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理

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理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3 15:20:10

《易經系辭》裡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我們常人能夠看到、摸到、聽到、感受的具體的器物是有滞礙的、有形狀的,就是形而下;而“道”是造就器物形而下的形而上,是無形的、無質的元性、道理。但是形而上與器物的象的變化是須臾也不能離的,離開形而上,形而下的器物就是一個死物,一具屍體,器物就沒有能量物質的出入,不能進行新陳代謝,器物内部氣的運動就會停止,就不能有生長壯老已的變化,就不能有生長化收藏的變化。

萬物之所以能夠成為他們自身,都是由一個這樣的“道”當在那裡、充斥在他們中間,看似乎沒有什麼,聽似乎沒有什麼,摸似乎沒有什麼,但又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叫淵兮似萬物之宗。“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形)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理(形而上者謂之道)1

西方的科學就是器物學,就是把器物作為一個不發生象變的東西,研究器物宏觀運動變化規律的學問,也可以說是研究非生命體的學問。那麼,中國傳統文化是研究器物的“道”的學問,是研究器物的象的變化規律的學問,是研究與象變有關的數的變化規律的學問,是研究生命體的學問。

實際上我們所說的“規律”是人們忽視“器物”形質的具體存在,在思想中抽象出它們一個比較共同的抽象特點、比較普遍的規律;而這種抽象出來的規律,本來就是思想,最終也是思想,不是具體存在。

把普遍推求、歸納想象出來的概念、規律當作具體存在,在佛家有個詞,叫“遍計所執”。所以,規律永遠隻是人們的虛拟想象,它的正确性是因為它的符合性。歸納出來的規律,原本是沒有正确性保證的,不過,有些規律已經是分析性的了,有些規律已經是事物演繹律了,當然也就具備了正确性保證。科學就是關于事物規律的學問,是人們利用思維和科學實驗而總結出來的科學規律。

而“道”不是什麼規律,不是什麼抽象的“理”,而是“具體的存在”。并且,“道”也不是什麼“具體器物存在”之外的另外存在。“道”是存在,是無所不在的。“道”的存在與具體器物的存在并非二體,并非有異,又并非無異。但是道不是永恒的存在于具體器物,當器物的生命周期完結,成就器物的這個道就離他而去了。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道既不是器物,也不是器物之外的另在,又不是規律,那麼,“道”還有理由存在嗎?“道”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道”造就了萬物,是生命源泉的存在。任何器物,任何生命都是有限的存在,都是因果條件的存在,都是符合性、理的存在。而“道”是不受任何有限所限,它是自在的,道又是無限的存在,“道法自然”。“道”就是器物存在的另一面目,就是不被有限所限的一面,自在的一面,生命的一面。認識存在,本來就不能對器物進行分割所限,不然也就不可能感知到的器物所現的象,本來就有“明了”和“分别”功能。突破有限,突破對立,用辯證法說就是對立統一;也就是《道德經》裡說的“恒無,欲以觀其眇;恒有,欲以觀其噭”的二玄。

“道”既不是抽象的“規律”,也不是“具體器物存在”之外的“另在”,道确實是最真實的具體的存在,是不離具體器物存在的。我們所說的器物在人的認識活動中的存在,是有生命現象的存在,是活的存在,器物必須能夠現象,象必須是變化不斷的,諸行無恒,是人可以體察的。器物的現象必有有限對立的突破,所以必有變化,否則不能成為器物明了的現象,不能成為可以辨識的現象。所以,中國古代的群經之首就是“易”,講的就是“變化”。

你可以離經叛道,那是你的自由,但是道卻從來沒有離棄你,所謂道不遠人人自遠,所以世上之人,事實上每一個活着的人卻又是從來沒有分毫離道。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