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由羅晉、王麗坤、于和偉、鄧倫、胡靜主演的電視劇2019版《封神演義》,已經快要完結。這部收視和槽點齊飛,話題與吐槽的國産神話電視劇。在《破冰行動》開播前,在平靜的4月底和5月初,引起了巨大的觀看風潮。
雖然19版《封神演義》各方面數據不錯,但整體而言還是貶大于褒的。
這部改編自古典名著《封神演義》的神話電視劇,在國産劇《琅琊榜》《海上牧雲記》後時代出現,卻繼承了2013年華策《封神英雄榜》粗制濫造,戲谑經典,迎合時尚終成雷作的古典神話劇。
隻能說可惜可悲可歎可恨,因為歐美史詩奇幻美劇《權力的遊戲》剛剛完結,雖然第八季全世界公認成為史詩級别爛尾之作。但《權力的遊戲》在制作層面(也就是特效水平),仍然是達到了國産劇難以企及的程度。
本來《琅琊榜》《海上牧雲記》後時代,都有了《将夜》,未來《九州缥缈錄》《長安十二時辰》這種制作水平,不斷拉近歐美劇的作品。
拍攝于2017年的《封神演義》,卻是拍攝于2014年《琅琊榜》前時代的國産劇制作模式。
用戲谑經典的魔性改編,加上有些演員的表演達到一定熱度。隻是如此下來,仍然是苦了中國幻想文化改編的影視作品,直到現在,仍未有制作水平,達到美劇《權力遊戲》級别的國産幻想劇。
偏偏中國幻想文化的積累,真的非常深厚。
中國幻想文化從表面上看,有着神話傳說,神仙志怪、民間傳說、武俠仙俠,奇幻玄幻等等各種各樣的劃分。
似乎非常的複雜和混亂,但如果要總結一下,不外乎有幾個最根本的基石。
華夏神話傳說體系
華夏神話傳說,基本能從盤古開天,再到《封神演義》“武王伐纣”前的故事為止。這當中有着太多的神話傳說,故事典故和曆史文化了。如果從時間段上劃分,伯光認為大緻能劃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創世神話
創世神話基本是從“盤古開天”到“女娲造人”為止,這個階段講述的是創世神祇和先天神祗的故事。
這些神祇有一個明顯的現象,他們生下來就是神。按照現在比較“科學”的觀點,他們是屬于7級文明以上的宇宙文明。
創世神祇與先天神祇對于宇宙和地球,還有最早期華夏祖先的認知,主要是從0到1,從無到有,正所謂一切的開始。比如他們開辟了天地宇宙、定下日月星辰、創造人類,真正的萬物起源。
第二個階段:神祗神話
神祇神話則是從“女娲造人”到颛顼氏的“絕地天通”為止,這個階段講述的則則是後天神祗。
後天神祇同樣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他們與創世神祇和先天神祗相比,明顯出現在較晚的時代。或者,他們幹脆就是創世神祇,或者先天神祇的後代。
最為典型的是五帝,不管五帝的劃分到底有多少種,公認五帝之祖的都是軒轅黃帝。而根據已有的資料顯示,黃帝是少典和附寶之子。炎帝是少典和有蟜氏之子等等。
另外,後天神祇明顯已經不是創造宇宙和萬物起源了。與華夏創世神祇和先天神祇的奉獻犧牲更是不同,後天神祇明顯具有一定人類相争的表現。
如黃帝大戰蚩尤,刑天舞幹戚,共工氏與颛顼争為帝,共工氏怒觸不周山,火神祝融大戰共工等等。
伯光認為,後天神祇應該是早期華夏文明,從原始人類部落文明,到城池小國文明的過渡階段。
第三個階段:英雄神話
英雄神話是從“颛顼式絕地天通”,再到《封神演義》前故事為止。
英雄神話裡的英雄,他們天生具有神力,卻并不是神。其實有些資料将五帝時代,也劃分為“英雄神話”裡。
