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和真菌的名稱中均有一個“菌”字,同屬微生物,但兩者在生物類型、結構、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稱上卻有着諸多不同。
一、定義
1、細菌:沒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結構簡單,多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在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有機體,是大自然物質循環的主要參與者。
2、真菌: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真菌既有由單個細胞構成的單細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個細胞構成的多細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黴菌等)。
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對比
二、細胞結構:它們的細胞結構中都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但卻存在諸多不同。
1、細胞壁組成: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幾丁質。
2、細胞器組成:細菌隻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體外,還有内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中心體等多種細胞器。
3、細胞核: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隻有拟核;真菌具有成型的細胞核。細菌沒有染色體,其DNA分子單獨存在;真菌細胞核中的DNA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形成染色體(染色質)。
4、大小:細菌的原核細胞一般較小,直徑一般為1μm~10μm;真菌的真核細胞較大,直徑一般為10μm~100μm。
5、繁殖方式:細菌是原核生物,為單細胞型生物,通過細胞分裂而增殖,采用二分裂方式;真菌為真核生物,細胞的增殖主要通過有絲分裂進行,因真菌種類的不同其個體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
三、症狀表現
1、細菌性病害:細菌通過植株的氣孔、傷口等處侵入,初期病斑水漬狀或油漬狀邊緣,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膿外溢,病斑表面光滑,這是診斷細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據。發病後的植株一般表現為斑點、腐爛、壞死、萎蔫、腫瘤等。
細菌性病害的一般特征
2、真菌性病害:主要症狀是壞死、腐爛和萎焉,少數畸形。植株上一般都産生白粉層、黑粉層、霜黴層、鏽孢子堆、菌核、黴狀物、磨菇狀物、棉絮狀物、顆粒狀物、繩索狀物、粘質粒和小黑點。無論發生在什麼部位,症狀表現如何,在潮濕的條件下都有菌絲、孢子産生,這是判斷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據。
真菌性病害的一般特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