酵母的中筋粉。在國外,自發粉大多是預拌了泡打粉,也就是baking powder的中筋粉,也有少數預拌酵母的自發粉。看配料表,就可以區分。
這是我在當地超市随手抓了一袋的自發粉。
自發粉的用途中式面點需要醒發長大的基本都要用自發粉,包子,饅頭,發面餅,花卷這一類的。而餃子,面條這一類用中筋粉就可以,英文是plain flour, 超市裡我們就買那個叫“多用途面粉”的就可以。
英文的蛋糕或派食譜中,個别會提到用自發粉,這裡的自發粉其實最好用加了泡打粉的自發粉。如果你實在買不到,可以按照每100g中筋粉,加5g泡打粉的比例來添加,自己預拌自發粉。
我其實是想消耗掉家裡的這一大袋自發粉和冰箱裡剩下的栗子泥和紅薯泥。
手上沒有食譜,我仗着自己藝高人膽大,根據面團的手感來判斷粉和水的用量。如果沒有那兩坨該死的紅薯泥和栗子泥,我一定會把這個食譜分享給大家的,但是那兩坨泥的含水量很高,沒辦法給出具體的數值,所以我這次隻是碰巧證實了一件事,那就是:中式自發粉也可以用來做面包!!!
先看看我的用料:
紅薯泥,栗子泥,各100g。
中式自發粉 300g
溫水 80g
軟化黃油 20g
制作過程我也簡單叙述一下:
1:面粉,溫水,黃油,平均分成兩份。準備兩個攪拌盆。
其中一份的面粉,溫水和栗子泥攪拌,手揉3分鐘,加入一份黃油,揉7分鐘。
另一份材料加入紅薯泥,操作同上。
2:兩個面團醒發90分鐘。
3:每個口味的面團都分成四份,團成小面團,二次醒發,用時60分鐘。
如果你喜歡,可以給它們做出各種造型。可以用大烤盤做成單隻的小圓包,也可以用圓形模具,烤成手撕包。
4:烤箱預熱200℃,入烤箱前刷一層牛奶,幫助上色,烤20分鐘。
配個蝦仁豌豆滑蛋可好哇?
看看自發粉做的小餐包面包組織彈性如何?
表現優秀,組織細密松軟,自帶紅薯香氣,哈哈。
綜上,本次自發無組織無紀律的實驗結果證明,中式自發粉可以用來做面包,而且不用額外添加酵母。但是能應用的面包種類還是有所限制的,吐司,歐包等對蛋白質含量要求高的面包還是乖乖要用高筋粉哦。
喜歡第四餐給你帶來的食譜和文字分享嗎?記得關注我哦
如果你有想了解的食材,想做的烘焙,想學的菜譜,可以留言”在線點菜“哦
最後,喜歡的内容要分享給朋友們呀 [比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