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9日)晚上10點,上海市中心的徐家彙氣象站氣溫仍舊高達32.2度,而同一時間,奉賢區30.3度,金山區30.5度,寶山區30.8度,上海市的氣溫明顯呈現從市中心向郊區逐漸降低的情況。
上海市7月9日22點氣溫分布圖(深紅色>32度,淺紅色<32度)
從上面的氣溫實況圖上能清晰的看到,上海市中心所在的徐彙,長甯,虹口,普陀等地的氣溫是高于32度的,而稍遠一些奉賢,寶山,浦東機場周邊的氣溫明顯是低于32度的,上海市的氣溫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城市熱島效應。
其實城市熱島效應并非是上海的專屬,基本上所有的大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熱島效應。
武漢城市熱島效應
海口城市熱島效應
呼和浩特城市熱島效應
上面的三張圖分别是武漢,海口和呼和浩特,可以看到,不論南北,不論是否沿海沿江,不論基礎溫度高低,城市熱島效應都非常明顯,明顯呈現出市區的氣溫高于郊區的情況。
那麼什麼城市熱島效應呢?
顧名思義,熱島熱島,就是一片孤例于周邊的高溫區域,例如最後一張實況圖,呼和浩特市區基本都在20度以上,而周邊的縣城和農田的氣溫基本不足20度,色階差異非常明顯。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城市熱島效應呢?
其實主要是兩個因素造成的。
其一:城市具備更多的熱源。
地表的主要熱量來源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太陽能,很顯而易見的,晴天的氣溫高于陰天,因此,可以說在沒有人類影響的前提下,太陽能幾乎是決定氣溫高低的唯一因素。
但是,由于現代人類活動越來越頻繁,城市中的熱源已經不僅僅隻是太陽能這一項,還有很多額外的熱源。
關于這一點,可能很多人意識不到。
其實城市中熱源之多,簡直是無處不在,舉個最簡單例子,我們的家庭之中,就有無數的熱源,比如做飯的時候使用的燃氣竈,比如家用電器在使用過程中也會發熱,想想我們小時候偷看電視的時候,家長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摸電視的後背,這都是熱源。
很多人說,這點熱量能影響整體的氣溫?
當然,如果隻是一家一戶,這點熱量對于整個城市的氣溫肯定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千家萬戶,一個城市數以百萬甚至千萬計的人累計在一起,所帶來的熱量就相當龐大。
而且城市之中除了家用熱源,還存在工業熱源,這些熱量更為龐大。
其二,是城市的下墊面更利于吸熱。
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非常簡單,自然界的地表形态主要是由植物構成的,比如樹木草地灌木等等,這些物質對于熱量的吸收更少,自身還會散發水汽達到一定的降溫效果。
夏天的時候,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當經過茂密樹林的周邊的時候,很明顯能夠感覺到更涼爽,這就是因為植物本身升溫能力更低,散發的水汽也更容易實現降溫效果。
而城市之中,道路,建築物占據了大量的地表形态,這會使得城市中綠化面積更小,天然植物面積更少,而道路建築物的升溫效果要遠遠高過植物。
這一點更加容易感受到,盛夏時節如果站在馬路上,很多人甚至能夠感覺到燙腳,事實上,在極端高溫的情況下,馬路上的溫度甚至能超過70度甚至更高。
那麼吸收的熱量多,意味着散發的熱量也更多,因此,城市建築和道路也會給市區提供更多的熱量。
總而言之,城市熱島是人類活動對大自然影響的最典型現象,往往越大的城市,越密集的人口,城市熱島效應也越發明顯。
#上海##武漢##海口##呼和浩特##城市熱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