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圖圖獲取最新訊息喲
申論寫作整體包括兩大步驟,其一為謀篇布局,即确定立意和結構,此為“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之後便是“動筆開工”,即具體寫作部分。
然而,常言道“萬事開頭難”,寫作亦如此。許多考生要麼是不知如何下筆,要麼下筆便是“空喊口号”,亦或是諸如“随着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這類俗套式開頭,這些問題從本質上反映出,這類考生開頭寫作時沒有思路,要麼死記套話,要麼照搬材料。那麼如何破解這一困局呢?
必須記得,引出總論點需“分析”其實,開頭寫作就像是一題綜合分析題,在得出結論前需要展開多角度分析,那麼常見的分析角度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問題,原因,危害,對策等。
而寫開頭便可以從中選擇幾個角度,例如:問題 原因 危害 總論點;或是重要性 必要性 總論點;亦或是重要性 問題 原因 總論點。
關鍵在于腦中先有這些常見角度的架構,接下去便可以根據材料或是積累的素材進行随機選擇不同角度。但是不建議在開頭寫“對策”,許多同學若是一開始就寫“應該”或者“需要”如何如何,接下去便會陷入“尴尬境地”——無話可說,即開始“扯閑篇”。
積累常用角度的多樣表達還有部分同學不知如何下筆,究其根源在于積累過少,心裡想的、分析的不知如何規範表達出來。這就必須積累一些常用語句或者詞彙。
例如表達重要性或者積極影響這一角度時,可以正面表達,用上“有利于、有助于”,或是以“必由之路”、“關鍵之舉”、“應有之義”、“治本之策”等名詞表達,還可以反面表述為“如果沒有....那麼....”,“離不開”等等。
公務員申論考試中的作文幾乎是所有同學都頭疼的問題。部分同學字迹書寫潦草、作文立意找不準、甚至是寫不完,而對于大部分同學來說,最頭疼的問題莫過于自身素材積累不夠。長期積累怕沒時間或考場記不住,直接用材料中的案例又怕被判為抄襲材料。
以下面的一段案例材料為例:
行為心理學認為,人對任何付出都是希望能有所回報的。一直以來,我國公益項目對捐贈人的獎勵多是精神獎勵,捐贈人的心理難以得到很好的滿足,影響公益事業的發展。小韓和小張創立了“路人甲”公衆小額捐贈平台。他們希望把鼓勵捐贈行為實體化、物質化,能用商業的手段,解決這個問題。“路人甲”的“惠捐模式”在中國是首創,即用戶在捐贈10元後,即可兌換一張答謝券,憑着這張答謝券捐贈人可享受衆多合作商家的超值優惠和在線服務。這樣一來,受助者有尊嚴,捐贈人有答謝,商家得客戶,捐贈人、商業機構和公益項目(或受助人)三者之間形成一個非常好的公益的價值閉環,互惠共赢,同時也挖掘了優質捐款用戶背後的巨大價值。
文章的分論點為:
為夢想驅動的創業能夠創造社會價值。很多同學為了湊字,經常将材料中的案例能抄多少抄多少,論證的邏輯性也較差,閱卷者看完之後會感覺考生沒有自己的思考,隻會抄。而其實,我們隻要找到“抄”素材的方法,文章的高度就上升了一大截。
首先抓主體。材料中的主體為小韓和小張
其次明處境。他們的處境是目前我國的公益事業面臨捐助者的心理難以得到很好滿足的尴尬
第三說做法。兩人主要設立路人甲公司,用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
最後找結果。使捐贈人、商業機構和受助者形成良好的公益價值閉環,互惠共赢。
結合起來就是:目前我國的公益事業面臨捐助者的心理難以得到很好滿足的尴尬,小韓和小張為此設立路人甲公司,用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使捐贈人、商業機構和受助者形成良好的公益價值閉環,互惠共赢。
所以我們在利用材料中素材案例的時候,可以按照“主體 處境 做法 結果”的方法陳述,然後再結合自己思考進行分析。這樣不僅用案例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而且邏輯性也有很大提高。
所以,此分論點可以用以下方式進行論證:
夢想驅動的創業能夠創造社會價值(亮明分論點)。目前我國的公益事業面臨捐助者的心理難以得到很好滿足的尴尬,小韓和小張為此設立路人甲公司,用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使捐贈人、商業機構和受助者形成良好的公益價值閉環,互惠共赢(列舉事例)。小韓和小張之所以能在創業創造出巨大的社會公益價值,是因為他們的創業源于解決社會問題的夢想(分析事例)。因此,為夢想驅動的創業能夠創造社會價值(回扣分論點)。
無論是“抄”材料中的素材,還是運用自己積累的素材,各位同學都可以用此種表達方式。各位同學要不斷練習,認真總結,寫出好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