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間測速,是指在同一路段上設置兩個相鄰的測速點,通過測量車輛經過前後兩個測速點的時間來計算車輛在該路段的平均行駛速度,并依據該路段上的限速标準判定車輛是否超速。
區間測速不可能将道路上的每部車均進行拍照再進行對比,一般采用“兩點抓拍”的方法:即在測速開始時,如果有車超速,就會先拍一個照,然後在測速結束時進行測速,并抓拍在此點中超速度車輛,如果兩個點均出現同一部車,就進行時間測算,将預設的距離除以兩張相片拍照的間隔時間,就可以計算其平均時速是否超速。比如,某高速路段兩個測速點之間的距離是120公裡,該路段限速每小時120公裡,車輛如果用1小時或多于1小時的時間跑完,那麼其平均時速就低于120公裡;如果在1小時之内跑完,那它就超速了。
那麼問題來了,有沒有辦法避免被拍照呢?
跟在大車後面行不行?
不可行。首先跟車太近本身就是一種違法行為,更何況現在電子眼還新增了間距拍攝,如果不保持車距的話,另一張罰單已經離你不遠了!此外,跟車距離太近就有安全隐患,加上大車的盲區比較大,緊跟着它們就更加危險了。
先狂飙後慢速行不行?
有朋友可能會想,進入區間測速後狂飙一會,快出去時慢行,這樣一來通過兩個監控點的時間長了,區間測速就不會認定超速了。實際上,這種做法是行不通的,區間測速“上崗”并不意味着其他測速系統“下崗”了,固定測速、流動測速、GPS測速會和區間測速互為補充。在高速公路上,每隔十幾公裡、幾十公裡都有各類測速儀器,一經被拍有超速等違法行為,照樣處罰。
到底如何避免被拍照呢?
躲避區間測速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超速,畢竟超速行駛非常危險,所謂“十次事故九次快”也是這個道理。與其絞盡腦汁地躲避測速,不如規規矩矩開車,既安全又穩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