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一年(1672年),康熙帝的第五個兒子出生,因為前面四個皇子均早殇,康熙帝對這位皇子非常重視,賜名保清(乳名),按封建禮法,早殇的皇子皆不序齒,故保清成為了實際上的皇長子,他在之後改名胤禔,即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納喇氏在宮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不過數年之内就由庶妃(内宮對除内廷主位外的妃子的通稱,通常自嫔以下即是庶妃,沒有什麼地位)而晉封為一宮主位的惠妃,更成為當時冊封的四妃之首。然而這對母子之後的命運卻是曆經坎坷,惠妃親眼見到紫禁城内的禍起蕭牆,見到自己的兒子因獲罪而被永遠圈禁。
惠妃納喇氏,滿洲正黃旗人,正五品郎中索爾和女,清康熙帝妃嫔。納喇氏初為庶妃,康熙九年生皇子承慶(殇),十一年生皇長子胤褆。清代史料筆記《永憲錄》等史書記載說,惠妃納喇氏是康熙朝權臣納蘭明珠的妹妹,大詞人納蘭性德的姑母,但也有不少學者提出質疑。康熙帝剪除鳌拜後,明珠和索額圖登上了清朝的政治舞台,并在之後十數年中左右着清廷的政局,并受康熙帝倚重。此時的納喇氏柔澤大氣,秉性初純,因姿容秀美被選入宮中為庶妃。并在康熙九年生下皇子承慶,但這位皇子在一歲之時就早夭而亡,在此之前,康熙帝的前三位皇子也已早殇,皇嗣凋零令康熙帝也憂愁不已。直到兩年後的康熙十一年(1672年)冬,康熙帝的第五個兒子保清(乳名)出生,對于這個即位十多年來第一個活下來的皇子,康熙帝特加重視,為其取名胤禔,為皇長子,稱大阿哥。大阿哥的生母納喇氏在之後的短短八年之中更是由無地位的庶妃到嫔位、妃位,成為了當時冊封的四妃之首,同榮妃以太後旨協助皇後處理六宮諸事。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行宮,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衆,暴戾淫亂”的理由,宣布廢除太子胤礽。這一決定立時引起軒然大波,諸皇子阿哥也開始對嫡位蠢蠢欲動,開始明争暗鬥。大阿哥胤褆雖然是庶長子,但因不是嫡子而不受重視,故而一直郁郁不得志,這次的廢除太子之舉讓大阿哥胤禔又看到了自己奪得大位的希望。康熙帝在廢除太子胤礽後,以胤禔為皇長子之故特加器重,并讓他負責監視允礽,也正是這一決定直接導緻了胤禔在四面高牆中度過自己的餘生。為了永除後患,徹底推掉擋在嫡位之前的絆腳石,胤禔竟向康熙帝提出殺死胤礽,還說若父皇不忍,則自已願意代勞。這樣的言語讓一生以孝治天下康熙帝勃然大怒,康熙帝一再斥責胤禔,指出其殺弟之念:不谙君臣大義,不念父子至情,天理國法,皆所不容。
接着皇三子胤祉告發胤禔與蒙古喇嘛巴漢格隆合謀魇鎮(用咒語和法術鎮壓降伏邪祟的一種巫術)廢太子之事,康熙皇帝對胤禔所作所為極為氣憤,宣示其為亂臣賊子。接着下令奪胤禔郡王爵并在府第高牆内圈禁起來,還對負責監守胤禔的官員下了一道嚴谕:"如果誰玩忽職守,将遭到誅滅九族之災!。"這一年胤禔剛剛三十七歲,從此他過上了隻有四方天的生活。雖然自己被高牆圈禁,但胤禔的子嗣繁盛,共有一妻九妾,一生共育有十五子,十四女,共二十九個子女。這二十九個子女中,有近二十人是在圈禁後出生的,可見雖然被圈禁于府,但他的待遇不會太壞,雖然被革去王爵,但依然能享受到皇子的待遇。胤禔被囚禁在高牆内達二十六個春秋,直至雍正十二年被幽死,終年六十三歲,其子弘方為奉恩鎮國公。
而惠妃在雍正帝即位之後搬入了養子八阿哥胤禩的府中榮養,但這樣的安穩日子并沒有過多久。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胤禩被雍正帝革去王爵,罷一切差使,并革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改其名為“阿其那”(滿語意為:不要臉),僅僅數月之後,胤禩即郁郁而死。六年之後的雍正十年四月,惠妃納喇氏壽終,奉安于景陵妃園寝,終年七十歲,屬長壽善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