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豆角是北方廣泛種植的蔬菜,在市場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豆角适應性強,可以保護地栽培也可以露天種植,春夏秋冬四季均可以種植,而且可以實現四季上市,農民種植利潤較高。雖然長豆角種植管理相對簡單,但是農民在種植過程中還是很盲目,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誤區比如搭架子不合理,病蟲害防治用錯藥,上市時間把握不好等。筆者今天就分享一套科學的長豆角種植管理技術,助力農民增産豐收!
1、種子:選取種子是一件不能輕視的環節,作為種植戶的農民們來說,選取種子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好的種子是決定農作物收成的關鍵。所以農民們可以選取青島豆架豆、七寸蓮等這幾個優質的品種。農民們一定要選取豐産與優質抗病的種子。
2、種子的前期處理:種子可以前期進行曬幹,蒸發自身水分,以保證後期種子的吸水性,當把種子曬幹後可用1%福爾馬林浸泡殺毒,做到殺死種子上存在的病蟲的卵子及病毒。另一種就是高溫殺毒了,把種子放入80到90度的熱水中瞬間燙一下撈出來,放入涼水中降溫,把水溫調節到25度到30度之間4-6小時對種子進行萌發處理。
不管是種植什麼農作物,都離不開的就是澆水施肥和土地的管理了。下面讓筆者給大家說說:
施肥澆水:幼苗期間,在雨後或者是施肥的時候之前要進行一次到兩次的除草與疏松土地。長豆角的澆水環節應該遵循“幹花濕莢”的原則,等到了莢到了3厘米的時候,給于追肥并且澆臨界水保持土壤濕潤。每畝地追肥磷酸铵15斤左右,如果有時間的話,最後就是現在水裡溶解後跟水一起澆到地裡。在最早種植種子的時候應該施加動物糞便進行早期的肥料補充,在豆莢旺盛的時期也要進行每畝地腐熟的動物糞便500公斤。澆水就保持在前期土地濕潤,後期出現花蕾的時候進行每天一澆水,花蕾期間開始的時候每半個月進行噴一次0.2%到0.3%的磷酸二鉀,連續噴灑2次保證葉片的養分。
土地的管理:土地的管理也是最重要的,保證好了土壤與肥料的保證,還要保證每顆長豆角棵的距離,保持好密度,一般是行距在65-70厘米,沒一株的距離在20-25厘米。大約管理好了每畝地能有4000到5000株長豆角棵。做好上肥時把雜草除掉就行了,做好了這幾點土地的管理也就做好了工作了。
在種植一些農作物的時候缺少不了的就是搭架子這個環節了,例如種植絲瓜、葡萄等等都是需要搭架子的,長豆角也不例外也需要搭架子。長豆角的搭架子環節也是有技巧的,豆角秧開始生長并且出現藤蔓的時候就需要搭架子了,搭架子的方法一般選取三根竹竿,成三角形搭設,每個杆子的交界處都要用繩子給綁住,最後在杆子的頂部用較長的竹竿在頂端依依與每個三角形的頂端連接,讓架子能盛放的下更多的長豆角并且更加牢固不會被大風大雨吹到。并且提高架子的高度有利于長豆角更好的吸收光照,讓其生長更快果實更飽滿。
在蟲害與病害的環節農民們也要做好相應的準備與應對,不然遭殃的隻能是莊家受苦的是農民了
1、在長豆角的病害中,一般都會得鏽病、白粉病、煤黴病和炭疽病。下面就來說一下。
鏽病:作為鏽病這一類病毒,會影響危害到長豆角的葉片,最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危及到葉柄和豆莢,一般這類的病毒在初期葉背面會有淡黃色的小斑點産生,,後變鏽成為褐色的狀态,隆起部分呈小膿疤狀,,最後擴大成為夏孢子堆, 表皮破裂後散發出紅褐色粉末讓葉片沒有了光合作用讓植株枯萎死亡。防治的方法有初期噴灑50%硫磺懸浮劑200倍液來進行有效的前期防治,後期就不會出現了。
白粉病:危害的也是葉片,但是也危害到了莖蔓還有豆莢果。葉片染病,初期葉背出現黃褐色斑點,一般的處理方法就是發病初期噴灑70%甲托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有效的防治。
煤黴病:危害的也是葉片,莖蔓和豆莢。發病的時候僅葉兩面生赤色或紫褐色小點,對此進行噴灑400倍多菌靈液,或40%多硫懸浮劑800倍液進行防治。
炭疽病:這種病毒在莖上表現,一開始是紫紅色,嚴重了會危及到豆莢,成為紅褐色的病斑。所以說在種子期間就該進行處理了,剛開始種子用60%防黴寶600倍液浸種30分鐘,還可以用福爾馬林浸泡方法,最後方可種植。在剛開始就把病毒殺死是最有效的方法了。
采收環節的方便不方便在于前期搭架子是否為采摘提供便利而設計的了,由于豆角生長速度非常的快,豆角在果實肥厚,線條均勻以及粗細後就可以進行采摘了,對于長豆角的生長肯定是有一部分先熟,但是也有一部分沒有熟,所以采摘過程中要保護好豆角的根部,保證還能生長提供養分,采摘的長豆角要放入透風的竹筐中進行運輸,能保證豆角不腐爛保證新鮮。
對于種植長豆角的農民存在的問題都是思想觀念比較陳舊,沒有科學的種植方法,掌握好長豆角的種植方法後就會有了新的種植觀念,慢慢的把産量提升上來。在之前人們沒有準确的數據來種植豆角,導緻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産量自然而然的就低下來了,所以有個科學的觀念就會讓種植的豆角挂滿架了。對此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與小編交流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