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五保戶,即:農村中沒有勞動能力也沒有經濟來源的老、弱、孤、殘的農民,其生活由集體供養,實行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孤兒保教)這五保,享受這五保待遇的家庭稱為“五保戶”。五保戶也是國家為了保障這類人群的基本生活而實施的對這類人群的一種補助。
在農村裡,普遍的五保戶大多是老人,也有極少數的未成年人。五保戶老人多數又是無兒無女無伴侶,沒有法定贍養人的老人。如果有法定贍養人,那就不能申請為“五保戶”。
從前文中我們也可以了解到了,雖然五保農民沒有經濟來源收入,也沒有親人陪伴,但是他們的基本生活,比如衣食住行、醫療喪葬基本都是有着落的,國家保障了五保戶的基本生活。2006年3月1日正式施行了新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這個新的條例更加完善了農村五保保障制度,做好農村五保的供養工作保障其基本生活。
國家對五保戶落實的相關政策以及各地的實際執行,讓孤苦無依的農村五保戶的生活有了保障,不用擔心沒有收入來源,不用擔心生病沒錢治病等等。
按理說,五保戶老人無兒無女孤苦無依,每天都是一個人生活,而不似别人家燈火闌珊、人口興旺、一大家子其樂融融的景象。即使逢年過節也是獨自一人吃飯,雖然有國家的補助,但是生活上肯定是不如有兒有女的家庭那樣順心舒适的。
但是如今,在很多村裡,我們發現五保戶生活的幸福指數還是挺高的,甚至有些有兒有女的獨居老人也不禁羨慕五保戶。五保戶老人生活得比有些有兒有女的農村老人更好?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一、五保戶的收入比較穩定
他們不要擔心因為沒有經濟來源而不能正常生活,國家對五保戶的補貼政策包含了他們正常生活的各方各面,有了國家管吃管住,生病看病住院不花錢,去世了國家還負責給其安葬。
除此,五保戶還享受國家的補貼,并且五保戶補貼在農村的各項補貼中是比較高的,比低保等還要高。一般都規定,五保戶的補貼标準不得低于當地低保的1.3倍至1.5倍。
除此之外,政府還會經常給五保戶發放一些生活必需品,節日活動還會有些慰問金。養老還可以免費住集體養老院,去醫院看病不用花錢等等。并且,對于獨居的五保戶老人,如果房屋破舊還可以優先參加危房改造。村幹部對五保老人也是比較照料的。
因為五保戶是國家贍養,所以在五保戶去世後,他們留下的個人财産,如銀行存款、房子、田地等其他财産,都收歸于村集體。
二、無兒無女無壓力,操心少
因為五保戶無兒無女,雖然沒有下一輩的貼心照料,但同時他們也不需要操心下一代的事情。心理壓力少很多,經濟壓力也少很多。在有些農村地區,彩禮價格高,當地的适婚青年因為家庭條件的原因而沒有合适的婚嫁人選,所以也給長輩帶來了壓力,甚至有很多六七十歲的還在做苦力活。
對于已經組建家庭的孩子,做父母的依舊為下一代操勞,有些還要帶孫輩,有些還在繼續勞作補貼下一輩。而五保戶自由自在一個人,沒有牽挂,不用為下一代操勞,自然也沒有其他的生活開銷,所以生活還是挺舒服自在的。
國家給五保戶提供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條件,解決了五保戶的擔憂,為五保戶提供了全面的生活保障。當然,這也有利有弊,五保戶缺少了親情的關懷,沒有至親關愛的慰問。
其他非五保戶老人,可能為了謀生而比較操勞,但是他們回到家,能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有愛的地方才是家,才是心靈的寄托之地。一個人住的地方隻能稱為房子,是沒有溫度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