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大學生就業寒冬了

大學生就業寒冬了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5 09:18:47

大學生就業寒冬了(7成進入體制内上熱搜)1

2021年11月28日,2022年度“國考”開考,合肥安徽考區,考生在等候進場時複習。資料圖。圖/新華社

近日,清華、北大相繼發布了《2021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當然也吸引了各界關注,也有人總結了其中趨勢,并産生種種解讀。

比較醒目的總結,就是所謂“2021屆的清華畢業生七成進入了體制内”“北大博士首選教育行業”之類。這些話題也登上“熱搜”。

從數據能看到,清華大學2021屆簽三方就業畢業生總數為3669人,其中去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占比分别為15.8%、30.3%、23.8%,合計占比為69.9%,接近七成。北大本科生近26%、碩士近8%、博士近42%進入了教育行業。

國考:觀念、學曆、收入如何變化?視頻/新京報動新聞

不過說實話,這樣的結果并不值得太過驚訝,也不必太過突出“體制”色彩。畢竟清北畢業生流向最大的是事業單位,而教育行業恐怕就是事業單位内最大的用人單位。

“風險厭惡”是人的本能,大多數人都不會喜歡大起大落的“刺激”。哪個行業能夠提供相對清晰的規則、比較穩定的預期,畢業生自然就會流向某個行業。

同時,我們也不妨換一個角度去理解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一個作用其實也是“降低風險”,掌握“有選擇的自由”。教育程度越高,對人生的把控能力越強,越不至于發生“命途多舛”的情況。

所以,教育功能和人生選擇,内含的邏輯本質上是共通的,都是在規避風險。何況在今天“治理能力現代化”和“提高教師待遇”的大背景下,博弈能力更強的清北畢業生,規避風險的優勢也更顯著,所以他們做如此選擇,也就不難理解了。

偏好穩定,恐怕也是人類社會共通的。比如在日本,有四個職業可以被尊稱為“先生”——公職人員、教師、醫生、律師,有意思的是,這些也多是“穩定”的職業。穩定,很多時候意味着由公共财政保障,具備一定的公共性,也就由此衍生出了擇業吸引力以及職業榮譽感。

有意思的是,對于名校畢業生,輿論場總是有很多“自以為是”的期待。今天,他們選擇了體制内引發社會關注;之前,北大學生賣豬肉、清華學子回鄉種地、人大學生街頭流浪等等,也都讓輿論驚詫萬分。

名校畢業生似乎天生是被“觀察”的對象,他們常規也好、反常也罷,都免不了被評頭論足一番,試圖從中試圖梳理一些“社會規律”。

這種觀察也有一定道理,不過在人才流動日趨自由、多元的當下,我們不妨對各類選擇都抱以充分的尊重,也不必對職業貼标簽,似乎某個行業隻能匹配某個層次的人才。

從新聞上看,既有手握多篇SCI論文卻選擇當基層公務員的畢業生,也有擺脫名校光環、體制内身份專職說脫口秀的演員。大多數人偏愛“穩穩的幸福”,但也不乏追求“心跳加速”的,個人偏好必定是正态分布。

所以,名校畢業生追求穩定抑或是逸出常規的人生選擇,其實都沒必要太過驚訝,無論從人性特征還是社會文化來說,這些都沒有什麼奇怪,我們也要尊重他們的選擇。

當然,在肯定穩定吸引力的前提下,讓高端人才有更多流向,讓人才紅利均勻分布于社會的方方面面,這也是值得思考的。其中的題中之義,當然也是完善行業規章制度,提高相對應的社會支持,讓各行各業都能共享一種穩定感和踏實感。

特約撰稿人 | 夏研(媒體人)

編輯 | 丁慧

實習生 | 韋英姿

校對 | 李立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