那麼,按照神話大事件的劃分,神祇神話應該是“女娲造人”到“黃帝戰蚩尤”為止。但伯光覺得,黃帝和蚩尤大戰是早期部落文明到小國文明的過渡,再看看神話傳說裡的颛顼氏“絕地天通”。
颛顼氏斬斷了人間和上天的通道,人間的神祇想要輕松上天,明顯就困難了很多。這不但在華夏神話體系當中,導緻後來大量修煉群體‘仙’的出現。而且從早期華夏神話看。
黃帝大戰蚩尤後進入五帝時代,當颛顼氏“絕地天通”後,比如後來治水的大禹,神話裡是大洪水的時候,大禹的父親鲧盜了黃帝的息壤去治水,黃帝大怒後派火神祝融斬殺了鲧。
鲧的屍體三年不腐,黃帝又派火神祝融又刨開鲧的肚子,于是大禹就來到人間。而大禹治水這種事情,典型的是“英雄”的行為。
其它神話典故還有射日的後羿,明顯也是典型的“英雄神話”。即使有後羿與大羿的各種争論,如果按照後來公認後羿和嫦娥是一對的神話,“嫦娥奔月”還要西王母賜予的不死仙藥,這個時間顯然是在颛顼式的“絕地天通”過後。
伯光認為‘英雄神話’是華夏從城池小國,最終成為早期的夏朝和商朝,這種大國文明的過渡階段。
如果華夏神話分為三個階段。
創世神祇和先天神祇創造宇宙天地、日月星辰、萬物起源;後天神祗是确立宇宙、穩定世界、分化萬物;英雄神話則是拯救世界、建立國度、教化萬物。
其實,伯光的劃分一點都不重要,因為華夏神話體系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與西方齒輪般的希臘神話體系相比,華夏神話過于浩瀚和複雜了。
不管是中國自古流傳的神話體系,或者近現代專業或不專業的各種梳理。導緻華夏神話變成了各種彼此相聯,但又頗為矛盾,異常浩大,卻又相當混亂的神話體系。
但華夏神話與韓國因為“文化自卑”而創世,單獨創造一個活了2000年,中間神話典故卻近乎成空白,除了檀君沒有幾個神,幾個人的“神話笑話”檀君神話不同。
華夏神話即使再繁雜混亂、相互矛盾還有很多的重合。但從影視流行文化的角度上看,華夏神話能夠書寫的故事,絕對是數不勝數。
我們有盤古開天,女娲造人這種創世神話。有精衛填海,誇父逐日和大禹治水,這種征服自然的不屈神話。更有炎帝和黃帝的戰争,黃帝大戰蚩尤,這種華夏文明起源的史詩神話。
更不用提,後世網絡小說如《佛本是道》開創的“洪荒流”體系。
華夏神話體系,對于影視流行文化而言,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寶庫。但目前國内影視圈對于華夏神話的影視化、一言難盡。
華夏神話的影視作品,有2006年的電視劇《精衛填海》,2015年吳子牛導演的《大舜》,再到2016年,由黃曉明和宋茜主演的公認神話爛劇《上古情歌》等。
當然,其中涉及華夏神話各個階段,與神話神祇有聯系的影視作品肯定數不勝數。但目前國内十分缺少,那種神話傳說,或者神話體系的‘大’作品。
這個‘大’指的是大公司、大投資、大導演、大明星、大宣傳,大制作,反正資源集中的商業大作。
我們與歐美國家拍攝西方神話的影視作品比較一下。
不管歐美國家曆史上與這些神話有無關系,但拍的流行文化作品确實很多,這裡都不講漫威超級英雄裡,涉及北歐神話的《雷神》,涉及埃及神話的《x戰警之天啟》。
其它埃及神話的還有,2016年的《神戰權力之眼》,2014年克裡斯蒂安·貝爾主演的《法老與衆神》,再到西方神話的起源,2014年巨星雲集的《諾亞方舟:創世之旅》。
