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種營養是我們最需要的,需要的量遠遠大于其他,它們由此被稱為“宏量營養素”。
作為這營養三巨頭之一的碳水化合物是其中的主力,它無所不在。
碳水化合物家族
碳水化合物由碳、氫、氧三種原子構成,其中氫和氧的比例恰好是在水(H2O)中它們的比例,“碳水化合物”由此得名(比如葡萄糖的分子式就是C6H12O6)。碳水化合物主要可分為單糖、雙糖、多糖。
單糖是最基本的構成單元,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三種,但還有其他的比如木糖(在木頭或草裡,食草動物能消化,人消化不了)、核糖(DNA和RNA中,所以普遍存在于所有生物體中,隻是量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雙糖主要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麥芽糖(葡萄糖和葡萄糖)、乳糖(葡萄糖和半乳糖)。
單糖和雙糖,是我們嘗起來甜的東西,因此它們在我們的日常語言中本來就帶着“糖”的名字。
多糖就是由很多單糖組合起來的,我們把其中能消化的稱為澱粉(由葡萄糖連接而成),不能消化的稱為纖維(由葡萄糖或果糖連接而成,後者有“菊粉”)。我們在身體裡會把葡萄糖合成“糖原”(一種在結構上會分很多叉的多糖,相比來說,纖維完全不分叉,澱粉或者不分,或者分叉很少),儲存在肝髒和肌肉中,這也是一種多糖,也被稱為“動物澱粉”。
我們還會碰上所謂的“低聚糖”或者“寡糖”,其實就是由數量不多(一般以不超過10個為準)的單糖組合出來的多糖(按理也包括雙糖)。但是商業中用這個概念,尤其是指其中我們不能消化的那些多糖,也就是較短的纖維而已。
還有一種叫“殼聚糖”(或幾丁聚糖)的東西,常見于節肢動物的外殼,比如蝦殼蟹殼,也見于某些真菌的細胞壁,結構和纖維類似,是我們不能消化的東西,而且其實也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碳水化合物,因為其中的每個葡萄糖分子都挂着一個含氮原子的包裹。
在人體内的旅程
葡萄糖,經過消化吸收還是葡萄糖,然後随着血液到處跑(此時叫血糖)。輾轉到各個細胞中,被燃燒掉;而在氧氣供應不過來(劇烈運動時)的肌肉細胞中,或缺少發動機——線粒體——的細胞即血紅細胞、腎髒内的一部分細胞和癌細胞中,隻能是發酵掉,然後變成乳酸被轉運出去;乳酸會在肝髒中被重新合成葡萄糖,或者被大腦直接用掉。沒有立即被使用的葡萄糖一部分到了肝髒和肌肉裡,被合成為糖原儲存起來;更多的則會到脂肪細胞中,被轉化為脂肪。
果糖,吸收進血液中也還是果糖。但因為人體不能直接使用果糖,所以它們會到肝髒(隻有肝髒能處理它們)裡,被轉化為葡萄糖,或者脂肪(非酒精脂肪肝是怎麼養成的?哈,看看人們為了養出肥肥的鵝肝,會給鵝喂什麼吧:大量的玉米,沒錯,玉米中含有大量的果糖。既然這樣,為何不喂它們果汁喝呢?這是個好問題),作為肝糖原或肝髒脂肪儲存起來,或者重新被送回血液中。
半乳糖,也會被迅速轉化為葡萄糖。
雙糖,會被分解為相應的單糖,即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吸收進人體。
澱粉,也會在消化中被分解為單糖,此時就隻有葡萄糖,而且往往是海量的葡萄糖……
隻有纖維是特例。不能消化的纖維,分為可發酵的和不可發酵的(可溶與不可溶的分類,從營養上來說意義不大)。可發酵的能夠被我們的腸道細菌利用,從而生成短鍊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為我們所用,尤其為腸道細胞提供營養(也可能造成腸道中某些微生物過度增殖,導緻大量放屁);不可發酵的就是純粹去腸道裡搗亂的,會導緻各種消化問題。谷物中的纖維,有很多是不可發酵的或很難發酵的——要纖維的話,還是去蔬菜水果中找吧。
無處不在
去超市裡的話,随便拿一種包裝食品,看看上面的配料表,你幾乎總會看到“糖”,甚至是那些你從沒有與糖聯想在一起的東西,比如各種肉制品、腌菜、醬料,裡面都有糖。是啊,沒有糖的商品,怎麼能讓人上瘾,讓人欲罷不能呢?什麼?你做飯時也會放糖?
