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專碩值不值得讀?今天看到一個消息,多所高校官宣延長專碩學制一般專業碩士是2至2.5年,現在也和很多學術型碩士一樣了,延長到3年而這,也讓我想到了我們當年讀專碩的同學,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三年的專碩值不值得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今天看到一個消息,多所高校官宣延長專碩學制。一般專業碩士是2至2.5年,現在也和很多學術型碩士一樣了,延長到3年。而這,也讓我想到了我們當年讀專碩的同學。
在我剛考上研究生的那會兒,我還不知道我們這個專業也有“專業型碩士”。我的讀研道路比較順利,那會兒報名人數也遠沒現在這麼多,導師也很熟悉,似乎稀裡糊塗就讀了研究生。
後來上課了,班裡有一批同學跟我們一起上課,這時我才知道,原來他們是專業碩士。其實我們大部分上課都在一起,吃住也在一起。但他們會有一些别的的課程,比如因為偏向對外教育,他們會有很多英語專業課,他們的英語普遍還比我們強一點。
但是,我們慢慢就感覺到不一樣了。比如學術型碩士,是不用繳學費的,但專碩需要;有些獎學金學碩可以申請,他們也不能。其實我們平時真的感覺不到多少不同,看着差不多的書,寫着差不多的文章,但關鍵時刻的一點點差别,卻又分明地寫着:我們不一樣。
我有位好朋友K,他比我小一屆,但因為專碩隻有2年,所以我們一起找工作。我們一起投簡曆、一起面試,但他卻比我多一層苦惱:他總要跟HR解釋他這個“專業型碩士”到底是幹什麼的,那會兒專碩還沒有今天那樣為人所熟知。在HR皺着眉頭看簡曆的時候,他還要補一句:我們這個專碩考研分數線和學碩差不多。
這似乎成了他的一種心結,他似乎總是覺得專碩要“低人一等”。盡管專碩和學碩一切都差不多,連分數線都差不太多,卻因為幾個字的區别,他總要多一些負擔。
但事實上區别有多大呢——K今天和我在同一家單位上班,從所在部門看,他的發展前景可能比我還好一些。
我倒并不隻想強調專碩就是委屈,和學碩沒有區别。而是從我的個人經曆出發,專碩似乎還需要更加突出區别和特色,讓學生知道自己這個專業的特色和區别,能真正感到自己“不一樣”,而不隻是獎學金和學費的不一樣。
其實專碩也并不容易考,很多學生都是跨專業考研,K就是這樣。隻是他覺得自己“基礎不行”,怕導師看不上,選擇了偏向應用的專碩。既然偏向應用,那麼專碩理論上需要有更高的區分度,比如一些更系統的專業實習機會。
但不得不說,要給專碩這個相對新生的事物多一點點耐心。比如K,實習我們也是一起找的,他遇到的波折不少。可是,如今的情況就好很多了,主動到高校來對接的企事業單位不少,還可以由學院統一幫忙解決實習了,這也和“應用型”的本義是符合的。
還記得我和室友說,“原來我們也有專碩。”室友瞪大眼睛,“怎麼沒有啊?你把錄取名單往下拖,再往後翻,就是他們的名單。”往下拖、往後翻,這就像一個隐喻一般,仿佛專業碩士的“地位”。
這樣真是沒必要,也不符合設計這個培養模式的初衷。所以現在一些學校延長專碩的培養年限,可能也是出于提高培養質量的初衷,希望專碩能有更加過硬的口碑。
無論是怎麼延長也好,縮短也罷,關鍵還是讓專碩的特色突出出來。2020年專碩招生就已經占到了碩士招生規模的60%,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如何,很大程度就取決于專碩的培養質量和就業前景。
再說回K。幾個月前,學校的一位老師組了一個局,我和K都去了。一進門,我和老師開始寒暄,說完他就轉頭向K,問他的導師是誰,K說:“老師,我讀的是專業碩士,我叫……”他回避了導師的名字,似乎是專碩“師門屬性”不強,導師和學生聯系不那麼緊密,不值得多說。
老師接過話去,“哦哦,我記得你,你總來教研室問問題。”老師說得沒錯,K就是那位很努力的學生。也希望每一位努力的專碩學生,都不被辜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