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科學家。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後人譽為“木聖”(科聖)。
由于張衡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将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張衡少年時學習刻苦,喜好寫文章。他曾到長安、洛陽拜師求學,增長見識,後來又到太學深造。
由于不斷地學習,使張衡獲得了淵博的知識。他通曉五經,尤其精于天文、曆算。他對自然界的奧秘有着濃厚的興趣,而無意于通往富貴的仕途,朝廷屢次征召任職,他都沒有接受。
到漢安帝時,張衡的學習與研究有待進一步提升。恰逢漢安帝特地下诏召他到朝廷任職。張衡想:這是一次好機會,我可以借此多閱覽一些先代有關天文、曆算等方面的典籍,為現在的學習與研究提供方便。于是,張衡欣然接受了漢安帝的召見。随後,張衡被任命為郎中。後來,兩度任太史令,掌管天象觀測。
這期間,張衡對天文、曆算的研究和探索更加深入了。在總結前人經驗和自己研究的基礎上,搞了大量的重要發明,撰寫了很多飽含科學思維和創造智慧的著作。
張衡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他不僅倡導渾天說,還設計制造了一種用于演繹渾天思想的新儀器——水運渾象儀。
在張衡生活的那個時代,較大的地震屢屢發生。地震災難造成了成千上萬人的流離失所,很多人都因為地震災難而死亡。
殘酷的地震災難對張衡刺激很大,張衡下決心攻克這一難題。于是,地震成了張衡十分關切、非常迫切的研究課題。基于對地震及其方向性的認識,張衡于公元132年首創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即“地動儀”。
“地動儀”的發明,是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地動儀有八個方位,他們分别是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個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頭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張衡是那個時代産生的著名科學家,他能夠做出如此豐富而偉大的貢獻,有其内在的因素。
張衡博學多識,而且虛懷若谷,“雖才高于世而無矯尚之情”。他抱定“約已博藝,無堅一鑽”的決心①,腳踏實地,不為外界的冷嘲熱諷所動搖,一直在執着地走自己的路,堅持他實事求是的科學态度。
所有這些,都是張衡之所以能攀登上那個時代高峰的内在因素。而這些内在因素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那剛毅的性格和堅忍不拔的求索精神。
附①:“約已博藝,無堅一鑽”解釋。
約束自己博采其它技藝,沒有難度不去鑽研。
勤學名言:
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宋)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