現在越來越多人喜歡喝果汁了,既美味又天然又健康。美味?當然,果糖的甜度比葡萄糖高多了,何況很多果汁裡還會額外加很多糖;天然?我們從何時開始能一瞬間攝入那麼多果糖了?大自然從未想過給我們這樣的食物;健康?因為“升糖指數”比較低嘛,好吧,鵝是喝不起果汁的,但我們喝得起哈。
然後就是各種澱粉。我們每天都在吃什麼?好像很豐富啊:早上有油條、包子、煎餅、面包、餅幹、馄饨、粥,有時還有各種餅、塔、酥、派、糕、團……,然後午餐晚餐就是用各種方式、做成了各種樣子、帶着各種味道的米飯、面條、餃子、饅頭,或者各種“粉”——啊,熱的和涼的當然是兩回事,拌的和炒的和煮的和蒸的烤的焖的炸的煎的,做出來的當然是完全不同的東西;面發了沒發,和的時候水溫多少,加了鹽、菠菜汁,打了雞蛋、摻了綠豆粉?面是扯的是拉的是擀的是揪的,還是做成了餅(發的還是死的)再切的,切成絲還是切成塊的?是厚是薄,粗的細的二細的三細的還是龍須的?是球狀、半球狀、圓柱、半圓柱、月牙形還是三角形?我知道你還可以做成蝴蝶的樣子,捏個小人都沒有問題……
但它們其實都隻是澱粉,僞裝成了各種樣子的澱粉,最終都是糖,葡萄糖。等下,你那裡面還加了糖?嗯,果然是很特别的食物。
無論名字中帶不帶“糖”字,它們最後都是糖。我們用盡了心思,用各種手段哄騙自己的身體不斷地吃下糖,大量的、單一的糖。
我們最不需要的營養
所謂營養,無非是給身體提供燃料,或提供“建材”(即結構,在生物化學中,結構就是功能)。
從燃料上來說,除了血紅細胞、腎髒内的部分細胞、癌細胞外,身體内的其他細胞都能燃燒脂肪來工作,而且此時的能量供給效率更高。但那些不能使用脂肪的細胞怎麼辦呢?我們的身體有自己的機制,用蛋白質、脂肪或乳酸來制造葡萄糖(稱為“糖異生”,又是在肝髒内),而且是按需制造,不會過量。
從建材上來說,身體内确實有某些蛋白質需要和糖分子結合,才能形成最終的結構從而發揮作用。但無論如何,糖對我們的身體隻是點綴,絕不是主料。事實上,過量的糖分子反而是有害的,它們會摻和進某些不需要它們的蛋白質中(“糖化”),從而影響蛋白質形成最終的結構從而不能發揮作用。比如血紅蛋白中如果摻進了糖,就會成為“血紅蛋白A1C”(其濃度可以用來預測糖尿病),這種血紅蛋白就成了随着血液循環到處觀光的遊手好閑分子——它們不再運輸氧氣。
除了可發酵纖維之外,所有的碳水化合物,無論多麼五花八門,最終都隻是葡萄糖,我們完全可以自己生産的葡萄糖。這種點綴性的、過量還有害的、我們還能自給自足的燃料、建材,怎麼會成為我們攝入最多的營養呢?
這是營養三巨頭中,我們最不需要的營養。最不需要的東西成了主力會出現什麼問題呢?
所有的問題,大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