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遊列國詳細介紹?孔子周遊列國,是他生命中最為落魄的一段歲月,不但被人稱作為“喪家之犬”,還曾經被圍困斷糧,甚至差點丢了性命這段經曆,應該是孔子最為不堪的回憶,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孔子周遊列國詳細介紹?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孔子周遊列國,是他生命中最為落魄的一段歲月,不但被人稱作為“喪家之犬”,還曾經被圍困斷糧,甚至差點丢了性命。這段經曆,應該是孔子最為不堪的回憶。
然而孔子周遊列國14年,去的最多的卻是衛國。這是什麼原因呢?
孔子開始東遊的時候是五十五歲,那一年是公元前497年。擔任魯國的宰相,在他的幫助下,魯定公治下的魯國出現了短暫的政治修明。這讓齊國感到了恐懼,便采用犁組的計策,向魯國贈送了八十名女樂。
季桓子接受女樂後,一連三天,不肯辦理政務,季桓子接受了女樂,君臣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開始與季氏出現不和。
不久,魯國舉行郊祭,按照慣例,祭祀之後大夫們都會得到一份祭肉,可這次孔子卻沒有孔子。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魯國,到外國去尋找出路,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旅程。
孔子離開魯國時,曾作《去魯歌》一首,歌曰:“彼婦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之谒。可以死敗。優哉遊哉。維以卒歲。”
孔子離開魯國的第一站就是去了衛國,住在子路的大舅哥顔濁鄒的家裡,而且一直住到第二年。這時孔子已經五十六歲。
衛靈公非常尊重孔子,聽說孔子住在衛國,便給他送來粟米六萬。過了沒有多久,有人向衛靈公誣陷孔子,衛靈公便派人帶着兵仗護衛孔子。孔子唯恐得罪衛君,住了十個月,便離開了衛國,前往陳國。
在路過衛國的匡地的時候,孔子被匡地人誤認作陽虎,把他拘禁了五天。因為陽虎曾經對匡地施行過暴力,而孔子的相貌又與陽虎相似。孔子便讓随行人員向衛國的臣屬甯武子請求解救,消除了誤會,孔子才被釋放了出來。
在子路治理的蒲地住了一個多月,孔子又返回衛國,住在衛國大夫蘧伯玉的家中。
衛靈公的夫人南子聽說之後,派人對孔子說:“來到衛國而又想與我們國君建立交情的各國君子,必定前來見我。我希望也能見到你。”
孔子起初還婉言推辭,後來迫不得已,便入宮去見南子。
南子非常美貌,姿色妖娆,過去曾經與宋朝通。孔子進門以後,面向北方,俯首跪拜。南子回禮,環珮撞擊,叮咚作聲。
孔子與南子隔着紗簾互相見面以後,便出了内宮。過了一個多月,衛靈公與南子同車而行,宦官雍渠在右首陪坐,讓孔子坐在第二輛車上,大搖大擺地走過街市。孔子羞愧不堪,便離開衛國,前往曹國。
不久,孔子又離開曹國,前往宋國。他與弟子在大樹下演習禮儀的時候,宋國的司馬桓魋打算殺害孔子,便将大樹砍倒。
于是,孔子換上平民的服裝,經過宋國,前往鄭國,途中與弟子失散。孔子獨自站在外城東門前面,有一個鄭國人對子貢說:“東門有一個人,他的前額象帝堯,後頸象臯陶,肩膀像子産,然而由腰部以下比大禹還相差三寸,他那憔悴而又頹喪的樣子,就像一隻喪家之狗。”
子貢以實相告,孔子欣然歡笑着說:“說到形體相貌,那并不重要。至于說我像一隻喪家之狗,的确說得不錯!”于是,孔子前往陳國,在司城貞子的家中住下。
孔子五十九歲時,由陳國經過蒲地,适逢公叔氏率領蒲人叛亂,蒲人又将孔子拘留。蒲人害怕孔子弟子公良孺勇猛且善于搏鬥,便對孔子說:“如果你不前往衛國,我們就把你放了。”孔子向蒲人立下盟誓,蒲人便将孔子放出東門,而孔子卻又前往衛國。
子貢說;“連盟誓也可以背棄嗎?”孔子說:“這是在受到别人要挾的情況下立下的盟誓,神明是不認可的。”
衛靈公聽說孔子來了,便前往郊野迎接。他問孔子:“可以攻打蒲地嗎?”孔子回答說:“可以。”衛靈公說:“我國的大夫認為還不可以攻打。現在的蒲地,是衛國防禦晉楚兩國的前哨,恐怕還是不攻打的好吧?”
