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中物理3-5知識點結構圖

高中物理3-5知識點結構圖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13 03:34:49

高中物理3-5知識點結構圖?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時間和位移,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高中物理3-5知識點結構圖?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高中物理3-5知識點結構圖(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1

高中物理3-5知識點結構圖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時間和位移

1、時刻和時間間隔

(1)時刻和時間間隔可以在時間軸上表示出來。時間軸上的每一點都表示一個不同的時刻,時間軸上一段線段表示的是一段時間間隔(畫出一個時間軸加以說明)。

(2)在學校實驗室裡常用秒表,電磁打點計時器或頻閃照相的方法測量時間。

2、路程和位移

(1)路程:質點實際運動軌迹的長度,它隻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标量。

(2)位移: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動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一條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來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質點始、末位置間的距離,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隻取決于初、末位置,與運動路徑無關。

(3)位移和路程的區别:

(4)一般來說,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隻有質點做方向不變的無往返的直線運動時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3、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2)标量:隻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理量。

4、直線運動的位置和位移:在直線運動中,兩點的位置坐标之差值就表示物體的位移。

常見考點考法

這部分知識難度也不大,在平時的練習中可能出現,且往往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但是高考中單獨出現的幾率比較小。

常見誤區提醒

時間與時刻:時間表示一個積累過程它是由無數個連續時刻即時間點累積的結果,包含了物體運動、發展所經曆的過程,對應的是一個運動過程。而時刻則表示某一個時間點沒有延續更不能累積,是物體運動、發展過程中到達的某一個狀态。如果我們把時間當成一個錄像過程,那麼時刻就隻能是一張照片.

位移與路程:路程是學生在初中甚至小學就接觸到的一個概念,在同學們的意識中根深蒂固,難以改變。然而為了物理的學習我們大家不得不去強迫自己接受位移這一概念。路程很容易理解也就是我們所走過的路徑的總長度,而位移則表示是物體始末位置的改變,表示為始末位置之間的線段長度。在物理中路程需要考慮物體的具體運動過程,而位移則不需要考慮這些。例如:小明從家走到學校有5公裡的路程,我們就要具體考慮小明的運動路線,但要考慮小明的位移,我們隻需要從小明的起始位置(家)到小明的末位置(學校)之間做一條有向線段,線段的長度就表示位移的大小,線段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而不必再考慮具體小明走的什麼路線.

矢量與标量:由于标量隻有大小沒有方向,因此對與标量隻需直接對其進行代數運算即可,而矢量由于存在方向性,因此對矢量進行運算時應當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

高中年級物理電容器知識點

1.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Vo=0):W=EK或qU=mVt2/2,Vt=(2qU/m)1/2

2.帶電粒子沿垂直電場方向以速度Vo進入勻強電場時的偏轉(不考慮重力作用的情況下)類平垂直電場方向:勻速直線運動L=Vot(在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平行極闆中:E=U/d)抛運動平行電場方向: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d=at2/2,a=F/m=qE/m注:

(1)兩個完全相同的帶電金屬小球接觸時,電量分配規律:原帶異種電荷的先中和後平分,原帶同種電荷的總量平分;

(2)電場線從正電荷出發終止于負電荷,電場線不相交,切線方向為場強方向,電場線密處場強大,順着電場線電勢越來越低,電場線與等勢線垂直;常見電場的電場線分布要求熟記;

(4)電場強度(矢量)與電勢(标量)均由電場本身決定,而電場力與電勢能還與帶電體帶的電量多少和電荷正負有關;

(5)處于靜電平衡導體是個等勢體,表面是個等勢面,導體外表面附近的電場線垂直于導體表面,導體内部合場強為零,導體内部沒有淨電荷,淨電荷隻分布于導體外表面;

(6)電容單位換算:1F=106F=1012PF;

(7)電子伏(eV)是能量的單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關内容:靜電屏蔽/示波管、示波器及其應用等勢面。

高中物理必背知識點整理

(1)粒子散射實驗

1909年,盧瑟福及助手蓋革和馬斯頓完成的。

現象:

a.絕大多數粒子穿過金箔後,仍沿原來方向運動,不發生偏轉。

b.有少數粒子發生較大角度的偏轉。

c.有極少數粒子的偏轉角超過了90°,有的幾乎達到180°,即被反向彈回。

(2)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由于粒子的質量是電子質量的七千多倍,所以電子不會使粒子運動方向發生明顯的改變,隻有原子中的正電荷才有可能對粒子的運動産生明顯的影響。