其次是希臘神話,自認為是“希臘”“羅馬”文明繼承者的歐美國家,拍攝的希臘神話的作品更是數不勝數。
2011年,當時還不是大超的亨利卡維爾主演的《驚天戰神》,2014年巨石強森主演的《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
2010年的《諸神之戰》,再到2012年的續集《諸神之怒》。如果将時間推前一些,2004年美國還拍過一部,由布拉德皮特等巨星主演,非常著名希臘神話電影《特洛伊》。
至于歐美影視文化涉及希臘神話、埃及神話、西方神話文化元素的更多了。不信,請仔細想想dc《神奇女俠》裡,天堂島人物的衣着打扮,再到《海王》裡的亞特蘭蒂斯。
歐美國家對于西方神話的重視,和衍生的流行文化,體現在方方面面,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進而影響着全世界。
國内或許是影視工業不成熟的原因,或許是其它的原因。華夏神話的影視化,除了上面列舉的幾部電視劇,很少出現歐美國家那種a級大制作。
目前查到較‘大’的作品,2015年有一部電視劇,由張紀中主導,講述黃帝和蚩尤之戰的《英雄時代》。這是張紀中繼《新西遊記》之後拍攝的首部電視劇。
結果到現在都沒有播出,原因未知。後來,張紀中将其剪成一部電影《戰神蚩尤》,同樣沒有上映。
除此之外,2016年4月曾經曝出過一個大新聞,香港大導演杜琪峰執導,韋家輝監制,将要拍攝中國神話的《黃帝大戰蚩尤》電影三部曲,當時的新聞宣傳是:影片預計投資10億,打造成中國的《指環王》式的系列三部曲。
但自從2016年過後,這個項目再沒有任何推進的新聞。
也就是說,如此浩瀚博大的華夏神話,再加上大量網絡小說的“洪荒流”體系。國内除了寥寥幾部不入眼的電視劇,迄今為止,竟沒有一部a級大制作的影視作品。
這樣對于一個原生大文明,并且唯一延續至今的古文明,在衍生的流行文化上,卻做到如此之差。這絕對是一件非常不幸,甚至長期下去,會成為解構華夏文化的一件事情。
有些觀衆肯定表示不信,你絕對是上綱上線了。
現在中國青少年,有多少因為西方星座和流行文化的熏陶,對于希臘神話,西方神話的神祇,故事典故張口就來的。
舉幾個例子,台灣音樂人吳青峰今年上了湖南衛視的《歌手》。第三期吳青峰唱了一首自己寫的歌曲《未了》,來源就是希臘神話薛西佛斯不斷推巨石上山的故事。
伯光不知道别人,反正伯光做為一名自媒體工作者,經常在網上看到漫畫、動畫、遊戲、影視劇,流行文化。甚至國内媒體人和文化工作者撰寫的文章。引用希臘神話某位神的精神,某個神話典故的故事,以此表達自己的觀點。
21世紀是網絡時代和信息時代,流行文化已經是文化軟實力,甚至意識形态主要的傳播方式。最近幾年,古代中國文化和精神大範圍的傳播,大家認為是哪兩部作品。
一部是正午陽光的古裝偶像劇《琅琊榜》,它講了“赤子之心”,一部是2019年春節檔的科幻片《流浪地球》,不講現代主張的集體主義,上映時經常被講的一句話是:
隻有5000年的民族,才能寫出2500年的宏偉計劃。
所以,大家認為華夏神話的影視化,到底重要嗎?
2019版《封神演義》誕生的時代,本來可以做一個類似的嘗試。但是這部電視劇并沒有如此嘗試,未來在《九州缥缈錄》《将夜2》開播之前,國内暫無制作水平特别過硬,可能追趕英美劇的國産古裝大劇。
未來國産幻想類古裝大劇,還需要努力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