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李東陽 來源 | 首席營銷官
食品安全的戰火終究還是燃燒到了高端酸奶領域!
号稱酸奶界“愛馬仕”的卡士也翻車了!這不但是這兩天最讓人錯愕的新聞,也是愛馬仕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酵母項目超标60倍!即使對食品安全一無所知的普通人也能想象這車翻得有多離譜。
“賣這麼貴還超标”,這是事件曝光後大衆普遍的表态。不僅瞬間讓其過去宣揚的“無添加”、“原态酪乳” 等多個概念失去了價值,也不禁讓人懷疑這難道就是純粹的營銷噱頭?
自身落難之外,卡士也憑借一己之力摧毀了消費者對整個高端酸奶品類的信任。
網紅酸奶,以貴出圈
貴,是消費者對卡士的第一印象。
在電商平台和線下商超裡,包裝精緻的卡士酸奶的單瓶售價普遍超過了10元,熱銷的0添加原味酸奶1kg裝售價更是達到了33.5元,遠遠超過蒙牛、伊利等行業巨頭。
而此次涉事的高端酸奶“餐後1小時”系列零售價為79元/排(共6瓶),折合13.1元/瓶,同樣是不折不扣的高價酸奶。
對于較高的定價,卡士也引以為傲,還曾在2021年7月的一則營銷文案中以“酸奶中的愛馬仕”自比。
高價的背後除了奶源和冷鍊的客觀因素,在營銷上不遺餘力的消費者教育也功不可沒。
卡士不僅打造了高貴、典雅的品牌形象和獨特的“歐陸風情”品牌文化,還推出了産品原态酪乳、0添加酸奶等概念。在馬士提夫犬的品牌故事裡把典雅、高貴的“卡士文化”傳遞給消費者。
當濃郁、稠白的“卡士奶”被盛在高腳玻璃杯中,呈到消費者面前時,這份口感、優雅、高貴也瞬間定格在消費者的印象中。
甚至為了愛減肥的新中産階級,卡士也做了嘗試,推出了一款名為 “YO KEEP” 的酸奶,标榜着為“型體管理”而生。
貴,也不是卡士的專利,這是大衆對當今酸奶界的普遍印象。
去年就曾有#酸奶為什麼越來越貴#的話題被挂上熱搜。網友們紛紛感歎,超市裡3元以下的酸奶正在變得越來越少。
相反,6元以上的卻比比皆是,部分甚至超過10元、20元。一杯飯後酸奶甚至能比一頓飯的飯錢還貴,真的讓人直呼酸奶喝出了輕奢的感覺。
也正是因為“貴”的标簽,讓曾經普普通通縮在貨櫃的角落毫無存在感的酸奶,走進了年輕人的話題中心。
它們身披華麗外衣,外挂高價标簽,從冷藏櫃裡不起眼的一員到搖身一變走進精品展櫃,活躍在網紅的世界。
比如與卡士齊名的簡愛酸奶同樣主打“無添加”“低糖”“0蔗糖”“清潔配方”等健康概念。
價格自然也和概念匹配。如簡愛一款普通的0蔗糖酸奶4杯裝售價近40元。
還有主打“高蛋白”“營養代餐”的樂純酸奶,标價為119元/6盒,近20元一盒。在宣傳中稱,1杯樂純酸奶成本等于3杯份量生牛乳成本。
而另一個網紅酸奶品牌Blueglass,還曾推出3款應季限定酸奶:牛油果椰子燕麥爆珠膠原酸奶、藻藍蛋白椰子雪燕膠原酸奶,以及藻藍蛋白椰子陽光玫瑰葡萄冷萃酸奶,售價分别高達42元、42元和45元,昂貴程度令人咂舌。
高價格撐不起高品質
面對如此高昂的價格,網友們紛紛發出诘問:高貴的酸奶究竟貴在哪裡?
