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說文解字第83課談藝錄

說文解字第83課談藝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7 09:29:34

接着說文解字,這是這套課程的第54課,請注意:這是套連續課程,不免就會遇到生僻字,這些生僻字解說起來意義并不大,但課程的連續性要保證。今天解說的,仍然是《說文解字》字序的“艸”部漢字中的六個字,分别如下:

說文解字第83課談藝錄(說文解字第54課荨麻疹)1

(今天要解說的六個漢字)

1、<上艹下睆>(這個字不在GBK字庫,不是常用字,為了照顧某些系統的上屏,所以這樣處理)。讀作huān或者guān。這裡标了兩個音,是因為大部分字書上,這個字的讀音并不統一,但各自都隻認這一個音。《說文解字》說:“,夫蓠也,從艸,睆聲,胡官切。”如果是讀若晥,那麼它該讀huàn,四聲,但後面的胡官切,又讀作一聲。《集韻》裡又标明為“古丸切,平桓見。元部”因此,又讀作guān。但不管讀作什麼,《說文》也好,《集韻》也罷,它的意思是統一的,是一種水邊的植物,或者就是“夫蓠”(《說文》前面已經講過蓠字,是糜蕪,樣子可以回看46課)或者就是“蒲類”(《集韻》),就是蒲草類的植物,這個52課也有上圖,這裡不再列圖。好在這個字十分冷僻,用到的時候極少,讀音字義,我們暫且都可以“不求甚解”了。它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談藝錄(說文解字第54課荨麻疹)2

(的小篆寫法)

2、蒚。讀作l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蒚,夫蓠上也。從艸,鬲聲”。夫蓠的上部是什麼呢?《爾雅.釋草》給的解釋更詳細些:“莞,苻蓠;其上,蒚。”郭璞作注說,“今西方人呼蒲為莞蒲;蒚,謂其頭苔首也。今江東謂之苻蓠。西方亦名蒲,中莖為蒚,用之為席。”就是蒲中部抽穗長出來的苔。《玉篇.艸部》給了更詳細的解釋:“蒚,蒲蒚,謂今蒲頭有台,台上有重台,中出黃,即蒲黃。”它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談藝錄(說文解字第54課荨麻疹)3

(蒲黃)

蒲黃,也是中藥,它的藥用功效止血,化瘀,通淋。此外,蒚在《玉篇.艸部》中又稱:“蒚,山蒿也。”顯然,蒚還指山蒿,它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談藝錄(說文解字第54課荨麻疹)4

(山蒿)

《爾雅.釋草》中又有解釋稱:“蒚,山蒜”《本草綱目.菜部.蒜》引《蜀本草》:“小蒜,野生,處處有之。小者一名薍,一名蒚”就是蒚還指山蒜。它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談藝錄(說文解字第54課荨麻疹)5

(山蒜)

在艸類植物中,山蒜是未被證明有藥用價值的少數植物。蒚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談藝錄(說文解字第54課荨麻疹)6

(蒚的小篆寫法)

3、苢。讀作yǐ。《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芣苢。一名馬舄。其實如李,令人宜子。從艸以聲。《周書》所說。”所謂的芣苢,其實就是車前草,它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談藝錄(說文解字第54課荨麻疹)7

(車前草)

車前草,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須根多數,名字也很多,比如當道、馬舄,牛遺、牛舌草、 車輪菜、地衣、蛤蟆衣等等,荒地或路旁常見。車前草分布幾乎遍及全國,它的嫩葉可食,有些地區也用它作飼料。

關于車前草,還有一個故事:據傳漢代名将馬武,有一次帶領軍隊去征服武陵的羌人,由于地形生疏吃了敗仗,全軍被圍困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當時正值盛夏天氣,又恰逢天旱無雨,士兵和戰馬都因缺水而得了“尿血症”,情形焦急萬分。當時一個名叫張勇的馬夫,他偶然發現有三匹患尿血的馬竟然不治而愈了,尋找原因,他發現地面上一片象牛耳形的野草被這匹馬吃光了。為證實這些草的效果,張勇也親自試服,竟然也有效。于是他就把這個情況報告給了馬武。馬武大喜,問這種草生在何處?張勇用手指了指說:“就在大車前面。”馬武笑曰:“真天助我也,好個車前草!”于是當即下令全軍吃這種草,大軍服後,果然治愈了“尿血症”。于是,“車前草”的名字就這樣流傳下來。

