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之謎(203)|| 李白在哪些詩中寫了他對蜀中故鄉的思念?
李白的思鄉詩較多,除去泛義上的鄉思詩外,比較明确指向思念蜀中故鄉的詩有以下數首:
《渡荊門送别》:“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此為李白二十五歲出蜀時,船出三峽,面對遼闊荊楚大地時的感慨之詩。很明顯,詩中的“故鄉水”即是伴随他的“行舟”而行的來自故鄉的流水。流水有情,送君千裡;前程浩闊,流水相随;流水無盡,思念無終。
《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寫這首詩時,李白二十七歲,困于揚州旅舍。此時李白離家三年,身上所帶銀兩已經被他的慷慨豪放耗盡,又身染疾病,更重要的是,他好像現在才會想起自己蜀中的老家,想起他“别匡山”離家出蜀的原因。語淺情深,個中味道,李白自知。
《秋夕旅懷》:“涼風度秋海,吹我鄉思飛。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目極浮雲色,心斷明月晖。芳草歇柔豔,白露催寒衣。夢長銀漢落,覺罷天星稀。含悲想舊國,泣下誰能揮。”這是《靜夜思》的姊妹篇,也是《靜夜思》的詩意诠釋與情感延續。
《淮南卧病書懷寄蜀中趙征君蕤》:“吳會一浮雲,飄如遠行客。功業莫從就,歲光屢奔迫。良圖俄棄捐,衰疾乃綿劇。古琴藏虛匣,長劍挂空壁。楚冠懷锺儀,越吟比莊舄。國門遙天外,鄉路遠山隔。朝憶相如台,夜夢子雲宅。旅情初結緝,秋氣方寂曆。風入松下清,露出草間白。故人不可見,幽夢誰與适。寄書西飛鴻,贈爾慰離析。”這首詩與上面兩首詩的寫作時間較近。李白不僅思念家鄉,還思念他蜀中的恩師趙蕤。原因很簡單,李白是帶着濟世之志離開家鄉的,幾年輾轉,“功業莫從就,歲光屢奔迫”,遂憶及故鄉的前輩先賢,作書遣懷,以“慰離析”。這首詩既是故人之思,也是故鄉之思。
《送郄昂谪巴中》:“瑤草寒不死,移植滄江濱。東風灑雨露,會入天地春。予若洞庭葉, 随波送逐臣。思歸未可得,書此謝情人。”據《羊士谔詩集》說,有詩題雲《乾元初嚴黃門自京兆少尹貶巴州刺史》,詩下注:時郄詹事昂自拾遺貶清化尉,黃門年三十餘,且為府主,與郗意氣友善,賦詩高會,文字猶存。好友被貶谪到巴地,那正是自己的故鄉所在。送友人,亦遣“思歸未可得”的思鄉之情。
《郢門秋懷》:“郢門一為客,巴月三成弦。朔風正搖落,行子愁歸旋。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煙。”“郢門”即荊門,那是李白的出蜀之地,也是李白流放夜郎的必經之地和遇赦之地。個中感慨,詩短情長,故詩中景色,人何以堪。
《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李白這首寫于晚年的思鄉之詩可謂情深意濃,大有蕩氣回腸之感。源于異鄉的杜鵑花想起蜀中的子規鳴啼。那時時回響在夢中、回蕩在心裡的叫聲令人腸斷情迷。之所以如此,一生的漂泊都在路上,都在異鄉,都在不能回歸的斷腸時刻。而這樣的時刻既是他生活的常态,又在他無限失意的晚年,不能自已的此時。思鄉之情泛濫于一遍遍反複的字句之間。
此外,李白還在很多詩中寫到了“峨眉”,李白對峨眉山的追憶、思念以及歌吟,實則是對蜀中故鄉的深情懷想。比如《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裡長相随。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我似浮雲殢吳越,君逢聖主遊丹阙。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蜀僧——峨眉山——峨眉月——故鄉,正是源于這條情感線索,将詩人的意緒一步步牽引至蜀中故鄉。
(待續;講李白我是認真的;版權所有)
文/趙 斌 圖/譚昌永、蔣戈
李白故裡,四川江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