抛開營銷層面的噱頭,其實乳品行業的成本都十分透明。和普通酸奶相比,高端酸奶的原料成本可能會相對高一些。但有業内人士表示,即便如此一盒普通酸奶的出廠造價約2-2.5元,高端酸奶也就3-6元。
即便是原材料高昂,酸奶的邊際成本也遠低于邊際收益,在産品形成一定規模後,也存在較大的利潤空間。
其實問題還是出在品牌端。
酸奶之所以價格高企是因為其被賦予了“高端時尚零食”和“功能營養産品”的标簽。
一方面,酸奶市場競争十分激烈,每個品牌廠家都在試圖尋找差異化,當低價成為一種常态,高端勢必成為品牌突圍的藍海。
另一方面,作為新興高端酸奶品牌為維持品牌高端形象,往往不願意采取降價或買贈等促銷手段,因而返貨量巨大,導緻線下推廣成本高昂。
最終,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然而高價格并沒有換來高品質。
營銷上,宣稱“用最好的原材料,做最好的酸奶”,極力渲染自身“高品位”;産品上,“原态酪乳”“雙倍蛋白”等标簽終究成了一句空話。
卡士的此次塌房無疑讓消費者向來信奉的“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樸素認知再一次崩塌。
從結果來看,高端酸奶們的高價格指向的并非高品質,而是偏離了航向。
比如去年Blueglass酸奶因發布虛假廣告被罰6萬元。原因就在于将 “超強抗氧化功效”“消除自由基”“對抗炎症”“促進細胞活性”“快速合成彈力蛋白”“清除體内自由基”“具有水潤肌底”“美容養顔”“延緩衰老”“賦予皮膚天然的呵護”等毫無根據的宣傳用語用在了酸奶的功效上。
此外,Blueglass還曾推出含有玻尿酸、膠原成分的酸奶新品,并在文案中打出了“不懼年齡”的宣傳語。稱經過反複研發與測試,輕輕松松喝出Q彈水光肌”,“玻尿酸 膠原蛋白同時補充,雙管齊下,加乘肌膚彈力”。
可事實證明,“高端”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高端也不是漫天搞沒有根據的噱頭,而是沉下心來做産品。
質量不過關,故事和噱頭再精彩也無濟于事。
高端酸奶拿“消費升級”割韭菜
鮑德裡亞在《消費社會》裡說,對現代人來說,消費就和呼吸、吃飯一樣,須臾離不開,甚至是人的存在方式。
和以往社會的貧瘠不同,現代社會是人類從古至今唯一物品“豐盛”的社會。
我們作為身處其中的消費者,不再是從用途上去看待事物,而是從意義上去看,今天已經發展到某些品牌成了中産的标配,如穿着Lululemon去健身的人,家裡大概率有戴森吸塵器,用着戴森吹風機等等。
這便是消費升級社會給消費者帶來的蛻變。
而高端酸奶的出現,一開始就瞄準了處于消費升級之中的新中産。比如卡士就把消費者框選在 28-45 歲的“三高”女性群體,即高學曆、高收入以及高品位。
她們對酸奶的需求不在局限于飯後助消化的基礎功能,從所謂的“型體管理”到“美容養顔”,背後其實是新中産們對品質生活的追求。
與此同時,媒介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ins和小紅書等社交平台,新銳高端酸奶品牌們讓酸奶成為向大衆展示自律、有品質、有儀式感的精緻生活的道具,構築了一個人人向往的品質生活場景。
于是,酸奶也就超脫了本身的使用價值,被賦予了符号價值的意義。
在這個場景裡,決定價格的早已不是價值本身,而是象征的符号在人們心裡的價位。
于是,昂貴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也催生了整個酸奶行業的大量泡沫。
一躍而進的新銳酸奶品牌們也順勢在蒙牛、伊利等傳統奶界大亨構築的護城河裡撕開了一個口子,依托互聯網傳播的巨大營銷能力,以“昂貴”收割了大批粉絲。
然而,如今在昂貴裡内卷的高端酸奶品牌們讓消費者“買不起”的同時,也讓人越來越“看不懂”。
不僅面對着“收割智商稅”的質疑,也在一次次的翻車事件裡搖搖欲墜。
一次酵母超标讓我們發現卡士其實在新消費的浪潮裡裸泳,當浪潮退去,到底還有多少高貴的酸奶在裸泳?
這個問題終會有答案!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