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面上有很多大學排行榜,國内的:武大版、山東教育廳版、人大版、校友會版、上交版、武書連版(武書連2個版本,1個是是綜合實力版,一個一流大學版本)等。國際的:QS、泰晤士報(英聯邦體系)、USnews版本還有上交國際版(上海交通大學搞了國際版 國内版本)。QS、泰晤士報是一家之前,這就是世界上比較著名的3大排行榜。我們百度查到的大學排行榜多數是校友會版本的。由于衡量指标各有側重,對于高考報考來說,基本無用。
目前國内并沒有一個權威的大學綜合實力排名!對于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要想在短期内縮小與發達國家高等教育之間的差距,隻能是通過财政扶持和重點建設,讓一部分高校先發展起來,985工程和211工程,以及現在的雙一流,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産生的。
小編鼓勵看排名,但是要認真研究他的排名規則體系,如果不研究,可能還起反作用。大學排名要看它的體系。教育部沒有大學排名,教育部隻對大學分檔次,以前的985 211是檔次,985内部清北是頂尖檔次,教育部不搞大學排名,但是,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學科排名,他能讓家長,迅速知道大學的各個學科在領域内的情況。
大學學科評估,這是教育部搞的大學學科排名,5年一次,這個數據非常具有權威性。
體現在;1:具有最完善的數據,這個評估的數據,是各個大學主動呈報,并且公示,各個大學互相揭短進行監督。這是任何第三方,都不具有讓大學主動呈報數據能力!2:評估的專家最靠譜,他們來自于各個領域,都是本領域的專家。3:參與範圍最廣,因為是投資人教育部評估花錢的,并且,以後要靠這個獲取投資人的持續投資。所以,有點實力的,能獲得教育部投資的,都基本參與。4:體系最科學,把一個學科分為4個模塊,這4個指标,做得很好(和任意民間第三方比)。
學科排名這麼彪悍,它對于報考,就是100%适合嗎?我們要100%按學科排名?答案不是。它對于報考這件事,有明顯的問題,我們必須知道它的缺點才能為我所用。
缺陷1;它并不反映行業發展狀态,這個意思是什麼呢?我舉個例子,冶金第一名和臨床醫學第十名比,沒得比啊。冶金第一名是中南大學,但是,第一名,工作環境各方面,依然不太好(碩士博士還行)受制于行業,薪資各方面也低,臨床醫學第十名的中南大學,畢業很容易去個大城市三甲醫院,工作還不錯,穩定,常青樹領域。這個誇張的說法就是丐幫領域的第一名,還是丐幫,公務員領域的第十名,可能是國家領導人。教育部的學科排名,不反映行業狀态。
缺陷2;不反映地域影響,例如公共管理專業在教育部那,華科和中山一樣的實力,國内第5。但是,華科公共管理就業和中山沒得比。廣東有寶潔網易等很多企業,武漢沒有,并且這類人文社科,沒有很強的技術門檻,用人單位就地取材。對于我們的高考選擇,肯定不能這麼選擇(嚴格按照他的排名來)。
缺陷3;不反映行業封閉性。這是什麼意思呢?有些領域,他長期形成了穩定的招聘關系。例如電網(電網也在被改革,以前太封閉了)教育部這麼排,尤其把武大扔到了17名,但是,武大在電網一呼百應。武漢大學曾經合并了--武漢水利水電大學,這個學校曾經各個時期屬于電力工業部、水利電力部 、能源部等,就是電網的單位。導緻這個學校長期穩定為電網輸送了大量人才。所以電網很喜歡它,為啥現在排名這麼差?因為師資下滑嚴重,并且教育部不認為電氣=電網,電網是電氣的一個去處,還有汽車 機器人等很多領域。這種原因,在教育部評估裡,也無法反應。
缺陷4;不反映學校檔次差距。教育部認為,華科上交最好,并列第一(17年華科單獨第一),清華還差點。但是,清華機械的出路,比華科機械強得多。因為學科差不多,人家學校檔次太高。還有自動化這個專業(教育部叫控制科學與工程),東北大學很強,但是,就學生出路看,和浙大還有很大差距。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東北大學在他的檔次,自動化非常好,或者通俗地說,浙大比東北大學好2個檔次。東北大學自動化比浙大強0.5檔次,學科的領先,還沒有彌補學校檔次的差異。這是報考需要考慮的,教育部的學科評估不考慮這個。
好了,知道了教育部學科評估的”缺陷“之後,就可以大膽去看學科評估了。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
第四輪評估于2016年在95個一級學科範圍内開展(不含軍事學門類等16個學科),共有513個單位的7449個學科參評。評估結果按照“精準計算、分檔呈現”的原則,根據“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學科分為9檔公布。其中:前2%(或前2名)為A ,2%~5%為A(不含2%,下同),5%~10%為A-,10%~20%為B ,20%~30%為B,30%~40%為B-,40%~50%為C ,50%~60%為C,60%~70%為C-。
看懂這段話,你需要明白什麼是一級學科。一級學科,包括以下2種提法:①在高等學校研究生教育體系設置中,一級學科是學科大類,二級學科是其下的學科小類。根據2011修訂版,共設13個學科門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曆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軍事學、藝術學)、110個一級學科。例如,理學下有數學、物理學、地理學等十餘個一級學科。②根據2009修訂版,共設5個門類(自然科學類、農業科學類、醫藥科學類、工程與技術科學類、人文與社會科學類)、58個一級學科。例如,自然科學類下有數學、物理學、地球科學等八個一級學科。
開展學科評估的目的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服務大局。此處略過;二是服務高校。通過對學科建設成效和質量的評價,幫助高校了解學科優勢與不足和發展過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情況,促進學科内涵建設,提高學科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三是服務社會。滿足社會對教育質量的需求,為社會各界了解和分析學科水平與質量信息提供服務。
這段話,你需要明白什麼是人才!
