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以嫩莖供食用,營養豐富,質地鮮嫩,風味鮮美,柔嫩可口,可鮮食或制罐,被譽為“蔬菜之王”,是國際公認的“抗癌蔬菜”。蘆筍中除含有比普通蔬菜高得多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外,還含有較多的天門冬酰胺、天冬氨酸及其他多種甾體皂苷物質,對癌症、高血壓、心髒病等多種疾病均有一-定的療效,因此具有很高的食療保健價值。近年來,利用蘆筍提取物加工而成的蘆筍茶、蘆筍酒、蘆筍飲料等保健品已上市,并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1、生産計劃方案制訂與農資準備
根據生産規模及生産目标,制訂詳細的生産計劃方案,準備相關的農業生産資料(種子、農:膜、化肥,農藥等)。
2、播種育苗
蘆筍按其苗齡長短分小苗及大苗兩種。若按育苗場所和方法可分露地直播育苗、保護地播種育苗、保護地營養缽育苗等。
蘆筍繁殖方法有三種,一是分株繁殖。雖可保持其優良性狀,但繁殖系數低,費時費工,定植後的長勢弱,産量低,壽命短,在生産中一般不宜采用。二是組織培養育苗。主要用來繁殖田間篩選的優良單株以及制種時生産父母本。三是種子繁殖。便于調運,繁殖系數大,長勢強,産量高,壽命長,是當前蘆筍生産中最主要的繁殖方式。
蘆筍播種時期以10cm地溫穩定在10℃以上為宜。長江流域春播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秋播可在8月中下旬進行,華南地區除盛夏期外均可播種。如果利用保護地育苗,隻要溫度滿足,可以随時播種。苗間地宜選微酸性的沙壤土。每畝撒施腐熟堆肥2000kg.辛硫磷lkg.翻地後做畦,畦寬150~180cm,高15~18cm.為使秧苗有較大的營養面積,并便于精細管理和定植時掘苗,宜采用條播。與唯長垂直開溝,溝距40~ 50cm.深2~3cm.在溝内施入充分腐熟的入糞尿1500~2000kg.過磷酸鈣25kg.氯化鉀15kg,與土充分混合。如果利用設施育苗,則需用純淨園土和腐熟有機肥配制營養土。
播種前,将蘆筍種子曬種2~8天,浸種前先用清水漂洗種子,除去秕種和蟲蛀種,再用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泡2h,清洗後用25~28℃的溫水浸種36h,每天早晚各換水一次。将浸泡好的種子瀝幹拌以少量幹沙或細土,即可播種,也可将種子用濕毛巾包好。置入25℃的恒溫箱催芽,每天用清水沖洗種子1~2次,20%一30%種子露白即可播種。露地育苗在播種溝内每7~10cm播1粒種子。覆土2cm左右,澆水後再薄蓋一層草以保濕,設施育苗則先澆水,在苗床按10cmX10cm密度點播或播在營養缽中。播後立即蓋地膜。
出苗前維持床土濕潤。出苗後及時間苗,并中耕除草,澆水應做到小水勤澆,保持土壤見幹見濕,切忌苗床積水。整個苗期施肥2~3次。出苗後分别于20天和40天左右用充分腐熟的人糞尿或尿素及氯化鉀等加水稀釋各施肥一次:7~8月份追施--次秋肥,每畝施複合肥20kg左右。蘆筍育小苗需要2~3個月,苗高30-40cm,莖數3~5個。一般在長江流域于2~3月份進行保護地播種育苗,5月份定植,翌年即可開始采收。育大苗需要5~6個月,株高為70~100cm,肉質根12--30條,根株重20~ 60g。
3、整地定植
