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裡有個男配杜長風,被柳岩飾演的孫三娘扔進了河裡。劇中,為杜長風設立了一個近視眼的形象,還說他因為近視眼而不招待見,雖中了舉可還是無官可做。他第一次出現,就随身帶着一副眼鏡,他稱它為“叆叇(音同‘愛戴’)”,還引來柳岩的奚落,“愛戴不戴”。
那麼,宋初是有眼鏡的嗎?是叫“叆叇”嗎?
《夢華錄》劇照
一
就目前的文獻來看,用放大鏡看字,北宋時就有了。如蘇洵的同鄉兼朋友史沆,他在擔任執法官時,就曾使用水晶放大案卷上的字,以便閱讀。但說到眼鏡,北宋時卻不見得有。現在能查找到的最早的有關眼鏡的文字記載是在南宋時期。
當時有個叫祝穆的文人,在《方輿勝覽》中寫到:“滿剌加國出叆叇”(滿剌加即今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同樣是南宋人的趙希鹄在《洞天清錄》中寫明:“叆叇:老人不辨細書,以此掩目則明。”
所以,我們現在隻能确定,南宋人認識了眼鏡,且将其命名為“叆叇”。
那麼,這個“叆叇”是什麼意思呢?“叆叇”這個詞,西晉時期就有了。當時的文學家潘尼在《逸民吟》中寫道:“朝雲叆叇,晨露未唏。”南朝梁太學博士顧野王對“叆叇”的解釋是:“雲貌”,《辭海》注為“雲盛貌”,《現代漢語詞典》注為“形容濃雲蔽日”。
為何一個形容濃雲蔽日的詞彙,竟會被用來命名讓人看得更清楚的眼鏡呢?語言學家對此猜測,可能是戴眼鏡的人遇上水蒸氣時,鏡片上好似濃雲蔽日。所以會用“叆叇”來命名它。但同時,也有語言學家認為,“叆叇”這個詞來源于對外語詞彙的部分音譯。
南宋人說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出産叆叇,而在當地的馬來語中,表示“眼鏡”的詞是cermin-mata。mata的尾音ata跟“叆叇”讀音相近。而漢語詞多為單音節或雙音節,在翻譯時,便依照自己的語言規則,隻借用“ata”這個音,給眼鏡取名“叆叇”。就像菠菜的名字隻取波斯語aspanah(菠菜)的後半部分的音,将其音譯為“菠稜(菜)”一樣。不過後來,菠稜菜又被簡化為“菠菜”,但在一些地方,還稱為“菠稜(菜)”。
眼鏡為何被命名為叆叇,以上兩種說法都有猜測的成分,具體哪一種才是對的,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
而到了明代,“叆叇”這個名字漸漸便被“眼鏡”取代。“眼鏡”這個詞也很有意思。如上文所說,馬來語cermin-mata的意思是“眼睛的鏡子”,那麼,“眼鏡”是直接翻譯自馬來語嗎?還是說它本身就是漢語的自造詞呢?語言學家也一時搞不明白。
光緒年間的眼鏡套
二
南宋對眼鏡的記錄相對較少,而在明代,有關眼鏡的文字就多了起來。明代最早記錄眼鏡的著作是張甯的《方洲雜錄》,他在文中說,有個叫胡濙的,是江蘇武進人,宣德朝的重臣。宣德皇帝賜給他一副折疊眼睛,“如錢大者二,其形色絕似雲母石,類世之硝子,而質甚薄,以金相輪廓而衍之為柄,組制其末,合則為一,歧則為二,如市肆中等子匣。”
硝子,就是礦石燒制成的假水晶。這個折疊式眼鏡,鏡片很薄,還鑲了金邊。
古人對眼鏡的功用感覺十分新奇,在留下的文字中,多有述說。像《方洲雜錄》,就寫着:“老人目昏,不辨細字,張此物于雙目,字大加倍。”
成化八年的狀元、蘇州人吳寬也是戴眼鏡的,有人送了他一副西域眼鏡,他在詩中寫道:
蠅頭瑣細字,明瑩類椽筆。
世傳離婁明,雙睛不能沒。
在眼鏡的加持下,蠅頭小楷能變成如椽之大。“世傳離婁明,雙睛不能沒”,離婁是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中的人物。黃帝丢失了玄珠,就命他去尋找。因為他“能視于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
常熟人錢謙益送了一副眼鏡給友人,他說:
帷燈簾閣對簡編,能使老眼回少年。
看來,在明清兩代,眼鏡可以加入文房四寶了,是文化人常用之物,送人自戴兩相宜。另一位蘇州人褚人獲就說,他有四友,其中“眼鏡為明友”,“莫逆于心,無時不接也”。
三
在《夢華錄》中,男配手持叆叇,用的時候就放在眼前。這的确是宋明兩代常見的使用眼鏡的方式。明人吳寬在詩中說:持之近眼眶,偏宜對書帙。
但後來,這種戴眼鏡的方式被一位蘇州人改變了。明末清初時,蘇州出現一位眼鏡制造專家孫雲球。他本是吳江人,後遷居蘇州虎丘山下。13歲考上秀才,曾靠賣藥草為生,喜歡制造器械,精于測量,更長于制造眼鏡。當時,從國外傳入的眼鏡都是用玻璃磨制的,孫雲球卻用水晶進行手工打磨。原先隻能手持使用的,他另作設計,給鏡片加了個鼻梁架,鏡框兩側多了根繩子,用的時候,将眼鏡架在鼻梁上,繩子套在頭上,拉到耳後。這樣,使用時就可以将眼鏡架在鼻梁之上,雙手就可以騰出來做其他事情。
乾隆朝官員張若瀛戴的就是這種眼鏡,他寫了首略帶自嘲的詩:
終日耳邊拉短纖,何時鼻上卸長枷。
天涯莫道無同調,磨面驢兒是一家。
張若瀛把戴這種眼鏡的比喻成了磨面的驢子。因為磨面驢子要蒙着眼睛的,跟戴眼鏡的也差不多。
有制眼鏡的,就有賣眼鏡的。在各地方都有賣眼鏡的。1743年,到南京公幹的越南人阮宗窐住在南京錦坊奎興店,得空逛了逛内橋,在寶玉坊燕山店就買到一副水晶眼鏡,戴上後,頓覺看得清楚了,“幾度凝眸光灼灼,恍疑唐後又相逢”。
如今,内橋仍在,寶玉坊的那家高檔眼鏡店早已不知所蹤了。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臧磊
校對 王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