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油在中國傳統家庭中很少能見到,尤其是對老一輩的人來說,這種“洋玩意”大多是聽說過,沒見過,更沒吃過,很多人好奇“黃油”到底是什麼做的?為啥在中國這麼“稀少”呢?
其實這和傳統的飲食習慣有關系,中國從古至今大規模的牧場都在邊塞地區,牛羊肉、牛奶等并不是大多數人的主要食物,至今中國人攝入牛奶的均量還是偏低的。
而通過牛奶、羊奶等二次加工的黃油、奶酪等乳制品更是市場比較窄,受衆小,産量肯定是不高的。
黃油到底是什麼呢?黃油其實就是從牛奶中所提取出來的脂肪,其中牛奶脂肪占80%,水占15%,牛奶固體占5%,是一種固态油脂,色澤淺黃,口感潤滑細膩,奶香味特别濃郁,更直白的來說,黃油其實就是牛奶中的脂肪。
黃油可用于烹饪西式糕點和西餐,煎牛排時加入黃油,能讓牛排的味道更馥郁,做糕點時加入黃油,除了能讓糕點的味道更香甜,還有開酥的作用,在西式烘焙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黃油的種類目前根據原料不同,黃油可分為動物黃油和植物黃油。
1、動物黃油
動物黃油是指從牛奶中提取出來的黃油,在凝固狀态下,奶香味很淡,随着黃油加熱後逐漸融化,奶香味越來越濃郁,直至由固體融化成黃色的液體,奶香味達到最佳。
2、植物黃油
植物黃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假黃油”,也就是植物油經過部分氫化之後,加入一些食用香精等,從而模仿了黃油的形态和香味,味道聞起來與動物奶油幾乎無異,但口感上略微有差别,但對動物黃油不太了解的人來說,僅憑形體和味道幾乎分别不出來,但成本要比動物黃油低多了。
植物油經過氫化後可能産生“人造反式脂肪酸”比較多,偶爾吃一兩次沒有太大的問題,但經常食用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産生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買甜品時會在意其使用的是動物黃油還是物質黃油。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動物黃油還是植物黃油,熱量都比較高,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攝入量。
另外黃油還分為無鹽黃油和含鹽黃油,通常無鹽黃油适用于糕點、甜品,味道會更香甜,而含鹽黃油則可以直接吃,通常可以抹在面包上、三明治上等,豐富食物的味道。
為什麼中國人不愛吃黃油中國人不愛吃黃油的原因有三:
其一是不适合,我國的烹饪方法大多屬于高溫烹饪,像炸、煎、煸、炒、熘等,而黃油最佳的加熱方式是隔水加熱融化,不能加熱過度,如果用炸、炒、煸等方式烹饪,很容易糊掉、發苦發黑。
其二是需求不大,我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不論蔬菜、糧食還是香料都比較豐富,而且中國人擅長烹饪,對各類調料的運用更是出神入化,不管是鹹甜口都不需要再加入黃油來增加香味。還有黃油的奶香味非常濃郁,在烹饪中餐時加入會畫蛇添足,想象一下,魚香肉絲中有一股奶香味,炸醬面透着奶香味,怎麼看都不搭呢,并且有點黑暗料理的意思。
其三是有替代品,黃油在西式糕點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們傳統中式糕點中也有屬于自己的“開酥神器”,那就是豬油,豬油不僅在中式糕點的作用很大,也适用于各種中式烹饪中,從此看來,豬油比黃油的适用範圍更大,人們更習慣用豬油。
目前在我國的新疆和内蒙古,有牛奶生産基地,但對國人對黃油的需求量不大,因此動物黃油的産業鍊并沒形成規模,反而是植物黃油在國産黃油中占的比重比較大,動物奶油通常是依靠進口,像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地是主要進口國。
每個國家因為生産工藝不同,黃油的含水量、打發過程等情況也不同,而奶香味的濃郁和口感也有差異。想要買到優質的黃油,最直接粗暴的方式就是看價格,畢竟一分價格一分貨,經濟情況允許的話,最好買貴一些的,即使這不是最佳的方式,但卻是比較放心的。
——老井說——總的來說,黃油作為近些年舶來品,國人對它的熱情還不是很高,也許會偶爾買來嘗一嘗,但因為種種原因,除了一些西式甜點、烘焙店等常用外,尋常人家幾乎不會長期購買食用,而且黃油的熱量很高,總體上來說還是脂肪,也要注意适量食用。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緻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秋日生活打卡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