如果正電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湯姆生模型那模均勻分布,穿過金箔的粒了所受正電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粒了運動将不發生明顯改變。散射實驗現象證明,原子中正電荷不是均勻分布在原子中的。

1911年,盧瑟福通過對粒子散射實驗的分析計算提出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個很小的核,稱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電荷和幾乎全部的質量,帶負電荷的電子在核外空間繞核旋轉。

10個重要的初中物理知識點

1.物體在振動,我們“不一定”能聽得到聲音

【簡析】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在真空中聲音是不能傳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

2、人的聽覺是有一定的頻率範圍的,即:20~20000Hz,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叫次聲波,如發生海嘯、地震時産生的聲波是次聲波;而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是超聲波,如醫院裡的B超。對于超聲波和次聲波人耳是無法聽到的。

3、人耳聽到聲音的條件除了與頻率有關外,還更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如果距離發聲體太遠,通過空氣傳入人耳後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動,還是聽不到聲音。

2.密度大于水的物體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

【簡析】

密度大于水的物體放在水中有三種情況,下沉、懸浮、漂浮,到底處于哪種狀态,與物體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關:

1、下沉。根據F浮=Vρ水g和G=Vρ物g,因為ρ水<ρ物,f浮,物體下沉,此時,該物體是實心的。例如:鐵塊放在水中下沉。

2、懸浮,當該物體内部的空心所造成該物體的重力與它浸沒在水中所排開水的重力相等時該物體懸浮。(在挖空的過程中,浮力不變,重力逐漸減小)

3、漂浮,當物體内部空心且空心較大時,該物體漂浮。(挖空的部分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體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鋼鐵制成的輪船。

3.物體溫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熱量

【簡析】

物體溫度升高了,隻能說明物體内部的分子無規則熱運動加快了,物體的内能增加了。使物體内能增加的方法有兩個。

1、讓物體吸熱(熱傳遞);

2、外界對物體做功(做功)。

例如:一根鋸條溫度溫度升高了,它可能用爐子烤了烤即吸收了熱量;它也可能是剛剛鋸過木頭即通過克服摩擦做功自己的内能增加,溫度升高。

4.物體吸收了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

【簡析】

物體吸收熱量,最直接的變化就是物體内能增加,但我們知道内能是物體内部所有分子動能和是勢能的總和。

1、如果吸收熱量後物體的狀态不發生變化,即分子勢能不變,隻改變了分子的動能,則物體的溫度就會升高,如給鐵塊加熱,鐵塊的溫度升高;

2、如果吸收熱量後,物體的狀态發生變化,如晶體熔化,液體沸騰,雖然都在不斷的吸收熱量,但溫度并不升高,溫度始終保持不變。非晶體吸熱時,分子的動能和勢能都在發生變化,所以狀态變化的同時,溫度也升高。

5.物體收到力的作用,運動狀态“不一定”發生改變

【簡析】

第一,力有兩個作用效果,1、改變物體的形狀;2、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态。所以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運動狀态發生改變。

第二,即使力的效果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态,運動狀态的改變是由物體受到力的共同效果決定的。1、物體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時,運動狀态一定改變(運動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改變)。2、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時,運動狀态一定不改變(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6.有力作用在物體上,該力“不一定”對物體做功

【簡析】

力對物體做功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1、有力作用在物體上;2、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兩者缺一不可。

根據公式W=F.S得:有力無距離,不做功,所謂的勞而無功,最常見的現象是“推而未動”;有距離無力,不做功,所謂的不勞無功,最常見的現象是物體因慣性運動、物體運動的方向與力的方向垂直時。

7.小磁針靠近鋼棒相互吸引,鋼棒“不一定”有磁性

【簡析】

磁現象中的吸引有兩種情況:1、異名磁極相互吸引;2、磁體有吸引鐵、钴、鎳等物質的性質。所以和磁體靠近相互吸引的可能是鐵、钴、鎳等物質,也可能是磁體。

8.“PZ220V40W”的電燈,實際功率“不一定”是40W

【簡析】

1、當U實=U額=220V時,燈泡的實際功率P實=P額=40W,此時燈泡正常發光;

2、而U實〈U額時,燈泡的實際功率P實〈P額,此時燈泡發光較暗,不能正常工作;

3、當U實〉U額時,燈泡的實際功率P實〉P額,此時燈泡發出強光,壽命縮短易燒毀。

9.浸在水中的物體“不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簡析】

浮力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之差,因為下表面浸入液體較深,受到的壓力始終大于上表面,所以浮力的方向始終是豎直向上的。

