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一詞主要是指強烈天氣系統過境時出現的天氣過程,通常是指伴有強風或強降水的天氣系統,包括台風(飓風)、龍卷風、雷暴、低氣壓和寒潮等天氣系統造成的大風和暴雨現象。我們一說起風暴,馬上就會想起台風或者是飓風的巨大雲系,台風是強烈發展的熱帶風暴,由于中心氣壓很低,周圍的空氣向中心輻合并發生旋轉,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北半球台風呈逆時針旋轉,南半球台風呈順時針旋轉,在垂直方向上空氣呈上升運動,空氣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龐大的雲系,在衛星雲圖中清晰可見。
木星“大紅斑”會不會消失?
由于台風風暴雲系呈輻合旋轉,就像一個個的旋渦,所以稱為“氣旋”,從氣壓角度來說就是“低壓中心”。此外,地球表面還有與低壓中心相反的天氣系統,那就是“高壓中心”,氣壓中間高四周低,空氣從中部向四周輻散流出,垂直方向空氣呈下沉運動,難以成雲緻雨,所以高壓中心形成的“反氣旋”很難在衛星運途中觀察到。那麼,風暴是不是我們地球上特有的呢?其實不然,風暴在其他許多的星球上都有存在,當然前提是這顆星球要擁有“大氣層”。從這個角度來說幾乎都是有氣體組成的太陽表面也是存在風暴的,太陽光球層中的“黑子”就是太陽大氣形成的低溫旋渦,可以理解為太陽上的風暴。
木星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這四顆行星是由岩石組成的固态行星,水星幾乎沒有大氣,火星由于個頭較小大氣層十分稀薄,風暴也不是十分厲害。金星就不一樣了,金星擁有稠密的大氣層,金星的大氣壓差不多是地球的92倍,金星表層的大氣運動比較緩慢,但是上層大氣的運動十分劇烈,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數百千米,形成強勁的風暴。不過,說到行星風暴,最為著名的要數氣體巨行星木星表面的“大紅斑”了,大紅斑是木星的一個醒目标志。
絢爛的木星大氣層
我們知道,地球表面的台風風暴從生成到最終消亡,往往也就經曆數天時間,能夠存在一二十天的台風雲系已經幾乎就是極限了,而木星表面的巨大風暴,木星大紅斑你知道存在了多少時間嗎?人類第一次觀測到木星大紅斑的時間是在1664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第一次描述了木星上的這個斑點,但是限于當時的觀測技術,人類還不是十分确切的了解木星大紅斑。如果,從1664年算起,木星大紅斑已經存在了超過350年的時間,在這三百多年時間裡,木星大紅斑雖然不斷的改變大小、顔色和形狀,但是從來沒有完全消失過。
木星表面完整展開圖
木星是一個由氣體組成的巨大行星,而且組成木星的氣體是可以分層的,也就是說木星表面的厚度約為5000千米的表層,可以算是木星的大氣層。木星大氣層不是一個平靜的氣體層,而是一個充滿風暴的怒濤雲海,木星大氣層的不停運動形成了絢爛的圖像。木星大紅斑是木星表面一個奇特的存在,是木星表面最顯著的特征,大約位于木星南緯23°左右,其長度約為2.5萬千米,寬度約為1.2萬千米,這個巨大的紅斑大到足可以容納數個地球,而且形态上像極了一隻巨大的眼睛。
朱諾号拍攝的木星
關于木星大紅斑的形成原因有多種說法,科學家一直在推測大紅斑的形成原因,随着對于木星探測的深入,人類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我們發現木星大紅斑區域的溫度比周圍要高一些,裡面的氣體在做高速的旋轉運動。至于産生這個巨大木星氣旋風暴的源頭,應該在木星大氣層的下方,也就是木星大氣層下方某種原因為木星表層的大紅斑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來源。我們可以把木星大紅斑想象成沸騰的湯鍋中往上冒的氣泡,熱量往上到達表層,加熱表層大氣并促使向外旋轉流出,形成巨大風暴。
木星大紅斑
隻不過,我們湯鍋中的氣泡很快就消失了,而木星大紅斑已經存在了數百年的時間,不過就像宇宙中的所有事物一樣,都有一個發生、發展和最終消亡地過程,木星大紅斑也不可能一直存在。最近,科學家發現木星大紅斑就有“萎縮”的迹象,近年來科學家觀察到木星大紅斑中的一些帶狀物質與大紅斑脫離并消散,然後大約一周後又有新的帶狀物質形成,再與大紅斑脫離消散。這種想象似乎表面正有某些物質和能量從木星大紅斑中釋放脫離出來,科學家預測大紅斑很可能會在10年至20年内,縮小成一個小圈圈,然後完全消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大紅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