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太空到底有多危險?火星是一顆類地行星,與地球存在很多相似之處,但是火星沒有磁場保護,所以來自宇宙深處的強輻射直達火星表面,火星表面的伽馬輻射水平約是地球表面的17倍。科學家模拟了一個類似火星的溫室環境,在這個模拟的環境下種植作物,結果發現這些作物的産量大幅度減少。對此,科學家認為即使在火星表面打造類似的溫室,也不足以保護植物免受火星表面緻命輻射的傷害。在溫室條件下植物都沒法正常生存,那人類在外太空長時間飛行後會怎麼樣呢?
宇宙射線可導緻宇航員精神錯亂
為了研究宇宙輻射對宇航員的影響,科學家們做了很多相關的研究。在一些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在執行長時間的太空飛行任務後,宇航員的身體會出現一些變化,如大腦内的神經細胞結構發生變化等情況。
發布在《科學進展》的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設置了一個低劑量的高能帶電粒子的環境,并将一些老鼠放到這樣的環境下。在較高輻射環境下生存了6周後,科學家讓這些老鼠接受一系列記憶測試和有關學習能力的實驗。結果發現,在暴露于高能帶電粒子環境下的老鼠更容易出現神經錯亂,而且這些老鼠大腦内的樹突細胞數量也大幅減少。
對于這一個發現,科學家表示,如果我們人類長時間處于這樣的輻射環境下,對新情況的反應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出現下降,這些處理新問題能力對于未來執行長時間太空飛行任務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可能會喪失決策能力。如未來如果我們要将宇航員送上火星,那這些宇航員飛往火星的時間需要長達數月,在這麼漫長的太空旅行中,其實是充滿了各種未知的風險的,宇航員需要能夠及時應對這些潛在的風險。難道外太空是“地獄”?
在近地軌道執行飛行任務,風險其實是相對較低的。一方面,在環繞地球飛行的近地軌道還有地球磁場的保護,所以與執行深空飛行任務相比(如前往火星等外星球),在近地軌道執行任務的宇航員遭受到的宇宙輻射相對較少。再加上飛船本身也安裝一系列“防護盾”,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這些宇宙輻射對宇航員的影響。
另一方面,在近地軌道飛行時,與地面的通訊可以認為是實時的,即使宇航員出現狀況,我們地面指揮中心還是可以實時進行幹預,而在距離地球達到幾億公裡甚至更遠的宇宙深處,通信延遲帶來的問題不可忽視,當宇航員遇到問題沒法快速做出重要決定時,我們地面指揮中心也無能為力。
宇航員DNA發生神秘突變,科學無法解釋
雖然近地軌道的輻射相對較低,但還是會對宇航員的身體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影響。同卵雙胞胎兄弟斯科特·凱利(Scott Kelly)與馬克·凱利(Mark Kelly)都是NASA的宇航員,科學家飛行,這兩兄弟在執行分别在太空或地球上的不同任務時,他們的身體會出現明顯的差異。
在2015年,斯科特·凱利前往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飛行時間長達340天,而他的雙胞胎兄弟馬克·凱利則留在地球上工作。在這期間,科學家會定期對他們的血液進行測試,在外太空執行任務的斯科特·凱利的血液樣本通過飛船送回地面。結果發現,在太空執行任務的斯科特·凱利有一部分DNA出現了基因突變,但是在返回地球6個月後,有90%以上的DNA都恢複了基準水平,僅僅有7%可能發生了永久變化。
人類或沒法走出地球?
在外太空中長時間飛行,除了會面臨高輻射的問題外,還有很多問題都會影響到宇航員的身心發展,外太空中沒有重力或者微重力,宇航員身體的體液沒法像像在地球表面那樣順利流淌到下肢,導緻大量血液聚集在大腦中。長時間處于這樣的狀态下,宇航員大腦顱内的壓力可能會上升,最後可能會出現神經水腫等問題。
雖然在外太空身體會發生變化,但是這些問題應該不會成為人類走向宇宙深處的“絆腳石”。随着科技的進步,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如我們未來的飛船可能會完全屏蔽這些宇宙輻射,甚至還會帶有人工重力,在外太空執行任務的宇航員可以像在地面那樣生活。這樣的場景,目前隻在科幻片中看得到,但是在未來還是有可能會實現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