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十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燈頭生日”。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在廚房竈下點上燈,稱為“點竈燈”。
為什麼叫“燈頭生日”?這是因為正月十五元宵節鬧花燈的日子馬上就到了,家家戶戶先試着點燃已做好的燈具,所以才叫“燈頭生日”。
一般來說,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試燈,一直到正月十八落燈,民間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
據說這種風俗始于南宋時期,有這樣的記載“請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下面來看看正月十三都有哪些習俗?
一、正月十三有哪些習俗?
1、滾龍燈
正月十三,許多地區就開始了滾龍燈的活動,據說有一百多年的曆史。
“滾龍燈”又叫滾龍、輪燈,龍燈是紙紮竹編龍燈,滾燈可以托舉,與龍燈,舞龍表演組相結合,整個活動都十分的精彩。
到了夜晚,龍燈表演開始,隻見舞龍的隊伍上下穿行,四處盤旋飛舞。街道上挂滿了各種各樣的燈,有滾龍、花藍燈、故事燈、走馬燈、魚燈、獅子燈、兔子燈、蝴蝶燈等。活動一直到三更才收燈,而且要一直舞到十六日的圓燈結束。
2、紮彩燈
為了正月十五元宵節的鬧花燈,人們從正月十三就開始紮彩燈了。
彩燈紮好了,非常好看,五顔六色,到了夜晚,點上燈,還要試看一下效果如何。
3、散燈花
正月十三散燈花,也叫散燈,什麼是燈花呢?
所謂“燈花”,點燈用的燈芯燃燒時,頂部會形成花狀一樣的燈花。燈花千奇百怪。
到正月十三夜裡,人們在“散燈花”之前,為燈加上一點香油,然後就在家中裡外,門口等處放燈燃燈。
4、吃湯圓
正月十三晚,全家要吃元宵,代表“團團圓圓,圓圓滿滿”。大人們吃了元宵,還要趕緊去試燈點燈。而家裡的小孩兒則到大街上去看别人家點花燈了。
5、祭關公
在西北地區還有一種習俗,人們在正月十三這一天,要去祭拜關公。
因為正月十三是關公的生日,許多關帝廟都會有不少的人來到關帝廟燒香還願。
當然,也有一些人在自己家的門口擺好供品,燃放爆竹、煙花,恭迎關聖帝的到家來,還要向關公敬香祈福。
6、做“聖蟲”
正月十三,在我國膠東半島的農村,就流行做“聖蟲”的習俗。“聖蟲”是人們非常喜歡的一種面食。
聖蟲的“聖”,與"剩","升"同音, 以此來表示來年的糧食吃不光,有剩餘,而幸福的生活則步步高升。人們做的聖蟲有各種各樣,什麼蛇、刺猬、龍、虎、蛇等, 有的還用鮮豔的顔色來點描煞是好看。
7、祭大海
在南方,傳說農曆正月十三是海龍王的生日,當天,沿海的漁民要舉辦各種各樣的祭海活動。
人們設祭台,擺上豬頭、鯉魚、饅頭等祭品。接着焚香祈願,并向大海的方向祭拜,并燃放鞭炮。漁民用這種方法來祈願一年裡能風調雨順,生活幸福。
二、正月十三有哪些禁忌?
傳說正月十三是閻王爺最忌諱的日子。原來,閻王是地府閻君,掌管蒼生的着生老病死的大權。閻王自己有十三個兒子,便常說,就算一個月自己死一個兒子,這一年都不會死完。
玉帝聽到後,就想懲罰一下閻王。從二月開始,每二十八天就讓閻王的一個兒子死去。一直到第二年正月十三,正好閻王第十三個兒子也死去。就這樣,閻王以後就對正月十三特别忌諱。
1、忌出行。
過年期間我們走親訪友都可以,但正月十三最好不要出門。上面說了,這天是閻王忌諱的日子,出門不吉利,也沒什麼好事。
這裡說的不出門。當然,主要是指不出遠門,遠行的意思。
2、不晚歸,不晚睡,不談鬼
正月十三“燈頭節”,民俗認為,這一天是燈頭的生日,很多人這一天晚上會出門去觀看點燈。但切記,出門觀燈,要做到一是早早回家,不能太晚,二是到家要早睡,不能晚睡,三是說話要注意,夜裡不能談論鬼神。
3、忌打碎東西。
過去人們認為過年期間不宜打碎東西,否則一切都會不吉利。所以,正月十三也一樣,最好不要打碎家裡的東西。當然,真的不注意打碎了也有辦法彌補,趕緊用紅紙把打碎的東西包起來,嘴裡說:"歲(碎)來(了)好,歲來好,歲歲平安",就可以了。
4、禁忌争吵
正月十三,人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記住不說髒話,不打架鬥毆,不和别人擡杠吵架。如果遇上别人出現這些行為,要好言好語相勸。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