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廈門常見的鳥類

廈門常見的鳥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17:23:30

來源:台海網

10月份,又到了每年觀鳥的旺季,廈門的天空中、灘塗上,來自全球各地的候鳥齊聚一堂,叽叽喳喳好不熱鬧。觀鳥愛好者們扛着長槍短炮整裝待發,記錄下這些美麗的精靈,通過觀鳥活動,他們記錄下罕見的鳥類品種,傳遞愛鳥意識,呼籲大家共同保護自然資源。

本期家訪,記者走進三位觀鳥愛好者家中,傾聽他們的觀鳥、愛鳥故事——他們有的以身作則傳遞愛鳥意識,帶着親友一起愛鳥護鳥;有的愛鳥成“瘾”,早出晚歸拍鳥,獲得了令大家羨慕的“鳥運”;有的小小年紀就手繪“鳥類圖鑒”,用自己的熱愛影響家人和身邊的小夥伴,共同保護鳥類。

他首個發現勺嘴鹬“小七” 帶兒子一起救助仙八色鸫

關鍵詞 呵護

●出鏡成員

陳浩(魚鷹),39歲,企業職員,廈門市觀鳥協會理事;陳铮辰,9歲,學生。

●地址 思明區蓮前西路

●心願大家共同努力,呵護廈門的自然生态環境,守護生物多樣性。

廈門常見的鳥類(走進廈門三位觀鳥愛好者家中)1

廈門日報記者劉少敏(左一)采訪陳浩父子倆。

台海網10月24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很遺憾,俄國專家反饋‘小七’今年沒能配對育雛。”周四晚上,陳浩聊起今年最期盼來廈的勺嘴鹬“7L”時,仿佛在談論自己在遠方的孩子。勺嘴鹬體型嬌小,因自帶湯勺形狀嘴巴而得名,因數量稀少被譽為“鳥中大熊貓”,近幾年候鳥遷徙季,在廈門、泉州等地都曾被觀測到。

2019年冬季,陳浩首個在監測網絡中監測到腳上戴有“7L”編碼旗标的勺嘴鹬,與俄羅斯鳥類學家取得聯系後,得知它竟然是當年剛剛繁育的幼鳥。“當年孵化的幼鳥,萬裡遷徙真的很令人敬佩。”陳浩說,打那時起自己就一直在關注“小七”的動态,它是否順利回家,是否配對生娃,陳浩都要時不時向俄羅斯鳥類學家了解情況。

“爸爸你别隻說勺嘴鹬,還有紫水雞、栗喉蜂虎等很多漂亮的鳥呢。”兒子陳铮辰聽老爸滔滔不絕大談“小七”,便“吃醋”地提醒道。别看兒子陳铮辰隻有9歲,他認識的鳥類可不少。陳铮辰上幼兒園時,全國各地鳥會曾一起做過一個中華秋沙鴨的調查,年幼的陳铮辰就跟着爸爸到泉州德化、三明泰甯等地調研、觀鳥。後來,他還曾領着班裡的小朋友參加筼筜湖觀鳥活動,在學校愛鳥周活動中更是成了“小明星”。

“能夠帶着身邊的人一起愛鳥、愛大自然,我就覺得很有意義。”陳浩說,他和妻子戀愛約會時,兩人就經常一起走進大自然觀鳥。婚後,妻子更是打點好家中事務,支持他外出觀鳥。除了家人,陳浩說,身邊的朋友得知他是觀鳥愛好者,也開始關注這些可愛的小生靈,好幾次救助受傷鳥類都是朋友幫忙提供的線索。

2020年9月的一天上午,陳浩再次收到朋友發來的圖片,是一隻受傷的仙八色鸫。仙八色鸫羽色斑斓豔麗,有“鳥中美女”之稱,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并被确定為全球易危鳥類。當天十點多,陳浩将這隻仙八色鸫領回家,一邊抓緊向市資規局報備,一邊趕往最近的花鳥市場購買面包蟲。可這隻仙八色鸫并不買賬,始終不肯進食。

