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河北經貿大學對口專業

河北經貿大學對口專業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30 13:24:37

河北經貿大學是河北省重點建設的骨幹大 學,是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為主,兼 有文學、理學、工學和藝術學的多學科财經類大學。

河北經貿大學對口專業(就業冰火兩重天)1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趨勢分析 (一)單位就業為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去向,數量上呈現走低趨勢

單位就業是指簽訂就業協議形式就業、簽訂勞動合同 形式就業、國家基層項目、應征義務兵、其他錄用形式就 業等。學校本科畢業生畢業去向包括單位就業、升學、出 國(境)、自主創業和未就業主要五種形式。 從近三年學校的就業數據分析,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以 單位就業為主,2015至2017屆畢業生直接選擇單位就業 的人數占畢業生總人數的比率分别為81.81%、77.46%和 78.69%。其中,會計學院的本科畢業生人數最多、占比最高,具有較強的代表性,2015至2017屆畢業生直接選 擇單位就業的人數占學院畢業生總人數的比率分别為 84%、82.02%、77.91%,單位就業呈現走低趨勢。 在單位就業中,民營企業成為吸納畢業生的主力軍, 黨政機關、國有企業和其他事業單位也是畢業生選擇 的熱門單位。

同時,随着國家對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 劃、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大學生應征入伍政策 的推廣,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參與國家及地方基層 項目的人數相應增加,成為新的職業選擇。

(二)國内升學成為畢業生的新趨勢,且升學讀研的比率穩中有升

近年來随着國家對教育事業的不斷投入以及對人 才質量要求的提高,升學的比率也在不斷提高。學校畢業生升學讀研的比率也穩中有升,成為繼單位就業之後的第二大主要畢業去向。學校2015屆本 科畢業生4509人,其中468人國内升學,升學率為 10.38%;2016屆本科畢業生4666人,其中425人國内 升學,升學率為9.11%。2017屆本科畢業生4623人, 其中492人國内升學,升學率為10.64%。其中,會計 學院2015屆本科畢業生升研率為10%,2016屆升研率 為6.33%,2017屆升研率為13.55%,且均為畢業生第 二大畢業去向,與學校整體就業趨勢相一緻。與此同 時,選擇考研“二戰”的同學人數不斷增加,以适應 社會對高素質人才需求。

此外,随着中國開放程度的提升、國際視野的拓 寬以及适應人才國際化的要求,部分學生選擇出國 深造且逐年呈上升趨勢,2015年至2017年出國深造 學生分别占畢業生總人數的比率為0.07%、0.92%和 1.15%。

(三)畢業生選擇職業與專業相關度較高

從2015年至2017年學校的就業質量報告分析,各 專業畢業生選擇職業與專業相關度較高。以2017年的 數據分析為例:2017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在90%以上 的專業35個,其中資産評估、信息與計算科學、農村 區域發展、工程管理、廣告學等9個專業本科畢業生 的就業率達到了100.00%,實現了充分就業。2017屆 本科畢業生中認為目前工作崗位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占 89.83%,其中“專業對口”所占比例為58.46%;由此可見,學校專業設置與目前的社會需求大體一緻, 畢業生能夠學以緻用。其中金融學院、會計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工商管理學院、信息技術學院本科畢業生專業相關度最高,專業相關度分别為98.65%、98.41%,96.88% 、91.30%、90.77%位居前五,均高于學校89.83%的總體水平,這也與學校的辦學特 色相關。

(四)畢業生的就業行業流向第三産業,與國家 的産業政策契合

從總體上看,2015至2017屆本科畢業生的就業行 業主要流向“服務業”、“金融業”、“信息傳輸、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學、工商管理類及計 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專業也是學校的熱門專業。 2015至2017屆本科畢業生選擇服務行業占單位就業的 比率分别為73.89%、80.54%、79.61%,而制造業的 占比僅為4.45%、2.57%、2.30%,傳統制造業的就 業相對滑落。

