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前20年懵懵懂懂,後20年哆哆嗦嗦,中間這30年或者40年要麼為名,要麼為利。
懵懵懂懂的前20年,我們捧着書本,想不到自己也會成為俗不可耐的俗人,為名為利的30年,我們想不到耄耋之年會是怎樣的無可奈何。
什麼未來啊、什麼籌謀啊、什麼夢想啊………,道理人人都懂。可日子就是繁忙、庸碌、瑣碎,瑣碎得忘了夢想,庸碌得忘了籌謀、繁忙得忘了未來。
都說站在未來看當下,可落到現實又有幾人能看清?
1
近幾年,老齡化與少子化這兩個詞出現的頻率特别高,不僅頻率高,還成為媒體樓市論的重要依據:
唱空樓市的憨皮指着老齡化和少子化,拿出種種數據力證房多人少是趨勢,急赤白臉的告訴大家,房要塌、人要窪,可以躺平等待啦;
唱多樓市的憨皮指着老齡化和少子化,拿出日、美、韓大城市人口數據力證大城市虹吸趨勢,得意洋洋的告訴大家,房是寶、人是草,哪裡有錢哪裡跑;
他們為了賣房,滿心滿眼都是房子。
自然就看不到這‘一老一少’對産業、對經濟、對政策、對生活産生的影響深遠而宏大。他們更看不到這“一老一少”對每個人生活的影響,尤其是養老金。
文章看到這裡,肯定有人不屑。指着下面的數據告訴我,退休的大爺大媽不僅工資年年漲,連福利都漲了,你少在這裡危言聳聽。
回望過去,确實如此。
退休人員已經連續19年工資上漲了。人力保障和社會資源會議上,再次明确從2022年3月開始,退休人員包括養老金、工傷、失業保險待遇提高。漲工資對象為為2008年12月31日前已經辦理退休手續人員。調整水平以當地基本工資水平為準。
你瞧,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每年上漲4%-10%的幅度真讓996幹飯人無地自容。
不過話說回來,養老金的上漲确有平衡物價上漲的因素,但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改革開放初期,人口出生量高、就業人口多、養老金規模不斷增長,而領取養老金的比例相對較少。
說簡單直白點,就是10個年輕人交錢、1個老年人花。
很多朋友看到這裡,就會嘀咕:啥意思?我們交的錢,供養廣場舞大爺大媽嗎?
是的。
下一代供養上一代,現在的年輕人供養已經退休的大爺大媽,咱們老了,由咱們的下一代供養着,如此循環周而複始就叫做先收現付制,是我們現行養老金制度的唯二之一。
時間推演到現在,随着人口結構的變化,已經不是10年輕人供養1個老年人了,而是6-8個年輕人供養一位退休人員(據國家統計局,近30年來,中國老年人口撫養比已增長至17.8%。這說明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要負擔約17.8名老年人,也就意味着1名老年人需要約6個勞動年齡人口來負擔)
換句話說,年輕人必須是老年人的N多倍,上一輩才能持續的薅下一輩,一但下一輩人口基數減少,上一輩的大爺大媽又賊拉命長,先收現付制度就完犢子了。
咋了?沒錢了呗!好巧不巧,咱們現在正是這種情況。
首先、出生人口持續下滑。
過去中國人口從8億到10億,花了12年;從10億到12億,花了14年;從12億到14億,花了24年,在以此時間和人口下滑的比例速度推算,人口将于2024年達到14.5億的峰值,其後大幅回落。
暫無官方權威的數據預測,各機構預測大緻數據是:
2050年中國人口将較2022年減少9%,2075年将較2050年減少22%,2100年将較2075年減少25%,即降至約7.5億。
我們曾經有三次嬰兒潮,很可惜,因為長期堅持計劃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一家一個孩,現在的育齡女性大幅減少,我們的第四次次嬰兒潮消失了。
再回看七八十年代作為的生育标語,竟是如此的諷刺和好笑。
第四次嬰兒潮沒有了,第一波老齡潮卻來了。
其次、老齡化持續加劇。
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到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數據來源:七普)。
預計2057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達4.25億人的峰值,占總人口比重32.9%-37.6%。
也就是說,每10人裡面有4個是60歲以上的老人,每5個人裡面就有2個是60歲以上的老人。
2022年距離2057年還有35年,試問,再過35年,你多大年紀?這十分之四的比例是否包括你呢?
老齡化不僅是60歲以上的老人在增加,還有壽命也在延長,2020年已上升至77.3歲,預期2030年将達到79歲,2040至2045年間将進一步上升到81歲。
如果到2035年你還能滿地蹦跶,看見異性内心暗爽,恭喜你終于薅上羊毛,大約會有兩位年輕人在供養你了。
預計2050年老年供養比突破50%,意味着每兩個年輕人需要撫養一位老人。(數據來源:人口統計局。)
你看,之前是6個年輕人供養一個老人,未來是2個年輕人供養一個老人,供養的年輕人在減少,老年人卻又多又命長。薅羊毛開始費勁了。
2
回看前文的那句話:站在未來看當下。
關于未來,前文已經把話挑明了,可以薅羊毛的年輕人不夠用,不是不給你養老金,是羊太少薅秃毛也就那麼多。
賺錢的年輕人變少,花錢的老人卻變多,心有餘而力不足,懂麼!
