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9月份,喜歡河鲀味道的食客肯定知道食用河鲀的最佳時間就是從9月份開始直到次年2月份。
紅鳍東方鲀
提起河鲀,很多人都會想到河鲀無比鮮美的味道,這一點從古人的記載中可見一二,宋代嚴有翼道河鲀為水族之奇味,蘇東坡嘗與經筵館,會食資善堂,盛稱河豚之美。不過我們也都知道食用河鲀也是刀尖上舔血的危險行為,因為河鲀體内含有劇毒,雖然臨近産卵時河鲀肉質最為肥美,但此時的河鲀積累的毒素已經達到頂值,鑒于河鲀這種美味與危險并存的特性,早年就有了“舍命吃河豚”這一說法。
暗紋東方鲀
食客對于美食的追求,完全不是死亡威脅可以阻止的,面對河鲀的美味,人們想的并不是保命重要遠離這種危險美味,而是不斷地鑽研河鲀的毒性季節強弱,河豚身體毒性強弱的部分,從古就流傳下來了“過清明不可食”、“蘆青長一尺,不與河豚作主客”之類的經驗之談,尤其是江陰一帶的人研究出了妥善處理後無毒食用河鲀的技巧,實在是感慨“吃貨”的超強技藝。
那麼既然處理河鲀的技術都這麼娴熟了,那買了河鲀去哪找人處理呢?别太天真,想吃河鲀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追求美味不顧危險的行為自己可以不重視,但國家絕不會放任不管,這裡的規矩可多着呢。
食用河鲀管理極其嚴格,目前隻允許食用兩種河鲀,而且必須處理好才能出售
面對食用河鲀的這種高危行為,國家衛生部早在1990年就發布了《水産品衛生管理辦法》,其中明确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這一項規定無異于将食用河鲀的行為一刀切式的抹殺,鑒于河鲀毒素的猛烈性和防不勝防,此行規定無異于是對群衆生命安全最好的保護方法。
既然河鲀被禁止食用了,早些年間見到的食用河鲀的視頻大多是在日本拍攝,在食用河鲀這一方面,千萬别忽視了日本的存在,考古學家在史前文明繩文時期(始于公元前12000年,于公元前300年正式結束)的貝冢裡發現過河豚魚骨,這是日本最早食用河豚的迹象。日本近海有近50種河豚魚栖息,其中有22種河豚魚被認定為可食用品種,當然日本也非常重視河鲀的處理,為此制定了極其嚴格的河豚廚師資格認證考試,隻有通過考試取得資格證的廚師才可以購買和處理河豚。
其實我國在1990年禁止食用一切河鲀後,并沒有将河鲀就此 “關進小黑屋”,而是早在1993年便成立了河豚魚安全利用協作組,緻力于探索養殖可食用河豚的可行性,結果證明了兩種人工養殖河鲀的毒性含量明顯降低,且經過無毒加工處理後可安全食用,這才有了2016年的《關于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鳍東方鲀和養殖暗紋東方鲀加工經營的通知》,開放人工養殖的紅鳍東方鲀和暗紋東方鲀的食用“合法化”,不過作為條件是出售加工單位必須擁有資質,出售的河鲀必須經過加工處理後才能流入市場,就算見到了這兩種活體河鲀,沒證件一樣買不了。
為什麼河鲀的毒素這麼恐怖,讓國家如此謹慎?
河鲀的毒素來曆非常大,是鲀魚類(俗稱河豚魚)及其它生物體内含有的一種生物堿,為氨基全氫喹唑啉型化合物,是自然界中所發現的毒性最大的神經毒素之一,曾一度被認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強的非蛋白類毒素,而且河鲀并不能合成這種毒素,隻能不斷地通過飲食進行富集,這也是河鲀毒素季節性強弱的原因。
河鲀毒素腹腔注射對小鼠的LD50為8μg/kg,毒性僅次于地表最毒的陸地毒蛇内陸太攀蛇的毒性(LD50=2.1μg/kg),既然被稱為非蛋白質類毒素,河鲀毒素并不會像蛇毒一樣在高溫處理下失活,相反河鲀毒素化學性質和熱性質均很穩定,鹽腌或蒸煮等一般烹調手段均不能将其破壞,隻有在高溫加熱30分鐘以上或在堿性條件下才開始能被少部分分解,220℃加熱20-60分鐘才能使毒素全部被破壞,這樣嚴格的處理方法對于毒素來說是滅頂之災,但是這一通處理過後一鍋河鲀湯也就和“鮮美”挂不上鈎了。
河鲀生魚片,确實考驗着廚師和食客
河鲀毒素毒性大、難分解是一方面,中毒反應快是更危險的一方面,河鲀毒素毒性比氰化物還要高1250多倍,0.5mg即可緻人于死命,中毒潛伏期很短,毒素對腸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後迅速作用于神經末梢和神經中樞,可高選擇性和高親和性地阻斷神經興奮膜上鈉離子通道,阻礙神經傳導,從而引起神經麻痹而緻死亡,短至10-30分鐘,長至3-6小時發病,發病急如果搶救不及時,中毒症狀出現後最快的10分鐘内死亡,最遲4-6小時死亡,更緻命的是中毒後并沒有快速生效的解救措施。
結語
河鲀雖然美味,但并不是很稀缺的品種,除去可以食用的人工養殖的紅鳍東方鲀和暗紋東方鲀,還有很多其他品種的鲀類經常從海裡被捕撈上岸,隻是所有野生河鲀都是禁止食用和交易的,比如青島碼頭常見的“黃鳍東方鲀”,見後切記要敬而遠之。
黃鳍東方鲀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