選擇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保肥、保水能力強的疏松沙壤土、壤土,每畝撒施堆肥或聯肥2500-3000kg,深翻30~ 40cm。将土地杷細整平後開定植溝。種植綠蘆筍的行距130~ 140cm,種植白蘆筍的行距170~ 180cm.定植溝寬40-50cm,深20~ 40cm,每畝均勻施人堆肥或廄肥2000kg和三元複合肥40kg并與土拌勻。肥料上鋪一層熟土,苗栽在距地面約為10~15cm處。大苗定植宜在休眠期進行。長江流域宜在秋末冬初定植。華南地區以3~4月份或10~11月份定植為好。小苗定植在生長季節:随時進行,但應避開雨季。
苗挖起後剪除枯莖。逐株分開,按肉質根和鱗芽多少分級。根株重40g以上、根數20條以上的為一-級苗;根株重20~40g。根數10~ 20條者為二級苗:根株重20g以下、根數少于10條者為劣質苗。劣質苗應淘汰。苗分級後立即栽植。栽培密度以白蘆筍1060~1200株/畝、綠蘆筍1500~1800株/畝為宜。将苗按83cm左右株距排在溝内,鱗芽順溝朝同一方向,以利培土和采筍。栽後覆土5~8cm并稍鎮壓。澆定植水後,用溝邊餘土填平定植溝。
4、田間管理
(1)水肥管理定植當年春季出苗後施淡糞水,苗高15cm左右時在栽植溝中培土4~5cm,過半個月後再培土4~5cm,使地下莖埋入土下約16cm.夏季生長期間追肥2~3次,每次每畝施複合肥10~ 15kg.入秋後,植株進入秋發階段,苗回青後每畝施尿素10kg 或腐熟人糞尿1000kg、過磷酸鈣15kg.促使枝葉旺盛,積累更多養分。但最後一次施肥應該降霜前2個月進行,以防後期不斷抽生新梢,影響地下部養分積累。雨季及時排澇防淹、中耕除草。
定植後第二年,為了使植株長成茂盛的地上部,增強光合作用能力,--般仍不應采收嫩莖.隻有當保護地育苗栽植且生長健壯時,第二年才可少量采收嫩莖。第二年株叢發展快,應增加施肥量。春季萌芽前在植株兩側距植株30~ 40cm處開溝,每畝施入堆肥1500 ~ 2000kg.尿素10kg、過磷酸鈣25kg.氯化鉀10kg.夏秋季節追施2~8次速效性肥料,白蘆筍在定植後第三年開始采收。應在早春未萌發前在植株旁掘淺溝松土,每畝施人腐熟人糞尿500~750kg,然後培土。嫩莖采收結束後,在畦溝中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 2500kg人糞尿1000kg。過磷酸鈣30~50kg.氯化鉀15-20kg.淺松土使肥料與土壤混勻,然後将壅培在畦上的土壟掘下,蓋在肥料上。夏季中耕松土後在植株附近施2~3次稀薄的人類尿和氯化鉀,促使秋梢生長,采收綠蘆筍的地塊,在春季未萌發前,在兩行之間捆深溝,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 2000kg.過磷酸鈣30kg、氯化鉀10kg.肥料填入溝中,分層加工,充分混合,用土覆蓋。夏秋季在植株附近施肥2~3次,每次每畝施入腐熟人糞尿500kg和氯化鉀15kg,最後一次追肥應在降霜前2個月施人,每畝施複合肥20kg.施肥過遲,會引起貪青徒長,妨礙養分積累。以後每年的施肥方法相同。随着株叢發展和産量的增加,肥料的用量應适當增加。采筍期間保持土壤水分充足,嫩莖抽生快而粗壯,組織柔嫩、品質好。夏季高溫季節應及時灌水,一般10天左右澆水1次。南方地區采筍期間多雨水,應及時排水,防止田間積水而造成爛根和病害發生.
