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的時間,我走過了大運河山東段大多數地方,于是用自己的鏡頭給大家帶來系列圖文——《行走大運河山東段》,告訴大家一個真實的大運河
最近看到一則消息,國家文物局印發了《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其中世界文化遺産作為跨省市的項目,被重點提及。
大運河堪稱文化的廊道,活态的遺産,流動的曆史。它全長1794公裡,在山東境内就有643公裡,占了三分之一還強。其依次經過山東德州、聊城、泰安、濟甯和棗莊5市,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大運河遺産點的就有南運河德州段、會通河臨清段、會通河陽谷段、會通河南旺樞紐段、小汶河、會通河微山段、中河台兒莊段8段運河河道。
最近大運河線上的省市掀起了“行走大運河”的旅遊熱潮,那麼如果行走大運河山東段,首先要了解大運河在山東境内的遺産點了。大運河山東段内遺産主要有的大運河山東段的遺産點包括臨清運河鈔關、荊門上閘、荊門下閘、阿城上閘、阿城下閘、戴村壩、邢通鬥門、徐建口鬥門、十裡閘、柳林閘、寺前鋪閘、南旺樞紐、南旺分水龍王廟遺址、運河磚砌河堤、利建閘等15處遺産點,也有把荊門上閘、荊門下閘、阿城上閘、阿城下閘四處統稱為陽谷古閘群的說法。如果細分一下地區,遺産點又大多集中在濟甯和聊城市境内。
讓我們按照地市級的行政區劃,分别看看五個地市的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在哪兒,并有哪些特點?
德州由于曆史的原因,黃河之北的大運河大多淤積,河道消失不少,故而德州地區目前隻有南運河德州段被列入了大運河的遺産點。
雖然在申遺點上名字為南運河德州段,實際上大運河的德州段由衛運河和南運河組成。南運河為半地上河,是隋代永濟渠的下遊段,南起于武城縣的四女寺,北至德城區二屯鎮第三店村西北出山東,流程約45公裡。德州的繁榮蓋因會通河通航,在明朝一度成為全國的四大糧倉之一。
聊城聊城境内的大運河遺産點包括會通河臨清段、會通河陽谷段,其主要的遺迹點是臨清運河鈔關、荊門上閘、荊門下閘、阿城上閘、阿城下閘。
會通河始于元朝,是為了解決大運河繞道的問題而開鑿的,是南北大運河的關鍵河段。但是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黃河決口,會通河被損毀部分河道,運河漕糧北上被阻;現存遺址多為明永樂年間重修河道。
明清時期,臨清一度成為山東境内最大的城市之一,運河炒關的收入也成了清政府最大的稅源之一。
會通河陽谷段位于陽谷縣域東部,南起張秋金堤閘,北至阿城下閘北一公裡,全長19公裡。大運河遺産點中的荊門上閘、荊門下閘、阿城上閘、阿城下閘均位于陽谷境内。
泰安大運河在泰安境内雖然不多,但是這兒卻有八百裡水泊唯一遺留水域東平湖,還有大汶口文化發源地的大汶河。
大汶河是山東境内唯一向西流和河流,它流經東平縣戴村壩後又成為大清河,然後注入東平湖。東平湖也是現在京杭大運河依然通航的最北端。
戴村壩建于明代,是京杭大運河沿線重要水利樞紐,位于東平縣城東南城子村附近,大壩橫截大汶河,壩為鑲砌緊密的石結構,石與石之間采用束腰扣結合法,從而把大壩鎖為一體,非常的雄偉壯觀。戴村壩即為了解決京杭大運河經常出現的水位不夠而建,它與南旺分水樞紐是一體的工程。
濟甯大運河在山東境内,濟甯市是最長的,其中還包括了大運河重要水源地山東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濟甯市内的河道有會通河南旺樞紐段、小汶河、會通河微山段,遺迹點也有9處之多,邢通鬥門、徐建口鬥門、十裡閘、柳林閘、寺前鋪閘、南旺樞紐、南旺分水龍王廟遺址、運河磚砌河堤、利建閘等。
大運河是濟甯的母親河,縱貫濟甯全境,濟甯的繁榮也多因為運河,元明清三朝均曾設運河總督河院署于濟甯,而汶上縣南旺分水樞紐工程,是世界運河史上獨一無二的水利樞紐,享有“大運河上的都江堰”、“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美譽;會通河微山段的南陽古鎮可以說是大運河上保存最好的活着的古鎮。
棗莊
大運河自微山縣的韓莊閘後,就進入了棗莊段,雖然台兒莊古城的旅遊名聲在外,但其均為複建的古建築。
台兒莊段古運河,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遺存主要有3千米古運河河道(月河段)、11座古碼頭、960米的古駁岸以及運河水工等,也就是現在的台兒莊古城景區周邊,當然現在也可以說是山東境内大運河旅遊最火的景點之一。
大運河穿越千年的繁華,山東境内的運河上自隋唐,下到明清,甚至于今天,都在發揮着重要作用,如今它又有多處與南水北調東線并線,運河水哺育了山東,也滋養了全國,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中抹上了厚重的一筆。
壹點号老靳行色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