當物體的底部與容器底部緊密結合,無縫隙時(即相當于粘在了一起),物體不受向上的液體的壓力,所以不受浮力的作用。

例如:陷入河底淤泥中的大石頭,三分之一的露出泥外即浸在水中,但石頭不受浮力作用。

10.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不一定等于容器内液體所受的重力

【簡析】

公式P=F/S,是計算壓強的普遍适用的公式,而P=ρgh是專門用來求液體産生壓強的公式,由P=ρgh我們可以看出,在液體的密度一定時,液體産生的壓強僅與液體的深度h有關,再根據F=PS不難看出液體對容器底産生的壓力是由液體的密度、液體的深度和容器的底面積決定的。

即:液體對容器底部産生的壓力:F=ρghs。然而隻有柱形容器G液=mg=ρvg=ρghs=F。而容器的形狀有很多種,隻要不是柱形容器其内部液體的體積v≠hs,所以F≠G液。

容器内盛液體,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和液重G液的關系是:1、柱形容器:F=G液2、非柱形容器:F≠G液(廣口式容器:F〈G液縮口式容器:F〉G液)

物理知識點考點總結

考點1:電荷、電荷守恒定律

自然界中存在兩種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例如: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

1.元電荷:電荷量e=1.60×10-19C的電荷,叫元電荷。說明任意帶電體的電荷量都是元電荷電荷量的整數倍。

2.電荷守恒定律:電荷既不能被創造,又不能被消滅,它隻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電荷的總量保持不變。

3.兩個完全相同的帶電金屬小球接觸時,電量分配規律:原帶異種電荷的先中和後平分,原帶同種電荷的總量平分。

考點2:庫侖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靜止的兩個點電荷之間的作用力跟它們的電荷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他們的連線上。

2.公式:

3.适用條件:真空中的點電荷。

4.點電荷:如果帶電體間的距離比它們的大小大得多,以緻帶電體的形狀對相互作用力的影響可忽略不計,這樣的帶電體可以看成點電荷。

考點3:電場強度

1.電場

(1)定義:存在于電荷周圍、能傳遞電荷間相互作用的'一種特殊物質。

(2)基本性質: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的作用。

2.電場強度

⑴ 定義:放入電場中的電荷受到的電場力F與它的電荷量q的比值,叫做該點的電場強度。

⑵ 單位:N/C或V/m。

⑶ 電場強度的三種表達方式的比較

⑷方向:規定正電荷在電場中受到的電場力的方向為該點電場強度的方向,或與負電荷在電場中受到的電場力的方向相反。

⑸疊加性:多個電荷在電場中某點的電場強度為各個電荷單獨在該點産生的電場強度的矢量和,這種關系叫做電場強度的疊加,電場強度的疊加尊從平行四邊形定則。

考點4:電場線、勻強電場

1.電場線:為了形象直觀描述電場的強弱和方向,在電場中畫出一系列的曲線,曲線上的各點的切線方向代表該點的電場強度的方向,曲線的疏密程度表示場強的大小。

2.電場線的特點

⑴ 電場線是為了直觀形象的描述電場而假想的、實際是不存在的理想化模型。

⑵ 始于正電荷或無窮遠,終于無窮遠或負電荷,靜電場的電場線是不閉合曲線。

⑶ 任意兩條電場線不相交。

⑷ 電場線的疏密表示電場的強弱,某點的切線方向表示該點的場強方向,它不表示電荷在電場中的運動軌迹。

⑸ 沿着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降低;電場線從高等勢面(線)垂直指向低等勢面(線)。

3.勻強電場

⑴定義:場強方向處處相同,場強大小處處相等的區域稱之為勻強電場。

⑵特點:勻強電場中的電場線是等距的并行線。平行正對的兩金屬闆帶等量異種電荷後,在兩闆之間除邊緣外的電場就是勻強電場。

4.幾種典型的電場線

孤立的正電荷、負電荷、等量異種電荷、等量同種電荷、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平行金屬闆間(正點電荷與大金屬闆間)的電場線

考點5:電勢能

1.定義:電荷在電場中某點的電勢能在數值上等于把電荷從這一點移動到電勢能為零處(電勢為零)靜電力所做的功。

2.單位:焦耳(J),電子伏(eV)是能量的單位,1eV=1.60×10-19J。

3.矢标性:是标量,但有正負,電勢能的正負表示該點電勢能比零電勢能點高還是低。

4.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的關系

⑴靜電力對電荷做正功電勢能就減小,靜電力對電荷做負功電勢能就增加。

⑵靜電力對電荷做功等于電荷電勢能的變化量,所以靜電力的功是電荷電勢能變化的量度。用表示電勢能,則将電荷從A點移到B點,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