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縣在曆史上的城市地位比不過濟南、青島、煙台、濟甯、聊城。1925年,山東省設四個道:濟南道(27縣)、濟甯道(25縣)、東臨道(29縣)、膠東道(26縣)、膠澳商埠局(省直屬)。濟南道管轄曆城縣、章丘縣、鄒平縣、淄川縣、長山縣、桓台縣、齊河縣、齊東縣、濟陽縣、長清縣、博興縣、高苑縣、博山縣、泰安縣、萊蕪縣、新泰縣、肥城縣、惠民縣、陽信縣、無棣縣、濱縣、利津縣、樂陵縣、沾化縣、蒲台縣、商河縣、青城縣二十七縣。
看一下1938年印刷的地圖,山東省隻有五座特大城市:濟南、青島、煙台(芝罘)、濟甯、聊城(東昌)。
山東省在1930年代,有兩個超級大城市:濟南市、青島市。其中,青島市從1929年以後就屬于中央直轄市。濟南市屬于山東省的省會城市。
另外三個特大城市:濟甯市、煙台市(芝罘)、聊城市(東昌)。
因為緊鄰京杭大運河,濟甯市和聊城市在古代和近代都是非常繁華的城市。
因為擁有優良的海港,煙台市(芝罘)發展成了繁華的大城市。
1948年的膠東區行政區劃圖,膠東區管轄今天青島、煙台、威海的全部和濰坊、日照的一部分。1913年至1925年的膠東道轄區約當今山東省廣饒、青州、臨朐、安丘、諸城、五蓮、日照等市縣及其以東地區,還包括淄博市臨淄區。膠東道駐地在煙台。
上圖是1938年山東省西部地圖。從圖中可以看到,當時,東明縣屬于河南省管轄。曹縣叫做曹州。從上圖可以看到,山東省西部隻有兩個大城市:東昌、濟甯。其中,東昌就是今天的聊城市。
東昌府是古代山東行政區,前身為元東昌路,駐聊城,曆史悠久,文化燦爛。明清兩代,得益于京杭大運河漕運的興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達400年之久,被譽為“江北一都會”,為沿河九大商埠之一。
東臨道駐聊城縣,管轄29縣,即聊城縣、堂邑縣、博平縣、茌平縣、清平縣、莘縣、冠縣、館陶縣、高唐縣、恩縣、臨清縣、武城縣、夏津縣、丘縣、德縣、德平縣、平原縣、禹城縣、陵縣、臨邑縣、東平縣、平陰縣、東阿縣、陽谷縣、壽張縣、濮縣、朝城縣、觀城縣、範縣。
元朝時期,濟甯府,管轄濟、兖、單三州及巨野、郓城、肥城、金鄉、砀山、虞城、豐縣等七縣。
上圖為清朝的兖州府和濟甯直隸州。明清兩朝,管理全國水運的最高行政機關河道總督衙門就設在濟甯。河道總督衙門又叫總督河道部院,是與三省六部相平行的一個部院級機構,行政級别比當時的巡撫還要高。因此,濟甯在明朝和清朝時期的城市地位相當于今天的上海。明清時期的濟甯,憑借大運河的便利,成為當時全國最重要的商業城市。
濟甯道駐紮在濟甯,管轄濟甯、滋陽(兖州)、曲阜、甯陽、鄒縣、滕縣、泗水、汶上、峄縣、金鄉、嘉祥、魚台、蘭山(臨沂)、郯城、費縣、蒙陰、莒縣、沂水、菏澤、曹縣、單縣、城武、定陶、巨野、郓城共25縣。
總之,從1600年至1950年,山東省最發達的五座城市就是濟南、青島、煙台、濟甯、聊城。
本文由頭條号:中國地理百科新号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