河北經貿大學對口專業(就業冰火兩重天)2

圖1 2015至2017屆畢業生就業行業流向分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由此可見,随着國家經濟的發展,國家加大改革 力度,進行經濟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及供給側結構性改 革,産業政策着力向信息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在 此大趨勢下,相關行業對畢業生需求量不斷增長,就 業結構必然會随着産業結構的調整而改變,畢業生流 向信息産業和服務業等第三産業順應了國家經濟發展 的“新常态”。第三産業成為吸引我校畢業生就業的 主要産業,同時,畢業生就業的行業布局與學校專業 設置及培養定位相契合。

(五)畢業生就業地區結構不均衡,主要集中在 京津冀地區

河北經貿大學2015至2017屆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區,河北省内 就業人數占單位就業總人數比率高達 75.85%、76.87%、76.64%,北京占比

分别為7.73%、8.55%、8.16%,其中 省内主要流向了石家莊市,占比高于 80%。從就業地區流向統計數據分析, 京津冀地區成為本科畢業生就業吸引 力較高的區域。這與學校所在地、畢 業生生源結構等因素有密切關系,同 時受京津冀一體化、雄安新區戰略部 署等國家宏觀政策的深遠影響。

河北經貿大學位于河北省會石家 莊市,省内生源占總人數的70%以上, 而省内生源又以石家莊市、保定市等 居多,因此畢業生的就業結構主要以 省内為主。同時,河北省内環京津, 京津成為畢業生的重點擇業地區。随 着京津冀一體化步伐的加快以及雄安 新區戰略部署的推進,人才一體化發 展成為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目标 的智力支持和重要保障,越來越多的 畢業生會選擇到此就業。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趨勢中存在問題(一)畢業生就業數據統計時點問 題有待商榷

我校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數據統 計時間節點為當年的8月31日,這個 時間節點不能準确客觀地反映該年份 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原因有二:一是 因為許多用人單位規定畢業生在6月底 取得畢業證學位證後要經過3個月的 實習期或見習期,之後才簽訂勞動合 同,這部分學生确定不能在統計日期 前(8月31日)交回就業材料,因而 沒有被算作就業群體(或質量就業群體);二是因為部分省份的國考或省考單位入職日期常在8、9月 份之後,簽訂就業協議常常在10月份或更晚,在統計截止日期之 前(8月31日)也不能交回就業材料,這部分已就業同學也未被統 計進來。因此,建議适當延長就業數據統計時間節點到當年的10 月底或12月底更科學,能更加客觀準确地反映當年畢業生的就業 狀況。

(二)總體就業率與質量就業率差别較大

根據我校2017年就業質量報告,學校廣告學、酒店管理、資 産評估、電子信息工程、工程管理等專業就業率達100.00%,表 面看,就業率讓畢業生、學校和社會各方滿意,但這個100.00% 是含有人才代理部分的,部分同學實際上沒有參加工作,而是把 檔案托管到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因此,這種就業率應算作總體就 業率。而質量就業率應包含合同就業、簽約、升研、出國讀研、 公務員、基層項目、參軍入伍、自主創業等,總體就業率與質量 就業率差别較大。如會計學院會計學專業2016屆畢業生總就業率 92.11%,質量就業率52.23%,二者相差39.88%;2017屆畢業生總 就業率90.62%,質量就業率65.06%,二者相差25.56%。我們認為 質量就業率能夠更客觀、科學、準确地反映畢業生的實際就業狀 況,讓社會公衆能更直觀的觀測到高校各專業的就業質量狀況。

(三)同一學院,不同專業就業冰火兩重天!不同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不平衡問題比較突出