當時,恰逢任鳥飛項目3周年總結大會在廈召開,全國各地專家齊聚一堂。陳浩緊急求助多位專家後,最終采取了遮光紙箱收養、喂葡萄糖的方案。“當時我還幫爸爸用針管抽葡萄糖水呢。”陳铮辰回憶起那隻漂亮的仙八色鸫,眼睛立即亮了起來。次日清晨,陳浩将恢複生機的仙八色鸫帶到五緣灣濕地公園核心區放歸自然。

“我和孩子都很不舍,但是為了它好,不能養太久。”陳浩說,自己計劃明年開春到雲南觀測綠孔雀,這種鳥非常敏感,不僅需要在觀測當天淩晨三四點就鑽進帳篷内等待,連這個帳篷都要提前半個月搭好,為的是讓綠孔雀先熟悉下。在陳浩看來,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愛鳥就是要與它們和諧共處。

觀鳥拍鳥越來越上瘾 漸漸磨去他的急性子

關鍵詞 耐心

●出鏡成員

周華,63歲,廈門技師學院退休教師;妻子朱潔,62歲,退休教師;女兒周韻,34歲,公司職員。

●地址 湖裡區和通社區

●心願希望廈門的生态環境越來越好,吸引更多的鳥兒到來,讓市民在這座充滿鳥語花香的城市感受更多驚喜。

廈門常見的鳥類(走進廈門三位觀鳥愛好者家中)2

廈門日報記者楊霞瑜(右一)采訪周華一家,周華拿出攝影器材向記者介紹。

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記者 楊霞瑜 圖/廈門日報記者 張江毅)一走進觀鳥愛好者周華的家,記者瞬間被溫馨的照片牆吸引,牆上有周華一家三代人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的照片,充滿時光印記。女兒周韻介紹說,從20世紀90年代起,父親就開始用鏡頭記錄美好時刻,拍花、拍昆蟲,不過全身心投入其中的還屬拍鳥。

“我拍了那麼多題材,确實唯獨拍鳥會上瘾!你看,我的長焦鏡頭‘穿’上了迷彩服,不容易驚吓到鳥兒。”一邊和記者分享着攝影設備的周華,一邊說他對觀鳥是真愛。

2018年,周華從廈門技師學院退休後,總喜歡帶着相機到處轉轉,記錄一些生活化的影像。機緣巧合之下,他在市園林植物園拍下觀鳥愛好者蹲守一天等待着的紫背葦鳽。當時,周華看着鏡頭裡的鳥,雖然并不清楚它的品種、特性,但還是難掩興奮和激動之情,仿佛就在等待這一時刻。隔天,周華在同一地點又遇見那群觀鳥愛好者,他趕緊拿起相機和他們分享捕捉到的鳥兒照片,引來一片圍觀和贊歎,大家告訴他這是并不常見的紫背葦鳽,羨慕他的“鳥運”。

現如今,作為廈門觀鳥協會較為活躍的會員,周華已拍過250多種鳥類,今年1月,更是因拍到在國内鮮有記錄的琉球山椒鳥,刷新了廈門市野生鳥類記錄,同時也是福建省首次記錄到該鳥種的觀鳥愛好者。

“那天我和往常一樣,習慣性地到家附近的仙嶽山上觀鳥,忽然看到遠處有一隻樣貌比較陌生的鳥停留在小山坳上。”當周華逐漸走近時,鳥兒卻快速飛走了,他思索片刻,确定這隻身披灰色“大衣”、脖戴一條白色“項圈”的小鳥從未拍到過。于是,周華開始在周邊樹林尋找,幸運的是,他成功用鏡頭捕捉到了它的身影。周華笑呵呵地說,他的“鳥運”确實不錯。

有趣的是,為一睹琉球山椒鳥的“芳容”,全國各地的觀鳥愛好者聞風而動,齊聚仙嶽山,但蹲守幾天依然無果,最後在本市觀鳥愛好者的“邀請”下,周華再次前往仙嶽山和大家一同等待,随後,琉球山椒鳥出現了!圈内人士也因此稱呼周華為“仙嶽山公園園長”。

“除了運氣,他在觀鳥時的耐心,真的是超乎我們的想象。”妻子朱潔說,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她清晨6點醒來,丈夫已出門,直到天黑才往家趕,這期間一直在同一位置等待某種鳥類的出現,午餐時間也不離開,都是早上買的饅頭或包子随便對付一餐。一旁的周韻頗有同感,她覺得自己的急性子是遺傳了父親,但是迷上觀鳥後,父親的急性子似乎不見了,他可以坐在電腦前4到5個小時精挑細選當天拍到的鳥兒照片。