孔子說:“那裡的男子有死守蒲地的決心,那裡的女子有保衛西河的意見,我是主張讨伐的人,隻不過是與公叔氏共同發動叛亂的四五個人。”衛靈公口頭上回答說“好”,卻并不發兵攻打蒲地的意思。
晉國的佛肸擔任中牟邑長官。趙簡子攻打範氏和中行氏,讨伐中牟。佛肸反叛,派人去叫孔子,孔子打算前往,子路很不高興,孔子終未成行。
孔子準備西行去見趙簡子,來到黃河岸邊時,卻聽到了趙簡子将窦鳴犢與舜華二位賢大夫殺害的消息。孔子面對黃河,歎息着說:“浩蕩的黃河之水真是壯美啊!我不能渡過黃河,這是命運的安排。”
子貢說:“您說的是什麼意思?”孔子說:“窦鳴犢與舜華兩人都是賢明的大夫,在趙氏尚未得志的時候,由于任用了他們二人,才得以執政。趙國之所以治理得好,這是鳴犢的功績。殺害鳴犢而聘請我,我孔子為什麼要去?焚燒了樹林打獵,麒麟就不會來;傾覆鳥巢毀壞鳥蛋,鳳凰就不會飛翔。鳥獸都厭惡那些傷害其同類的事,何況君子呢?君子不願意損傷自己的同類,所以我才這樣說。”
于是又作《将歸操》:“翺翔于衛,複我舊居;從吾所好,其樂隻且。”并鼓琴而歌。大意就是:還是在衛國自由自在地遨遊,回到我的故鄉去吧。按我自己的意思行事,這才令人有許多快樂。
于是孔子又返回衛國,在蘧伯玉的家中住下。後來,衛靈公向孔子請教作戰的陣法,孔子回答說自己沒有學過。第二天,衛靈公與孔子談話,看到大雁飛過,便仰頭觀望,并不專心聽孔子講話,于是孔子離開衛國,又一次前往陳國。
孔子六十歲時,住在陳國。這一年秋季,季桓子病重,便對兒子季康子說:“我死後,你肯定會做魯國的宰相。做了魯國的宰相後,你一定要召回孔子。”
季康子繼位以後,打算将孔子召回。公之魚卻說:“以往我們先君不能夠始終任用孔子,遭到諸侯的譏笑。現在要是又不能夠始終任用他,這就要再一次被諸侯所笑話了。”
季康子說:“然而,我們把誰召回來更合适一些呢?”公之魚說:“一定把冉求召回來。”因此,季康子便派遣使者去召冉求。
在冉求準備啟程的時候,孔子說:“魯國人将冉求召回去,不會隻是委任他一個無足輕重的職務,而是準備委以重任的。”就在這一天,孔子發出了“歸去吧,歸去吧”的感歎。
孔子六十一歲時,由陳國前往蔡國。六十二歲時,由蔡國前葉邑,葉公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辦法。不久,孔子又返回蔡國。有子路向長沮、桀溺詢問津渡等各個篇章記錄的史事。
六十三歲時,孔子在陳國和蔡國一帶活動。楚國派人延請孔子,孔子準備前去回拜答禮。陳、蔡兩國的大夫計議說:“如果孔子被楚國所任用,陳國和蔡國就危險了。”陳、蔡兩國就共同調集步兵,把孔子圍困在野外。
孔子在陳地遭受圍困的時候,曾經斷糧七日,但是他仍然堅持為弟子講授學業,毫不懈怠。孔子讓子貢到楚國求助,楚昭王發兵前來迎接,此後孔子才得以脫身。
楚昭王準備把七百裡書社之地封給孔子,楚國令尹子西從中阻撓,楚昭王這才作罷。不久孔子便由楚國返回衛國。
孔子六十四歲時,仍住在衛國。在此之前,衛靈公的夫人南子與宋朝通奸,衛靈公的太子蒯聩欲殺掉南子,沒有成功。太子蒯聩逃亡宋國,衛靈公把蒯聩的同黨盡數驅逐。
及至衛靈公去世,蒯聩的兒子衛出公辄即位。蒯聩打算回國,衛出公不願意發兵抵制蒯聩,諸侯也屢次就蒯聩之事責備衛出公。衛出公打算任用孔子來治理國政。
子路問孔子:“衛君等着您去治理國政,您準備首先去做哪一件事情?”孔子說:“果真如此,我就先來糾正衛國的大義名分!”子路說:“您的迂腐竟然已經達到如此地步!您又如何能夠糾正?”因此子路便在衛國做官。
孔子六十六歲時,夫人亓官氏去世。過了整整一年,孔鯉還在哀哭。孔子聽見哭聲就問:“是誰在哭泣?”門人說:“是孔鯉。”孔子說:“嘻,他也太過分了。”孔鯉聞言,便不再哭泣。
六十八歲時,孔子住在衛國。冉有擔任了季孫氏的将領,與齊國軍隊在郎地作戰,打敗了齊軍。
季康子問;“你的用兵之道,是學習得來的呢,還是天生就有的呢?”
冉有說;“我是從孔子那裡學習來的。”
季康子說:“我打算召孔子回國任事,你看可以嗎?”冉有回答說:“如果準備召用孔子,就别讓小人居中離間,這就可以了。”
于是,季康子帶着禮物去迎接孔子。孔子回到魯國,從而結束了他長達14年的周遊活動。魯哀公請他住進賓館,向孔子請教治理國政的辦法,但終究不能夠任用孔子。
孔子自衛國回到魯國途中,寫下《猗蘭操》一首,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之子于歸,遠送于野。
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無所定處。
世人暗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将老。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采而佩,于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貿,荠麥之茂。子如不傷,我不爾觏。
荠麥之茂,荠麥之有。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漢蔡邕在《琴操·猗蘭操》條目下注說:“《猗蘭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曆聘諸侯,諸侯莫能任。自衛反魯,過隐谷之中,見芗蘭獨茂,喟然歎曰。”
詩的前三句是蔡邕在《琴操》中引述的孔子原作,後四句據說是韓愈補錄的轶文。看來這首詩在流傳過程中已經失去其完整。
我們可以把《猗蘭操》看作是孔子對14年周遊經曆的總結,其中有對世态的失望,更有一種生不逢時的慨歎。
最後歸結到一個“操”字,操,操守也。蘭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稱,蘭花的操守,不也正是君子所當堅守的節操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