(2)培土采收白蘆筍的,進入采收期後,為了增加白蘆筍産品的長度和品質,必須培土。培土在春季土溫接近10℃,出筍前10~15 天進行,從行間掘土,土塊打碎後壅培到根的上方。培土寬度以覆蓋幼莖可能抽生的地面為宜。從定植後第三年開始采收嫩莖的為16~20cm,第四年以後逐漸增加到40cm左右。培土厚度以地下莖埋入地下26~ 30cm為準。培土後平整表土并稍拍緊,防止漏光和崩塌。雨後和多次采收後,若土壟下塌,應立即加工修整。采收綠蘆筍也要适當培土,保持地下莖在15cm的土層下,使嫩筍粗壯。另外,用黑色塑料薄膜覆蓋畦面也可達到培土的目的。嫩莖采收結束,應立即把班培的土壟耙掉,使唯面回複到培土前的高度,保持地下莖在土表下約16em處。
(3)植株整理定植第二年,蘆筍植株可長到1.5m以上,為增強植株下部通風透光,可剪去頂部嫩莖,控制植株高度在1.2m左右。同時順畦壟方向拉繩防止植株倒伏。對過于密集處應适時疏枝,離株上結的果也應及早摘除。7 月下旬前留健壯母莖替換長勢轉衰的母莖。
(4)留母莖綠蘆筍生産利用留母莖采筍可大大提高産量,即在筍收期間,每株蘆筍植株适當留取生長健壯的嫩莖,将其培養成莖枝和拟葉,用于光合作用制造養分,以保證嫩莖抽生和植株正常生長。每年春季抽生大量嫩莖前,将老母莖全部制除。從抽生的嫩莖中陸續選留健壯新筍作母莖,其餘嫩莖陸續分批采收。及時割除老母莖,培養新母莖。每次選留母莖之前施肥1次。1~2年生植株每株選留3~5根,3年生植株每株選留5~7根,4年生可留10根。當母莖長到50cm高時摘心以防止倒伏,及時摘除雌花和幼果以免消耗養分。10月份後,氣候适宜植株生長,應停止采筍,讓抽生的幼莖全部留作母莖培育,為第二年産筍貯備養分。對發生病害的母莖要及時制除.
(5)病蟲害防治蘆筍的 主要病害有莖枯病、褐斑病、鏽病、根腐病、病毒病等,應及時用甲基硫菌靈、百菌清、多菌靈、等量式波爾多液、粉鏽甯等進行防治。蘆筍的主要蟲害有地老虎、金針蟲、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蟲和蚜蟲、甜菜夜蛾、薊馬、十四點負泥蟲等,可用敵百蟲、敵敵畏、樂斯本、銳勁特、滅掃利等防治。
5、采收
白蘆筍采收在每天黎明時進行,發現壟面表土有裂痕或微拱起,即可在此定位采筍。采收時:從土壟一側扒開表土,待嫩莖露出5-7cm時,用手輕捏筍尖下3cm處,用采筍刀插入土壟迅速切斷嫩莖并拔出。采畢,将土重新培好,保證下次的采筍質量,采筍期間,每天查看壟頂1~2次,發現龜裂或出土者,用濕土把嫩莖埋上,防止幼莖見光後變綠散頭。采收下來的白蘆筍應按色澤、大小分級,然後避光保存。
綠蘆筍的采收一般早晚各1次。采收時用采筍刀在幼莖高21~24cm時齊地面割下即可,采收後盡快分級、整理、包裝、貯藏或銷售。采筍季節過後,應盡快扒開壟土,恢複原狀,防止退壟土不徹底而擡高蘆筍地下莖的位置,影響産品質量。退土後,割除外露的所有嫩莖。
蘆筍采收标準:蘆筍優級品要求筍條新鮮、脆嫩、形态完整良好、筍尖緊密、無空心、開裂、畸形、病蟲害、鏽斑和其他損傷。白蘆筍長度12-17cm.基部平均直徑1~3cm;綠蘆筍呈綠色或淺綠色,長度17~27cm,直徑lem以上。
結語
本期内容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覺得有用,請在下方點贊、關注,轉發給更多好友,感謝您的閱讀和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