周華認為,用鏡頭記錄鳥類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他希望自己拍攝的照片可以提高大家對鳥類的保護意識、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珍惜。

她天生愛鳥偏愛畫鳥 看過近百本鳥類書籍

關鍵詞 陪伴

●出鏡成員

鄒文露,14歲,初中生;父親鄒昌根,44歲,軟件工程師;母親吳櫻,42歲,全職太太;弟弟鄒文博,6歲,小學生。

●地址 思明區會展南二路

●心願 和家人們一起觀賞更多美麗的鳥兒,留下美好的成長回憶。

廈門常見的鳥類(走進廈門三位觀鳥愛好者家中)3

廈門日報記者劉少敏(右一)采訪鄒文露一家,鄒文露向記者介紹畫冊中的鳥。

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記者 劉少敏 圖/廈門日報記者 張江毅)“這幅是送給媽媽的藍綠鵲,這幅是送給弟弟的紅脅藍尾鸲。”周五中午,鄒文露向記者介紹起自己最近的鳥類畫作。清麗的色彩,靈動的神态,一隻隻憨态可掬的小鳥躍然紙上。媽媽吳櫻笑着說,去年弟弟學校舉辦義賣活動,鄒文露畫的“鳥類圖鑒”便十分搶手,兩幅畫賣了1000多元。

媽媽吳櫻說,鄒文露的愛鳥可以說是天生的,3歲塗鴉時她就偏愛畫鳥。在福州讀幼兒園時,鄒文露收到父母好友“鳥叔”的禮物是一本福州植物園鳥類圖集《林海精靈》,愛不釋手,天天翻看。“就盼着自己快點長大,可以去實地觀鳥。”鄒文露說,因為擔心小朋友好動會驚吓鳥類,“鳥叔”的外出觀鳥課隻接受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學員,這可讓她等了好幾年。

好不容易上了三年級,剛開始外出觀鳥沒多久,因為轉學來廈,鄒文露又要重新熟悉觀鳥環境。“還好,廈門的鳥類和福州很多是相似的,我大都認得。”談起觀鳥識鳥,鄒文露顯得十分專業自信。雖然隻有14歲,鄒文露看過的鳥類書籍已有近百本,已經觀測并辨認出500多種鳥類。“照片類圖鑒更具觀賞性,手繪類圖鑒沒有光影的影響更方便學習。”鄒文露像個小專家,向記者推薦着觀鳥入門圖鑒。

“其實這些書籍資料,還有每次的觀鳥活動信息,都是媽媽幫我搞定的。”鄒文露幸福地挽過媽媽吳櫻的胳膊,笑着說起媽媽和弟弟陪着自己到三明龍栖山尋找斑頭大翠鳥的經曆。當時,他們一家人和其他鳥友相約上山尋鳥,有時深夜進山,隻能睡在山上廟裡,或者汽車裡。

“其實我并不認識這些鳥,但我可以當她的‘望遠鏡’,去發現這些山林裡的小精靈。”吳櫻笑着說,觀鳥其實是很辛苦的事情,她對女兒竟能堅持這麼多年頗感意外。為了女兒這份熱愛和堅持,她這個做母親的更不可能退縮。

周末在廈門周邊觀鳥,寒暑假旅行觀鳥,每天還要抽出時間看鳥類書籍,這無疑會占用鄒文露的學習時間。學習成績和愛好應該如何平衡,媽媽吳櫻把決定權交給鄒文露自己。“認真上課,按時完成作業,剩餘的時間留給她自由支配。”吳櫻說,去年暑假他們一家人一起到西北旅行,透過鳥類欣賞自然風貌,再深入了解曆史人文,切實感受到行萬裡路的魅力。

“當我們談起一種鳥,那些一起觀鳥的美好回憶就會湧現出來。”中午1點45分,爸爸鄒昌根要送女兒去上學了。鄒昌根說,他不太懂觀鳥的樂趣,但陪伴家人一起走進自然的那些經曆,卻讓他倍感幸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