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非物質文化遺産遊牧文化節日

非物質文化遺産遊牧文化節日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4 21:03:40

蒙古族乃日于2011年5月30日被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乃日”,又稱“奈日”“奈日嘿雅”“奈日賀彥”。舉行乃日是那達慕的舊稱,現在的乃日一是娛樂;二是指那達慕大會;三是指聯歡晚會。所以,乃日是文、體兩層意思,比“那達慕”更具群衆性參與的内涵。

據說蒙古族氏族社會時期,遊牧人家在接羔、打草勞動間隙,聚集南來北往的遊牧奧特爾、附近牧家,先摔跤、賽馬,再煮肉、喝茶,以活動身體、愉悅心情。“乃日”是舉辦地人家盛待賓朋的機會,通俗的話講就是白吃白住,蒙古人認為,誰能接待不論相識與否的客人,那是他們家引人為傲的樂事。為了維護和分配草場,使家族與家族之間加強聯系,增進友誼,每年搞一次“乃日”活動。蒙古人家熱心于健康文體項目,堅持人與人的聯誼,熱衷于“奈日賀彥”。   

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前郭爾羅斯地區,農牧業人口的增長,一年一度的“奈日”活動遠不能滿足人們文化生活的需要,就在原有項目上,又加進了投布魯、歌舞表演、貿易交流,奈日活動的内容日趨豐富。

現在,前郭爾羅斯更多形式的乃日活動是蒙古族的民間團體、家族或個人不定期的組織舉行,具有更強的群衆性。由此演變的那達慕活動則是全民參與,同時,滲透着商機賺錢的味道,添加一些趕集的場面,當然,來到草原還能感受蒙古人的好客。

組織形式也由群衆自發組織改變為盟、旗(縣)官方統一組織。通過乃日活動,蒙古族喜慶豐收,增進友誼交往,進一步豐富了蒙古族的文化體育生活。

自古以來,蒙古族群衆的乃日活動屬于群體性的文體活動,也是家家聚會、人人喜好的傳統活動,因此,在前郭爾羅斯沒有傳承譜系。其代表性傳承人:伯音,男,蒙古族,漢名董國富,1962年8月出生,查幹花鎮昂格赉村農民。自幼參加和學習蒙古族乃日活動,掌握多項乃日活動的程序和技能。近年來,經常組織親友舉行乃日活動,較好地傳承了這項民間文化遺産。

乃日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和曆史價值。這項具有民族、民間、民俗特點的活動,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的濃郁多彩的草原文化特色,也展示了健康向上的傳統體育特征,作為群衆娛樂、聯歡、遊藝和體育競賽的社會活動,一直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是豐富群衆文化生活、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有益載體。

前郭爾羅斯的乃日活動不僅能活動身體、愉悅心情,也是蒙古族勞動人民進行遊藝活動和發揮才能的盛會。以傳統的體育競技和民間文學、舞蹈、音樂、禮俗、信仰等衆多的文化形式,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乃日是研究本地區蒙古族曆史生活和文化遺存的重要題材,具有珍貴的文化價值、曆史價值和社會價值。

随着現代文化娛樂活動和體育比賽項目的日益豐富,前郭爾羅斯原有的文化生态逐漸淡化,民族文化的弘揚亟待加強,乃日如同遊牧生活一樣難以傳承。乃日所包括的賽馬、射箭等重要體育活動參與者日漸減少,喜好和從事這一傳統競技娛樂形式的青少年寥寥無幾。擅長這些遊藝項目的能手均散于民間,而且多數人年事已高、傳承難度大。

2018年以來,在前郭縣成吉思汗文化園連續多年舉辦珠拉乃日,蒙漢各族群衆紛紛前往祭拜來自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八百年不滅的孟和珠拉(長明聖燈),使得這一古老的傳統項目得以較好地傳承與發展。

端午節滾雞蛋比賽,雞蛋在滾落過程中如果碰碎取消比賽,也不能跑出軌道,但可以撿回重新回到出軌的地方繼續進行。(攝影:李玉平)

非物質文化遺産遊牧文化節日(松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圖典)1

端午節滾雞蛋比賽,按照勝出前後名次,或者自願組合,雙方手握雞蛋同時向對方攻擊,雞蛋完好者勝出。(攝影:劉躍紅)

非物質文化遺産遊牧文化節日(松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圖典)2

蒙古族餡餅比賽,按照完成的張數多少,多者勝出。(攝影:劉躍紅)

非物質文化遺産遊牧文化節日(松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圖典)3

家庭乃日:親戚朋友閑來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說書彈唱(攝影:張桂芝)

非物質文化遺産遊牧文化節日(松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圖典)4

曉榮一家的乃日(曉榮提供)

納荷芽社區乃日(攝影:劉躍紅)

非物質文化遺産遊牧文化節日(松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圖典)5

前郭爾羅斯更多形式的乃日活動是蒙古族的民間團體、家族或個人不定期的組織舉行,具有更強的群衆性,由此演變的那達慕活動則是全民參與。

攝影:劉躍紅

非物質文化遺産遊牧文化節日(松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圖典)6

攝影:劉躍紅

非物質文化遺産遊牧文化節日(松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圖典)7

攝影:吳巍

非物質文化遺産遊牧文化節日(松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圖典)8

蒙古國選手參加那達慕活動:随着時代發展,從家庭到民衆再到外國友人共同參與。(攝影:張曉彥)

非物質文化遺産遊牧文化節日(松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圖典)9

查幹湖冰雪冬捕漁獵文化節:截至2019年查幹湖冰雪冬捕漁獵文化節已經舉辦了十八屆。(攝影:劉躍紅)

非物質文化遺産遊牧文化節日(松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圖典)10

珠拉乃日:來自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八百多年不滅的孟和珠拉(長明聖燈)(攝影:田立勳)

非物質文化遺産遊牧文化節日(松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圖典)11

珠拉乃日:蒙漢等各族群衆紛紛前往進入密室祭拜(攝影:田立勳)

非物質文化遺産遊牧文化節日(松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圖典)12

來源 | 吉林省女攝影家協會

終審 | 王業根

複審 | 王國志

校對 | 邵淇

編輯 | 徐路

【來源:公衆号松原英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