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詩書氣自華,整理了10首最簡單的古詩,每篇都是短小精練,卻是千古流傳的名篇,大家一起欣賞一下吧。
1、登鹳雀樓
王之渙 〔唐代〕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寫得景象壯觀,氣勢磅礴
譯文
夕陽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着東海洶湧奔流。若想把千裡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2、靜夜思
李白 〔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隻是用叙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着讀者。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我擡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3、春曉
孟浩然 〔唐代〕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詩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像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着詩人的生命,跳動着詩人的脈搏。
譯文
春日裡貪睡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到處可以聽見小鳥的鳴叫聲。回想昨夜的陣陣風雨聲,不知吹落了多少嬌美的春花。
4、楓橋夜泊
張繼 〔唐代〕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此詩精确而細膩地描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
譯文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傍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5、江雪
柳宗元 〔唐代〕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後兩部分有機地聯系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煉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譯文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迹,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6、尋隐者不遇
賈島 〔唐代〕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詩中隐者采藥為生,濟世活人,是一個真隐士。所以賈島對他有高山仰止的欽慕之情。詩中白雲顯其高潔,蒼松贊其風骨,寫景中也含有比興之義。作者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離開繁華的都市,跑到這超塵絕俗的青松白雲之間來“尋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尋味,引人遐想的。
譯文
蒼松下詢問年少的學童,他說他的師傅已經去山中采藥了。
隻知道就在這座大山裡,可山中雲霧缭繞不知道他的行蹤。
7、畫
王維 〔唐代〕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四句詩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鳥圖。全詩對仗工整,尤其是詩中多組反義詞的運用,使其節奏清晰,平仄分明,韻味十足,讀着琅琅上口。全詩讀起來似乎行行違反自然規律,其實正是暗中設謎,寫出了畫的特點。
譯文
遠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處卻聽不到水的聲音。
春天過去花仍在争奇鬥豔,人走近鳥卻沒有被驚動。
8、相思
王維 〔唐代〕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全詩洋溢着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
譯文
紅豆生長在陽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長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兒多多采摘,因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9、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唐代〕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潇灑的詩人的離别,對李白來說,又是帶着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别,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用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
譯文
友人在黃鶴樓與我辭别,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遊。
孤船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盡頭,隻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際奔流。
10、憫農
李紳 〔唐代〕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譯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