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德裡安的早期創作生涯,以具象畫為主,尤其是風景畫占其中絕大部分。
《德伊芬德裡奇的農舍》
畫面的下部近景的水,大約占總體五分之二,而上部五分之三為樹木和房屋,水中則倒映着樹木和房子。
畫面空間水平構圖均衡、平穩,水中倒影與岸上景色構成和諧的整體,将水的意境一直延伸到畫框之外。
對于房屋,巧妙地設計成兩棟。
其中一棟處于畫面中景最顯眼的位置,并以正面朝向觀衆,灰白的牆壁和褐色的三角形屋頂,清晰地勾勒出房屋的結構,其前方的樹木稀疏,對房屋遮擋較少,很好地表現畫面的主題之——房屋。
另一棟房屋則處于繁茂的樹蔭遮蔽之下,輪廓不是十分清晰,遮擋在前的大樹則表現得十分搶眼。
枝幹伸展開來,如同一把張開的大傘,金黃的葉子中透出一股秋意。這正是作者有意安排表現的作品主題之二——樹。
對于作品的另一個主題——水;
作者用稍變形的倒影襯托出水的甯靜,近景水中的一小塊土地,則增添整個畫面的和諧;
1906年,蒙德裡安接觸 凡 ·高等人的作品,對其産生巨大的影響,創作中加入鮮亮的顔色,光彩照人。
1908年創作《暮色中的磨坊》
以突出的紅與藍來表現磨坊,畫面中除磨坊及其水中倒影外,幾乎全被金黃色占據。
蒙德裡安的具象作品,已經開始展現對抽象線條把握。
簡潔有序的構圖,追求水平與垂直線條的表現力的風格,也在具象的作品中表現。
1908年《紅色的樹》對線條的表現力的追求,使具象作品有抽象性元素。
粗壯枝幹上紅色顯出樹木的本色,而細小的枝幹,則因黃昏光照的不足呈現出黑灰色。
枝幹上點綴的黃葉與灰黑、紅色的枝幹以及淺藍的天空形成對比;
仔細觀察後發現,構建樹木的幾何線條表現出井然的自然秩序。對于抽象幾何形狀的追求,使畫作抽象氣息越來越濃。
1909年,他的作品風格發生轉變,由關注具象的物質轉為抽象的精神,作品對自然物質的表現也向抽象的形式發生轉變。
在1912年創作的《灰色的樹》樹的具象化特征已無,變成高度抽象的幾何圖形。
他将樹的神韻提取,用抽象的幾何圖形進行诠釋。
1919-1938年,蒙德裡安開始用直線,直角和紅、黃、藍三原色進行創作。
畫面基本思想:使用直線、幾何形狀、原色、以及正負元素之間的關系表達思想。
蒙德裡安《紅、藍、黃組曲II》(1930)
是蒙德裡安新造型主義理論的例證。
這是一個極小的組成,由不同厚度的黑線和一個大紅色方塊組成。
左下角有一個藍色矩形,右下角有一個黃色矩形。
事實上,所有的矩形,似乎都延伸出畫布;沒有被畫中主要的黑線所限制。
線條不是輪廓線,而是顔料的平面——黃色矩形上方的線條在畫布邊緣處停止。
這件作品被剝離回到最簡單的顔色(紅、藍、黃、黑)和平面(水平和垂直)。
蒙德裡安在畫布上留下一些可見的筆觸,給這幅畫注入某種生命和運動。
雖然這幅畫看起來很簡單,但在矩形之間的相互作用上有很多考慮;
紅色的方塊是整幅畫的主要部分,它與藍色和黃色的矩形完美地平衡畫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