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焉如書法篆刻藝術工作室
王铎書法作品 ——
王铎(1592—1652年),字覺斯(之),号十樵、嵩樵、癡庵、癡仙道人、煙潭漁叟,生于洛陽孟津。明末清初大臣、書畫家。
王铎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铎”。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
王铎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迹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牍、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園帖》和《琅華館帖》。
張焉如
河南洛陽“王铎”,他是家鄉人心中的書聖。
在書法史上,他為後人,也更為他的家鄉人,樹立了一座讓人仰望而引為自豪的巍峨豐碑。他好古而不泥古,他緊緊抓住經典的脈根不放,而大膽的帶根躍起——見到了自己。
他的磅礴讓世人驚歎,他的華姿讓觀者飛揚,他的厚古博才讓學人啟迪……他是中國書法史上把“雄巍、豪邁、正大”的表現推向标志性巅峰的劃時代書家。他出生在古老華夏中原,他的書風精神也正是古老的華夏精神,中原精神。
在中原洛陽,他是這片古老土地上曾經的"過往",但他是這片土地上永遠沒有離去而被人們常常津津樂道的傳奇。
創作作品
——
張東輝
張琛義
丁一靈
龔首一
遊勝利
張俊卿
陶樹虎
陳炳垚
陳丕貞
吉韶斌
楊聖平
裴志強
臨王铎,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1.王铎有“五百年來無此君”,“後王勝前王”之稱。他為什麼會有如此高的評價?他的貢獻在哪裡?
2.他的書法從二王及米芾中得來,他是怎麼樣打造、形成自己的風格的?如果單純從技法形态上去思考,未免有點單薄。
3.當今的展覽體像木偶戲,動作很标準、到位,但就是沒有感情,沒有自我,在展廳中很難分辨誰是誰。通過臨可王铎,對這個問題應該有所思考和答案,因為王铎也是從臨古人出來的。
4.明末三株樹及傅山等雖有相似之處(時代性),特别是王铎與傅山。但也是風格異,自出己杼。當然這都是大師級人物。但今天的書法風格為什麼雷同得太多?你想過沒有?!
金世勇
李國強
“如約”的魅力在于,嘗百家飯,吸收不同營養!王铎作為書壇一座高峰、洛陽書家傳承發揚義不容辭。
個人認為,學習王铎,可解決欹側誇張表現、濃淡極緻對比、篆籀筆法蒼勁之困惑,但終歸于規矩之間。臨習過程,酣暢淋漓間輕如蟬翼;春風化雨間奔雷墜石。
總之,一句話,我願意以王铎行草為目标!如此而已,始終如一!
實屬淺見,請各位老師修正!
毛磊
以前一直寫的小字,猛地一寫大字掌握不好,大字小字之間有很多門道不一樣。拿寫小字的方式寫大字,放大來看會顯得單薄,變化不足。臨帖就是打破固有思維,一些不敢嘗試的對比、擺動、墨色的變化,看看别人咋弄。
通過臨習王铎,可能是由于新鮮感,寫的時候隻覺得爽快。寫完之後對比發現,字與字之間的大小對比不夠,遠沒有王铎那種大氣磅礴之勢,王铎書法連綿不絕,上下之間氣息貫通,或斷或連,每列上下字與字聯系緊密,左右行與行之間間距較大,形成空間上的疏密變化。墨色幹枯濃淡運用大膽,形成強烈對比,增強作品的視覺效果。寫得較少,不及群裡老師體會深厚。向老師們多聽多學,受益匪淺。
張國陽
高海峰
陸光輝
陳培立
謝藝偉
李甲文
晉逸君
張光勝
張焉如藝術工作室 洛陽龍門印社
如約雅集
- 官方微信 -
圖片:如約
本期文字:如約
編輯:國強 紫玉
校對:曉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