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給人帶來的印象非常重要,對于珠寶首飾亦然!
換個“高級”的名字,瞬間假貨也會變得“高大上”。
不信?
來看看這十種全靠名字招搖撞騙割韭菜的珠寶吧!
馬來玉
聽到這個名字是不是還以為這是一種産自馬來西亞的翠綠色玉石?
完全不是哦!
馬來玉最早是九幾年一些印度及巴基斯坦商人帶入國内的一種綠色的染色石英岩,起初在中緬邊境雲南非常盛行。
傳統上染色處理的石英岩俗稱“馬來玉”, 現在有些商家在售賣時把脫玻化作用的人造石英玻璃也叫做馬來玉。所以……聽到“馬來玉”這個名字絕對不是天然的就對了!
鑒别特征:放大看能發現綠色染料在石英岩玉中沿顆粒之間呈網狀分布,常備一個放大鏡,就能有效避免上當受騙。
冰翠
“冰翠”不是冰種翡翠!
雖然長得超級冰透而且翠綠無敵,容易俘獲外貌黨的芳心,但……它其實就是塊玻璃!
鑒别冰翠非常簡單,首先,對于經常接觸珠寶的人直觀感覺就是“一眼假”,從顔色、光澤、質感都發“賊”。
鑒定依據上的蛛絲馬迹有:放大看内部有玻璃制品常見的小氣泡,旋渦流淌狀紋理,斷裂後呈貝殼狀斷口等。
中東蜜蠟
聽到這個名字,首先你要知道的是:中東不産蜜蠟!
其次,天然蜜蠟的顔色和花紋不會如此詭異且絢麗多彩!
實際上,“中東蜜蠟”是早期台灣的商家為了牟取暴利,将成本幾十元的塑料加工售賣,吹捧出來的根本不存在的一種品種。
而且根據不同的染色劑和塑料紋理,還延伸出來什麼“貴族蜜蠟”、“血絲蜜蠟”、“雪山紋蜜蠟”等等——名字再好聽,也還是塑料。
中東确實有古董蜜蠟流出,但是和塑料制品“中東蜜蠟”是兩碼事兒!
買古董蜜蠟的時候多問問自己:古董蜜蠟哪有那麼多?而且還可以量産人手一塊?
紅剛玉
你有沒有見過賣的很便宜的紅寶石?
賣家說,這是紅剛玉,剛玉就是紅寶石的礦物名稱。然後,你就付錢了。
錯!
剛玉的确是紅寶石、藍寶石的礦物名稱,但是,達不到寶石級别的在礦物标本裡通常才叫剛玉。
你可以說千裡馬是馬,但你不能說馬都是千裡馬。
市面上925銀飾品中常見的,又紅又透徹的銀鑲嵌的“紅剛玉”,真實身份其實是人工合成的——在合成白剛玉的基礎上加入鉻元素的合成寶石。
這種合成的“紅剛玉”晶體過于透徹紅豔,且可以做出各種大小尺寸的裸石,常用于低端首飾。
不用多說,某寶一搜S925銀紅剛玉,鋪天蓋地全都是……
外蒙料和田玉
是不是經常見到跳蚤市場許多便宜又好看的“和田玉”手镯,幾十塊錢就能賣?
商家對這些“和田玉”手镯的統一描述是:“外蒙料”。
外蒙卻說:這鍋我不背!
所謂“外蒙料和田玉手镯”的真實身份也沒那麼神秘,說白了是就是乳化玻璃!
乳化玻璃的顔色千變萬化,今天白色的、明天綠色的,後天紅色的……
當然大多“精明”的商家在賣的時候,不僅不會提它是乳化玻璃,也不會講是“外蒙料”。
鑒别特征:放大看内部有微小氣泡,旋渦流淌狀紋理,斷裂後呈貝殼狀斷口等。
粉玉髓
關于這種“粉玉髓”網絡上還有“芙蓉玉”、“芙蓉石”之類的别名。
首先要聲明的是,寶石學中芙蓉石實際上是粉水晶的别名。
而這裡提到的打着“芙蓉石”之名招搖撞騙的“粉玉髓”,通常是染色玉髓或者染色石英岩。
天然的“芙蓉石”幾乎很少有呈現豔粉的,市面上那些價格便宜顔色過于豔粉且顔色均勻統一的“粉玉髓”幾乎都是染色制品。
鑒别特征:一是看顔色是否過于鮮豔,二是放大看粉色染料在石英岩玉中沿顆粒之間的網狀分布。
貝珠
貝珠應該算是衆多珍珠仿制品裡面和天然珍珠長得最像的了。
在銷售貝珠的時候,許多商家把它描述成貝殼打磨成的珍珠,也是天然的。但實際上貝殼直接磨出來的珠子可完全不長這樣!
市面上絕大多數貝珠内部是各種貝殼粉末充膠壓制,表面再塗上各種珠光塗層電鍍而成的。
就這……你敢說是天然的?
水鑽、萊茵石、奧地利鑽、捷克鑽……
看标題是不是想問:為啥把這一坨從名稱上來看毫不相幹的“鑽”堆在一個标題裡?
因為……它們的實質都是人造玻璃!
這些價格便宜卻閃閃發光的人造玻璃,充斥在某寶和微商圈的各大牌首飾高仿首飾裡,而且無一例外:在鑲石商品描述時商家一般喜歡加上“進口”兩個字。
各位被進口水鑽、進口萊茵石、進口奧地利鑽、進口捷克鑽……洗腦的朋友們,中國廣西梧州——“人造寶石之都”了解一下。
搞不好你手裡那國外進口的水鑽…...就是出口轉内銷。
檸檬松
什麼檸檬松?檸檬色的?檸檬味的?好吃嗎?
隻看顔色确實有青檸檬般的清新感!質感乍一看也非常像綠松石,但……
市面上所有的的嫩黃綠色的檸檬松石,其實都是菱鎂礦染色的産物。
雖然叫檸檬松,但是和松石半毛錢關系都沒有!
龍息石
偶然間,在網絡上刷到吹捧“龍息石”的文章,“不明覺厲”的我去某寶搜了一下,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
人造玻璃也能被吹捧成堪比黑歐泊的古董寶石?
“龍息石”雖然名字比較宏大,但其實本質就是現代琉璃制品,也就是人造玻璃。
在Vintage首飾裡,龍息石非常受歡迎,作為飾品佩戴美麗又魔幻。
但是非要吹成天然石的話,還是大可不必。
注:本文配圖圖源均來自網絡,侵删
J先生說:
多聽多學習,少買少沖動!
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網上存在許多商業文章打着幹貨和經驗的名義以訛傳訛。
嘈雜的信息時代,渠道不明的信息多考證、勿輕信!
關注珠寶匠,了解更多專業有趣的珠寶小知識,我們下篇文章見~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逛逛你能買得到的好設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