現在已經知道,車前草的全草與種子都可入藥,能利尿、清熱、止咳的作用。苢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談藝錄(說文解字第54課荨麻疹)8

(苢的小篆寫法)

4、蕁(荨)。讀作tán或者qián、xún,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隻給了第一個音,給的解釋是:“莐藩也。從艸尋聲。”《廣韻》給的讀音是tán。《爾雅·釋草》裡說:“荨,莐藩。”《疏》裡注解:“知母也。”所謂的荨,其實就是知母草。它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談藝錄(說文解字第54課荨麻疹)9

(知母草)

知母草的名字也很多,如連母、貨母、地參、水參(水須、水浚)、藩、苦心、心草,可以入藥,氣味苦、寒、無毒。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葉由基部叢生細長披針形,花莖自葉叢中長出,圓柱形直立,總狀花絮,成簇,生在頂部成穗狀;花粉紅色,淡紫色至白色;果實長橢圓形,内有多數黑色種子,花果期6-9月,中藥店裡的知母是知母草的幹燥根莖。

另外,它還讀作qián。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荨麻”,莖葉有毛,皮膚接觸時會引起刺痛。莖皮纖維,可做紡織原料。荨麻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談藝錄(說文解字第54課荨麻疹)10

(荨麻)

它的第三個讀音是xún,我們平常這樣讀,應當隻用于口語專用詞,就是“荨麻疹”。《本草綱目.草部.荨麻》裡說:“荨麻,荨音尋。時珍曰:川、黔諸處甚多。其莖有刺,高二三尺,葉似花桑,或青或紫,背紫者入藥,上有毛芒可畏,觸人如蜂虿蜇蠢,以人溺濯之即解。”

我們得出整理一下:荨在做知母草這個意項時,讀作xún;荨在特指“荨麻”這種植物時,“荨”讀作qián,在口語讀“荨麻疹”時,讀作xún。荨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談藝錄(說文解字第54課荨麻疹)11

(荨的小篆寫法)

5、(上艹下毄),GBK字庫無此字。讀作jī。《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也,從艸毄聲”。線索很少,就是一種草。我們沒有線索猜想,隻能待考。它的小篆寫法是

說文解字第83課談藝錄(說文解字第54課荨麻疹)12

(<上艹下毄>的小篆寫法)

6、蓲。這個字讀音多,有四個讀音,分别是qiū,ōu,xū,fū。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隻标了第一個音,給的解釋是“蓲,艸也,從艸,區聲”。這個讀音,《廣韻》載:“去鸠切,平尤溪”,《爾雅.釋草》載“菼,薍”。郭璞給的注解:“似葦而小,實中,江東呼為烏蓲。”就是初生的蘆葦,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談藝錄(說文解字第54課荨麻疹)13

(初生的蘆葦)

第二個音,讀作ōu,讀音出自《廣韻》:“烏侯切,平侯影”字義有兩個:(1)同“藲”,即刺榆。《山海經.海内南經》:“其實如欒,其木如蓲”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談藝錄(說文解字第54課荨麻疹)14

(刺榆)

第三個音,讀作xū。讀音出自《集韻.虞韻》:“匈于切”解釋是:“蓲,煦也”。就是溫暖的意思。第四個音,讀作fū。讀音也出自《集韻》,“芳無切”解釋是:“蓲萮,華貌”意思就是花盛開的樣子。蓲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談藝錄(說文解字第54課荨麻疹)15

(蓲的小篆寫法)

今天講的六個漢字,生僻字多,實用價值亦不大,在篆刻時這些字出現的機率也不大。隻用記得這些字分别對應的讀音和相應的植物就可以了。

(【說文解字】之54,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