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裡進貨廠家多一些?
廠家的貨基本上都在哪批發?
怎樣才可以拿到廠家的貨?
這些問題,有行内人士問,有行外人士問。廠家和批發商的關系,并不簡單,很多人都弄不清楚,等我慢慢說。
有些朋友的問題,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回答才好。
哪裡的貨最便宜?——沒有最便宜,隻有更便宜。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做童裝好還是女裝好?——各有各的好。看店址、看貨源渠道、眼光和喜好。
做服裝賺錢嗎?現在适合開服裝店嗎? 無論什麼時候,都有服裝店虧或者賺。摸透了入行快。
做服裝要多少錢?隻有20萬元怎麼做? ——有的人三米布和一把剪刀就可以創業。20萬有兩個10萬元的做法,也有200個1 000元的做法。
朋友們千萬别誤解我是在搪塞。上面的每一個問題都不具體,不相互交流半天還真說不清楚。
再回到開頭的幾個問題。
先說一批。一批存在着三種情況:一是自己起貨,即下單給工廠生産自己批發,雖然不屬于炒貨,但嚴格地說,你也不叫廠家;二是你有自己的工 廠或者是你包下别人的工廠,自己找版起貨,你也叫廠家,但其實也是一批; 有一些加工廠,隻是做版出來,自己不走貨,而是叫批發商看版下單,這些批發商應該屬于上面第一種情況。三種情況隻是概念上的區别,實質上大家 都是一手貨源。
雖然很多品牌公司沒有自己的工廠,但我們還是習慣于稱之為廠家,無可厚非。有些品牌,沒辦法追溯廠家,公司純粹是炒貨的,如采購大路貨、 庫存貨貼牌。代理商肯定不是廠家。
零售、二批、代理商等賣家,經常在消費者面前混淆概念。比如說一間零售店直接從加工廠出貨,他說是廠家直銷,這是錯誤的,正确說法是廠家直供;從加工廠直接出貨的二批,說成廠家直供沒有問題,但貨品隻是下單 出貨,而不是下單生産,所以不能說是一批;你是一批,下家是二批,因為 你不是廠家,隻是下單給廠家生産,二批這時稱廠家直供,是不正确的。有 朋友憑個人關系,直接到廠家拿一些貨出來賣,在網店上宣稱廠家直接拿貨, 這樣的說法是正确的。
買家的心理,就是覺得中間環節越少,自己實惠越多,所以對廠家直供 的貨品較為青睐。有些網店利用這-心理,實際上是自己從廠家拿貨來賣,卻宣傳自己為廠家,直接發貨給消費者,将“廠家拿貨”偷換成廠家發貨”。廠家發貨有兩種情況•• 一是廠家直接幵店發貨,另外是廠家專職或 的業務人員接單後廠家直接發貨給客戶,廠家給業務員提成。
廠家自産自銷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找代理,貨隻供給代理,總代理I 一級代理可稱為一批;第二種是在批發城設一個檔口,自己作為一批,供貨給二批或零售店等;第三種是廠家直銷,通過實體零售店或網店直銷貨品給 消費者。第三種情況跟批發商自己起貨直銷給消費者,本質是一樣的。
越來越多的廠商通過實體店鋪和網店直銷貨品給消費者,但是,有的廠 商直銷的模式,雖然中間環節沒了,至于實不實惠,則要考量一下。我見到很多網站的廣告,貨品的價格很離譜,說什麼價值2998元,現價588元, 還送價值288元的領帶一條。
這些廠商,走直銷模式,無可厚非。價格方面,雖然說服裝包含着太多的元素,定價空間很大,但我認為還是欺詐的成分更多一些。一件T恤、一 件襯衫或一條休閑褲,版型、面料和做工都很一般,不到50元做出來,憑什 麼說2998元?為什麼不說88888元?現價588元,假設消費者不要送的領帶,能不能300元成交?那領帶,幾十元做出來的就很不錯了。>