衆所周知,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核心目标之一,但是,培養什麼人才高校和個人的理解有時候大相徑庭,比如說;大學培養了A學生,去西部基層默默無聞奉獻一輩子,這在大學看來他就是人才,他支援了國家西部建設,他響應了政府的号召,說明我們教育部指導的好,高校培養的好,但家長很難認同這種理念(我們家長更想孩子在繁華大都市生活)。為啥造成這樣呢,因為教育部站在國家的立場考慮,我們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這個沒有對錯,隻是出發點不同。
大學除了在乎國家政治需要,還在乎什麼?學術人才!
大學的一個重要功能是:探索未知世界,發現新知識!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需要培養學術人才,科學家(其實就是大學老師),這是大學的核心人才。大學極其看重這個,并且幾乎把自己的全部精銳都集中到了學術人才培養上。但是這中間存在巨大的問題,就是成材率問題!一般學校平均師生比例,老師:學生是1:15。大學老師正常更新換代,哪怕一年新增一倍(當然現實中是不可能的),那15個學生,也隻有1個能成為大學老師,剩下14個人是炮灰。
為了培養學術人才,教育部幹了啥呢,啟動了珠峰計劃。珠峰計劃,即“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就是選擇30個人,死命往基礎學科學術方向培養(基礎學科就業有難度,深入了解便知),成了一個錢學森和29個年薪7w的人。與之對比的是,培養30個年薪25w的人,大學選擇前者,因為前者可以出現學術大師,對國家更有利,也能極大提高學校的聲譽,但我們普通人會選擇後者。因為成為大師的概率太低,我們不想成為炮灰的29個人,年薪還隻有7w,這是出發點的區别。大學并不關注那29個人,他的作用就是培養學術人才,那29個人愛去哪去哪,他不管。大學的實驗班主要是出于這種目的開設,大學的實驗班≠高中實驗班。炮灰不是我們關注的,現實很殘酷!
為什麼大學之間差别巨大,我們就着重專業呢?因為大學 專業是我們可控的,也是高考報考最迫切需要的。在這一部分,高校理念和家長觀念還是有很大沖突。家長希望孩子到大學,全方位提升,畢業後有個好工作。但是,這不是大學的重點工作(大學校長我們沒遇到過說自己好找工作,倒是明确鄙視找工作的有),或者隻是很少一部分。
大學開設專業考慮的因素非常多,我們列舉幾種:社會需求;這個就是正常的高中家長思維,并沒有問題。比如:中山大學外語也不怎麼強,但是珠三角需求量大,于是他就多招,招四五百外語類的(這個是很多的),這是配合當地産業需求的,畢業當然能找到工作(是不是質量高的工作冷暖自知吧)
社會潛在需求;什麼是潛在需求呢?就是現在沒有需求,未來或許有需求。例如,材料(石墨烯)和光學,現在并沒有産業,或者産業剛剛有苗頭!但是萬一哪天需要了呢,我們大學就先培養着吧。家長注意,這個是美化的說法。真實的是大學老師好發論文,好拉經費,這樣好職稱,好提高大學排名。而你畢業的時候,這個還沒有産業,或者産業沒發展起來,你畢業基本隻能改行了!畢業要麼中小學老師(現在好地方競争激烈),要麼兩眼一蒙,繼續前行,奔大學老師,必須把這類專業小夥伴變炮灰。
政治需要;大家忽略了一個最常見的專業,以為很少學校開,其實他的量非常大,幾乎每個學校都有,那就是馬克思主義專業,這個不用解釋,我們是紅色社會主義大學,社會主義大學必備馬克思。保護文化文明的火種;比如:北大的古生物學,每年隻有一個畢業生,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特殊存在。到今年,已經忘記是“幾代單傳”了。但從文化角度講,有存在的必要性。
招生;這部分主要是集中在某些二三本的學校,他們招生都存在困難,隻能去迎合家長孩子喜好。例如電子商務,前幾年就瘋狂開設,因為那時候整個社會都在談淘寶,家長孩子很容易被誤導。當然,這類專業還有個特點,開設成本非常低,招聘2-3個教員,一張課桌就能開班。
學院經費;這個是什麼意思呢?一個大學生學費大概5000,國家再補助5000,一個人學生差不多累積是1w元,多招10個人,一年多10w。所以有些學院就想法設法招人,多開專業,為了人頭費。
我們明白了這些,回頭看學科評估,你就會運用的遊刃有餘了。下面小編就把原創的圖片粘貼出來看看具體學科排名,實不相瞞,想求個關注!
人文社科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