先不說2050年這30年後的事情,就說眼下各個地方城市養老金能收支平衡的都很少。
我看到數據都很驚訝,反複查看才确認:中國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僅有8個省份的養老金征繳收入大于支出。
除了上述8個省份能做到收支平衡,其餘省份都是财政補貼,如果不計算财政補貼的數額,2021已經出現了高達-1321.09億元的當期赤字。2021年,我國養老第一支柱——基本養老金,缺口達到7000億元(數據來源:社科院)。
各個省份的情況就是分化,窮的窮死,富的富死。
面對這種情況怎麼辦?劫富濟貧啊!
中央把錢收齊,再分撥到各個省份,這就是現行的中央調劑制度。
以2019年為例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餘5萬億元,其中廣東省結餘最多,有1萬億,最可憐的東北三省合計結餘0.11億,調劑之後各個省份養老金都有着落。
可到了2035年結餘的錢花光了,能從盈餘省份手裡調劑出來的錢給虧空省份,但是數額能有多少誰也不知道啊!
瞧見沒有,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未來是個什麼情況呢,打個比喻,或許不準确卻便于理解。
家裡的餘糧僅能堅持10年,沒辦法啊,就隻能将高産大戶家的糧食騰挪給虧空的家庭,讓大家都有得吃别餓死,可問題是糧食就這麼多,人人都吃就意味着要從吃米飯變成喝米粥,湊合着不餓死。
那麼,問題随之而來。如果未來養老金減少,你願意降低生活質量嗎?降低生活質量,能維持老去的憨皮有尊嚴地活着嗎?
這些問題,在當下必然不會有答案。
唯一可以預見的結論就是:養老金持續上漲的情況不可持續,或者說養老金與物價上漲的比例大概率會失衡。
養老金肯定會有,就是多和少的問題。
随着結餘的耗盡、随着年輕人的減少,随着老齡化社會進一步加深,養老金能否維持體面、有尊嚴的老去,仍是不确定的問題。
而2022年4月21日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就是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我看了一下,大體意思就是自己給自己養老賬戶存錢,國家不收你這部分錢的稅,每年限定上限1.2萬元。
憨皮們看着每年1.2萬的上限額度的數字,摸着降薪的腰包、看着物價上漲的标簽,不禁感歎,“體面活、尊嚴老”這個事隻能指望自己啊!
3
其實呢,養老金有幾大支柱、多少結餘、上限是多少對于普通人而言,卵用沒有。普通人就關心兩點:什麼時候退休、退休能拿多少錢?
退休能拿多少,前文已經把邏輯撸清楚了,關于什麼時候能退休,再說說。
從當下情形看,想早退休、早拿錢、早快活的概率會越來越低,國外老齡化國家減緩養老金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延遲退休年齡。
那麼,能延長到多少歲呢?
以隔壁島國為例。2021年4月1日日本将退休年齡由65歲延遲至70歲。我想後續小日本可能會把退休年齡繼續延長,反正你敢活,我就敢延,誰怕誰啊!
至于咱們能延長多久,從現在‘吹風’、‘專家建議’、‘機構預判’的情況看,女性由55歲延長到60歲,男性由60歲延長到65歲是大概率事件。
延長退休年限,對于有穩定工作的人而言,或許不算壞事,老糟頭子還能去單位素餐屍位混日子也挺好,但落到一二線城市的996幹飯人而言,境況就截然不同。他們面臨的情況很可能是:45歲的降薪、裁員、50歲投簡曆找工作的局面。
如果投簡曆有工作,萬事好說,要是簡曆投遞之後都是泥牛入海,可能連續15年繳納社保都成問題,畢竟一二線城市的企業對于40歲女性和45歲男性都是有着年齡歧視的。
更要命的是,如果不僅退休年限延長,連繳納社保的年限也由現在的15年延長到20年,那就讓所有人都感到壓力了。
4
大家猜,這種局面哪個年份出生的人最先踩坑?答案是75至80先, 85和95後。
也就是說75年、80年出生的憨皮,将最先趕上這波退休潮。不僅退休年齡會延長、退休金也會“有限發放”。
80年出生的人,其幸運程度堪比雙色球,不僅趕上了計劃生育政策,還趕上了第一波延遲退休潮,不僅要贍養4個老人,還要有2-3個娃娃讀書,現在更趕上了好時候,終于可以自己養老了。
對于75後的所有人而言,為了這種幸運,真得多吃肉、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命更長些,因為命長才能拿到退休金,才能拿回自己繳納的份額,才能薅下一代的羊毛。
至于“體面活”“尊嚴老”這事就看每個人的想法了,怎麼活都将老去,但要“體面活”“尊嚴老”就隻能靠自己的荷包了。
千萬别對孩子養老這事有什麼幻想,未來人口減少、經濟發展受阻,年輕人之間的競争将愈發激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