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裴劍飛)讓通勤乘客快速進站的人像識别安檢進站系統,能夠實時展示站内情況的地鐵站三維數字地圖,讓每個試點車站一年剩下50萬度電的能源回收系統,可以識别出沒戴口罩的乘客的車廂智能檢測系統……
在本次服貿會上,北京地鐵帶來了多項正在應用或在試點階段的軌道交通智慧服務産品。通過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北京地鐵正在變得更加智能,據展會負責人介紹,下一步的小目标就是将列車的最短運行間隔縮短至102秒。
進站:通勤乘客“刷臉”就能進站,不摘口罩也沒問題
今天上午,記者在服貿會的北京地鐵展區看到多套新設備正在進行現場展示。首先吸引記者關注的就是一台可以“刷臉”的進站閘機。它的外觀與常規的地鐵閘機類似,就是沒有了刷卡器,增加了人臉識别裝置,乘客走近時,它就能自動識别人臉信息,并進行測溫。
服貿會北京地鐵展區,基于乘客信用的全新模式安檢設備亮相。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攝
據北京地鐵服貿會展覽現場負責人李宇傑介紹,這裡展示的就是基于信用的一種智慧安檢新設備,通過人工智能的人像識别技術識别乘客信息,可以實現安檢、測溫、檢票的一體化,實現注冊過的實名制通勤乘客能快速通過安檢。
據設備供應商的展區負責人介紹,這套人像識别系統為了适應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況,還進行了多項升級。一方面加入了測溫功能,乘客在“刷臉”的同時,就能完成測溫,另一方面,它還能不斷學習,在乘客登記的面部信息的基礎上,加入乘客戴口罩時的面部特征,這樣就可以實現乘客不摘口罩也能順利“刷臉”通過。
未來,經過實名認證的通勤乘客可以刷臉進站。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攝
據了解,目前,這套系統已經在大興機場線的部分通道内進行了試點應用,前期主要面向内部人員以及部分測試乘客。
在它旁邊放置的是一台智能安檢機,它安裝了智能判圖系統,能夠實現自動識别違禁品,“遇到可疑物品時,再把圖像和包的信息發送給安檢員,實行定向安檢,提高準确性和效率。”
這樣的地鐵智慧安檢新模式,将在“回天”地區的天通苑站、天通苑北站、天通苑南站、回龍觀東大街站、霍營站等5座大客流地鐵站試點。據了解,目前這5座地鐵車站正在進行工程施工,計劃年内面向乘客使用。
車站:采集三維數字地圖,未來乘客也能在站内導航
在展區内,還有一套充滿科技感的設備同樣也吸引了大家的關注。工作人員将它套在身上後,按照指定的程序進行操作就能将環境信息采集下來,轉化為數字信息。據了解,這個是基于北鬥技術的站内空間導航定位系統,通過它可以采集并繪制地鐵車站的三維數字地圖。
工作人員現場展示三維掃描建模設備,通過它可以給地鐵站繪制三維數字地圖。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攝
“目前, 北京正在建設智慧城市,其中就提到了要打造‘地上地下一張圖’,地下的重點場景就是我們的地鐵站。”李宇傑告訴記者,由于北京的絕大多數地鐵站都建設完成年代早,當時并沒有采用數字模型的方式,因此需要逆向進行數字建模,通過這套設備采集到的數據其精度能達到5毫米的等級。目前,地鐵方面已經對6号線呼家樓站,1号線四惠站以及首都機場線的全部四個車站進行數據的采集。
那麼采集完這些數據後将有哪些應用的空間?
對此,李宇傑也進行了詳細的解釋,他表示在日常運營管理和應急處置中,車站的三維地圖信息很重要,它可以準确指引站務人員檢查相關設備和拿取應急物資。
李宇傑向記者展示了一張厚度在3毫米左右的白色卡片,據了解,這就是定位标簽,站務人員隻需要随身攜帶這樣的定位标簽,其所處的位置就能在車站的三維地圖上清晰呈現,如果給相關設備和物資也加裝了這樣的定位标簽,同樣能在三維地圖上找得到,在綜控室和指揮中心内就能實時進行監測。“我們的遠期規劃是各個站都要普及,目前,首都機場線正在全線加裝終端設備。未來還在考慮給乘客提供定位服務,能夠實現0.5米的精度。”
列車:地鐵最短運行間隔有望壓縮至102秒
未來,地鐵列車也将更加智能,實現智慧運營,其中最明顯的變化是列車的最短運行間隔将在各種新設備的輔助下得到進一步縮短。“北京地鐵已經有10條線路的運行間隔跑進兩分鐘,最短的達到了1分45秒,這在國際上來說都是非常領先的。”李宇傑透露,下一步北京地鐵的最短運行間隔将壓縮至102秒,“地鐵的運行間隔是按秒來計算的,每快一秒都會給整個路網的效率帶來提升,難度也更大。”
記者注意到,展區内展示了北京地鐵正在試點的下一代地鐵的列車控制系統和車廂智能檢測系統。相比于原先的設備,下一代地鐵的列車控制系統的能力又有了很大的提升。它在車輛上增加了激光、視覺、雷達等三種傳感器,可以實時進行檢測,将實現“車車通信”。應用後,地鐵列車發車間隔還能縮短,運行間隔将縮短至102秒。
工作人員現場展示招援系統。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攝
而應用車廂智能檢測系統後,列車車廂内也将更加智能。車廂内的攝像頭可以把圖像數據實時傳到控制中心,還能智能識别乘客佩戴口罩和招援情況,一旦出現乘客揮手呼救等情況,就能自動将這一情況實時報送給車站以及列車司機,可以實現快速聯動處置,從被動安全到主動安全。目前,這在北京地鐵的列車上已經有了部分應用,其中6号線上的10組列車和首都機場線上的18組列車,正在進行改造。
能源:試點能源回收利用系統,平均省電15%
地鐵是一個城市中的“用能大戶”,因此也是節約能耗的重點領域,而地鐵運行中能耗較大的場景就是列車進站時的制動以及出站時的牽引,它們都需要電網提供大量的電能。
“列車在制動時,牽引電機工作處于發電機狀态,其所産生的電能就被稱為再生制動能量,加以回收利用就能實現節約能耗的目的。”參展商盾時磁能科技公司的展區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的這套地鐵列車能源回收系統就類似一些新能源車上的動能回收系統,通過在供電所加裝飛輪設備,把制動産生電能轉化為動能,在列車出站時,再把這部分電動釋放出來,轉化為電能。
地鐵能源回收系統的沙盤模型。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攝
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地鐵正在應用兩種能源回收利用系統,他們的原理有所不同,一種就是上述展商介紹的通過物理的方式進行儲能,另一種是通過化學手段進行能源回收,但都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我們對這兩種能源回收利用系統已經進行了試點,平均可以節省15%的電,一個站一年可以節省50萬度的電能,正在推廣評估。”李宇傑說,目前,這兩種技術分别在6号線和八通線進行試點。下一步,它還将實現不同線路間的電能支援,一旦供電出現問題,列車無法進站時,這些儲備的能源可以作為應急能源使用。
“北京地鐵的技術創新理念是需求牽引、場景驅動、集成創新,本次展覽中我們展出的成果也是圍繞這些進行的,總的來說,就是希望通過技術的進步讓乘客出行更便利。”李宇傑說,我們本次展覽的主題是智慧軌道交通讓出行更美好,參展也是按照乘客的出行全流程進行布局,涵蓋了進站、運行、列車還有後台等各個領域。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見習編輯 劉茜賢 校對 李立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