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催人淚下的項脊軒志

催人淚下的項脊軒志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7 22:25:45

催人淚下的項脊軒志?作者:李姝昱項脊軒,是明代散文家歸有光家的一間普通小屋,因充滿了生活趣味、承載着濃郁情感而惹人憐愛它的破舊、簡陋,是一種滄桑美;它的景緻、書香,構成了充實美;它的厚重、溫馨,體現出人情美一篇《項脊軒志》語短情長、引人入勝,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狀物懷人的佳作,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催人淚下的項脊軒志?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催人淚下的項脊軒志(永遠的項脊軒深沉的懷鄉情)1

催人淚下的項脊軒志

作者:李姝昱

項脊軒,是明代散文家歸有光家的一間普通小屋,因充滿了生活趣味、承載着濃郁情感而惹人憐愛。它的破舊、簡陋,是一種滄桑美;它的景緻、書香,構成了充實美;它的厚重、溫馨,體現出人情美。一篇《項脊軒志》語短情長、引人入勝,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狀物懷人的佳作。

文章開頭,介紹了項脊軒的曆史變遷、房屋狀态、修葺過程、獨特風物等,讓人身臨其境。項脊軒是過去的南閣樓,有着一百年的曆史,曾遭遇四次火災而幸存于世。房屋面積小、光線差,而且不耐風雨。“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寥寥數語,生動傳神。相似的情形,讓人不由想起杜甫筆下的“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但比起《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此處多了一份時過境遷後的釋然。有過房屋漏雨經曆的人都知道,那是怎樣一種焦灼、無助的處境!但在這裡,作者歸有光隻叙事不煽情,隻輕描不贅述,以冷靜、客觀的筆觸沖淡了往日的苦澀記憶。

艱難的日子,要挺得過去,要自得其樂。“餘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這幾句優美洗練、清新明快,營造出歡樂的氣氛,表現了作者辛勤勞動、熱愛生活的樂觀心性。經過一番巧妙改造,原本貧瘠、逼仄的房屋不僅可供遮風避雨,還變得亮堂起來。庭院裡,新種了蘭花、桂樹、竹子等多種植物,景色宜人。身處其中,無論看書、吟誦,或者獨坐冥想,都是美妙的人生況味。“而庭堦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無邊風月背後,是作者豐富的精神世界。寫景叙事明白如話,善于捕捉典型意象,言有盡而意無窮,讀來妙趣橫生。

随着一句“然餘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者将視野拓展至整個家庭,寫出了興衰更疊,道盡了人世悲歡。1507年,歸有光出生于江蘇昆山一個家道中落的大族,八歲喪母,人到中年又相繼喪子、喪妻,仕途也頗為曲折,一生命途多舛。在《項脊軒志》中,他談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談到了兒時的求學經曆。這些,在他飽經風霜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烙印。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可是後來叔伯分家,在南北相通的院裡砌了牆。從“内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庭中始為籬,已為牆”等多處表述可知,家庭關系并不和睦,甚至有點淡漠。一面面冰冷的牆,阻斷了情感交流,骨肉親人逐漸陌生。這可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作者的性格。從下文可知,少年時期的他習慣關上窗戶,每天在項脊軒中寂寞地讀書。“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餘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窗外是人來人往的熱鬧,屋裡是獨自一人的冷清。時間一長,作者竟能通過腳步聲辨别外面是誰。這一細節,聽起來既诙諧又心酸。寫到這些不甚愉快的往事時,作者在字裡行間沒有怨艾,隻是平靜地講述,留給人諸多回味。

文中最感人的,是兩件日常小事:一是母親在世時對孩子噓寒問暖,二是祖母以象笏勉勵“我”讀書。

一句“某所,而母立于茲”,勾起了作者對已逝母親的深切懷念。有天,祖母的婢女回憶說,當年“我”姐姐還是嬰兒時在她懷裡哭,母親聽到後,急忙叩門來問:“孩子是冷還是想吃東西呢?”聽到這裡,“我”不由哭了出來,想起自己小時候,母親也是這樣無微不至地關懷吧。母親含辛茹苦,撫育子女長大,卻早早地離開人世。其物如故,其人不存,讓人頓生無限悲慨。

有次,“我”在項脊軒中讀書。祖母過來看見時,表面上打趣說“我”整天待在屋裡,像個女孩子,私下裡卻十分欣慰,認為孫兒發奮學習,将來有望考取功名、光耀門楣。不一會兒,她還特地拿來一個象笏。“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祖母用心良苦、語重心長,對“我”寄予厚望。如今,斯人已逝,物是人非,令人不禁放聲大哭。

寒來暑往,時光荏苒。在寫完這些後過了多年,作者又補寫了兩段文字,記叙娶妻成家後發生在項脊軒裡的故事,有樂景也有哀情。無論是“從餘問古事,或憑幾學書”,還是回娘家和妹妹們聊起項脊軒,都可見出歲月靜好。然好景不長,妻子去世後,項脊軒也日益破敗。雖又經過了修葺,“我”卻終年羁旅漂泊,不常在這裡居住。“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末句以白描手法來寫澎湃的心潮,其情之濃動人心魄。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曆盡滄桑的項脊軒,見證了歸家幾代人的愛與痛,終将在風雨中坍圮。可幾百年來,它又在文學史上屹立着,成為珍貴鄉愁的承載物,成為不少人苦難中的精神寄托。在這個寒冷的冬季,重讀歸有光的《項脊軒志》,感慨萬千。(李姝昱)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