甭說什麼品牌價值,如果品牌淪落為以這種方法作為噱頭拉客,這祥的品牌真的毫無價值可言。
“怎麼樣才可以拿到廠家的貨”換成“怎麼才可以拿到一批的貨”這樣問題更貼切一些。“怎麼才可以拿到一批的貨'?首先是識别炒貨的問題。
有些品牌市場管理較為嚴格,不能跨地區,不能越級拿貨,要做這樣品牌,雖然明知道區域代理是在炒貨,但也隻有從區域代理那裡拿貨了。
零售店鋪覺得去一批拿貨,路程太遠,價錢比二批便宣不了多少。選擇到二批拿貨也很正常。
到哪進貨廠家多一些和廠家的貨基本上都在哪批發?應改換成這樣問——哪些批發市場炒貨少一些。确實也有一些市場廠家貨會多一些, 比如廣州沙河的金馬服裝市場,重慶朝天門的渝派服飾市場,等等。但我們做服裝,不能片面地追求所謂“廠家貨“。這個話題後面會一起探讨。
曾經的十大批發市場,裡面都有炒貨的檔口。一級市場之間、一級與二 級市場之間的貨品互炒是很普遍的現象,比如說,常熟的炒到石獅,石獅的 炒到常熟,或杭州的炒到株洲,鄭州的炒到廣州,等等。
一二級批發市場基本上沒有專門的炒貨市場。一個批發城内,既有一級批發商,也有炒貨的二級批發商。有些檔口,自己的工廠隻做夏天的貨,冬天的貨是炒别人的,那麼,他夏天是一批,冬天是二批。也有不少廠商在自己起貨供應不上時,或賣别人的貨來錢更快時,他們會選擇炒一些貨。
三級及三級以下的批發市場,基本上是炒貨的;也有一手貨源,但極少。
有些貨,是反複地炒。我們之前說過,深圳的炒到廣州,再從廣州炒回 深圳;廣州的炒到韓國東大門,再從東大門炒固廣州;又比如說,廣州沙河 的炒到十三行,又從十三行炒到白馬,在白馬走向全國各地,或者是漂洋過 海。
到批發市場打貨,同樣的貨品,相隔幾百米的兩個市場,或相隔幾十米 的兩個檔口,價格相差甚遠,如果二批采購到炒貨,那對不起了,得“恭喜” 他不幸淪為三批。
同是二批或同是零售,大家都從同一批發城打同樣的貨回去,進貨價都有可能不-樣。有些人的進貨價,可能是競争對手的批發價或零售價。
我在富民碰到這種情況,同一層樓兩家檔口做的都是中老年裝’雖然說加工廠不是一家,但做出來的貨品,版型、面料、風格、做工等都基本一緻,其中一家打包價在20元左右,另一家打包價在25〜30元之間。出貨價高的檔口,實力雄厚,敢鋪貨,有較多、較大、較穩定的客戶,不會為另外的客戶而搞亂自己的價格體系;出貨價低的檔口主要是靠低價位拉客。
他們兩家,都不是炒貨。這種情況,就像一道難度極高的數學題,很多行内人士不知其中原因,無法破解,感到十分困惑。
他們想不明白是什麼原因,有的就懷疑是面料和做工的差别,以為貴一點的就是好貨。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那個賣貴一點的老闆娘也很會忽悠買 家一分錢一分貨。你想要便宜的去她家拿貨,想要好貨就到我這裡拿。”
假如你已經是一位零售店主,碰到與周邊店鋪撞款,消費者對你的高價格提出疑問,你或許也會以一分錢一分貨的說法來忽悠他們。而很多消 費者受到“一分錢一分貨”的影響,選擇在标價高的店鋪購買。
—分錢一分貨。你想要便宜的去她家拿貨,想要好貨就到我這裡拿,老闆娘富含江湖味的一句話,可以品出服裝市場的水深不可。
這句話在我的心裡回蕩至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