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師比是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核心指标,是衡量學校教師結構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據。9月14日,教育部發布了《202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全國高職(專科)學校生師比平均值為19.85:1,較2020年(20.28:1)有改進,為“十四五”開局之年開了好頭。
為了了解“雙高校”生師比情況,我們分析了192所“雙高校”公布的《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22)》中的生師比數據,發現排名前50的高校具有以下特點——
注:有5所“雙高校”的年報中沒有公布生師比數據,故未納入統計;藝術、體育、醫藥類高校未納入統計;另外,在校生規模小于5000人的高校未納入統計。
三所“雙高校”生師比小于10
數據顯示,各“雙高校”生師比差距顯著。生師比在10以内的高校有3所,依次為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8.68)、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8.91)、長春職業技術學院(9.85),之後是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10.41)和天津交通職業學院(10.86)。生師比超過14的高校有9所。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年報顯示,學校2021年全日制在校生人數為5363人,相比其他上榜“雙高校”學生規模較小。與此同時,據學校官網介紹,該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上積極引進高端人才。通過校企合作開展教師培訓,鼓勵教師攻讀學曆學位,改革人事制度并建立代表作評價和破格晉升制度等措施,着力打造規模穩定、可持續發展的教師團隊。
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二位的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人數連續三年增長,從2019年的16455人增長到2021年的22119人。為應對學生人數增長帶來的挑戰,保持較為合理的生師比,該校多措并舉擴大教師團隊。例如,學校多次公開招聘專任教師,并通過向二級學院下放招聘權限、長期滾動招聘、與多網站合作等方式拓寬招聘渠道,加快招聘速度,提升招聘質量。為提高教師招聘的針對性,學校還積極參與面向不同專業的招聘會,參加特定專業的學術會議,以廣納良才。此外,該校公布的年報顯示,學校還增加了外聘教師以應對擴招後校内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并将繼續優化教師結構,提升整體教學能力。
《202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全國高職(專科)學校校均在校生規模為9470人,而在生師比較低TOP50“雙高校”排名前十的院校中,除了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外,其餘院校在校生規模均在萬人以上。根據分析,生師比較低的前50所“雙高校”校均在校生規模達到13607人。其中,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和淄博職業學院(23962人)均超過了2萬。可見,這些“雙高校”為保障教學需求,控制生師比,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從院校類型看,生師比較低的前50所“雙高校”以理工類和綜合類院校居多,分别為22所和20所。其餘為财經類和農業類,均為4所。
從地區分布來看,排名前50的“雙高校”來自17個省份或直轄市。其中,江蘇省上榜高校最多,有11所,之後是山東和浙江兩省,均為8所。全國197所“雙高校”中江蘇省高校共計20所,占比約11%。生師比前50榜單中江蘇高校占比達到了22%,師資力量雄厚是該省職業教育優勢的一大體現。
師資建設 “質”“量”并重
《202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高職(專科)學校在校生數量1590.10萬人,比上年增加130.55萬人。生師比的收縮顯示高職教師隊伍在擴大。
囿于地區經濟發展各異、招生政策有别等,高校需綜合考慮自身經費水平、學生人數等不同條件,将生師比控制在合适範圍,既不過高而減弱了教師對學生的關懷度,也不過低造成資源浪費。
同時,高校需注意教師隊伍質量提升,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職教20條”指出,職業院校需實行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的方式公開招聘,建立健全職業院校自主聘任兼職教師的辦法,推動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和職業院校教師雙向流動,以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本文數據為小編手動整理,統計計算規則以學校為準。若有疏漏,敬請指正。
主要參考文獻:文中各高校公示的《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2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