河北經貿大學對口專業(就業冰火兩重天)3

圖2 會計學院2015至2017屆畢業生專業平衡度趨勢分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作為高校,既要着眼于實現整體的就業率,也要注重各專業的 就業率。我校在實現整體就業率較高的同時,不同專業的就業不平 衡問題也比較突出,這種不平衡表現在:不同學院之間的專業本身 不同帶來的差距之外,同一個學院内部的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人數、 就業人數和就業率的差别也比較大,以總畢業生人數居于前兩位 的會計學院和金融學院這兩個大學院來看,其内部的各專業間相 差甚大,會計學院的會計學專業2017年畢業生人數是629人,審計學專業畢業人數為55人,财務管理專業人數更少隻 有3人,會計學和審計學的總體就業率分别為90.62% 和92.73%,财務管理就業率要遠低于會計學和審計 學,因為隻有1人就業,就業率33.33%(學校就業 質量報告未做體現),金融學院的金融學專業2017 年畢業生人數是324人,投資學、保險學和金融工程 專業畢業人數分别是44、43和38人,就業率分别為87.04%、84.09%、81.58%和79.07%。金融學相關專業和會計學相關專業是我校熱門專業,就業率差别 背後,相關專業的平衡發展也是需要關注的一個重 要問題。

河北經貿大學對口專業(就業冰火兩重天)4

圖3 金融學院2015至2017屆專業平衡度趨勢分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四)自主創業有較大提升空間

教育部強調:讓千千萬萬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力 競相迸發、充分釋放。在這樣的背景下河北經貿大 學創業人數雖填補了空白,但真正實現自主創業的 人數并不多。2015年自主創業3人,占比0.07%; 2016年自主創業3人,占比0.06%。2017年就業質量 年度報告中未分析就業學生中的創業人數,隻是指 出“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數量較少,創新活動規模較 小,層次和水平不高”,因而在“大衆創業,萬衆 創新”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實現我校創業推動就業 也是需要認真研究的一項課題。

(五)慢就業、不就業等新情況湧現

如何實現我校學生充分積極的就業是要持續加強 改善的一項工作。2017年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中指出或拟出國”,不急于就業的占9.92%,有單位接收, 但地點不滿意的占7.63%。總體來看,未就業的主要 原因是就業單位與個人期待不相符、二戰考研等。本 科畢業生沒有接收單位的主要的原因是“自身競争力 不足”和“就業崗位需求與自己專業水平不匹配”。 嶽昌君、周麗萍(2017)通過對2003-2017年期間進 行的八次全國高校畢業生抽樣調查數據顯示畢業生确 實存在有業不就的現象。因此未就業學生的求職 動機、就業觀念、求職競争力和職業生涯規劃能力也 需要教育和引導。

三、高校畢業生就業趨勢路徑探析(一)調整就業數據統計截止時間,完善數據統 計口徑

目前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數據統計截止日期為當 年的8月31日,上文已經分析這并不能準确客觀地反 映該年份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建議适當延長就業數據 統計截止時間到當年的10月底或12月底,這樣簽約與 合同就業的學生的就業材料基本上都可以交上來,并 将就業總體就業率與質量就業量結合起來進行統計公 示,這樣就業統計數據能更加真實全面地反映當年畢 業生就業狀況,增強就業對教育教學的反饋價值,并 對其他有關方面的決策提供有價值參考。

(二)平衡專業發展,提升整體水平

一是加大對弱勢專業的扶持力度。配齊配強師資 隊伍,堅持“用好現有人才,引進急需人才,培養骨 幹人才”的原則,以教學團隊建設為核心,以加快學 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幹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堅持吸 引高層次人才,培訓有潛質教師,在适度擴大師資隊 伍規模的同時,着力調整好師資隊伍結構,按照課程 特色和研究方向配備教學、學術梯隊,建設一支符合 專業建設和改革要求,具有較高的教學科研水平,适 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成果卓 著的師資隊伍,推動各專業平衡協調發展。同時針對 學生就業專業對口度不高的專業,學校應建立健全專業 設置、建設和監測管理機制,增強專業建設與社會需求的良性互動,形成就業與招生的聯動發展格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cf重做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