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百科中,對于 OKR 的解釋是目标與關鍵結果法(英文 O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的縮寫),是一個明确目标、跟蹤目标及其完成情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但顯然這個定義是很抽象的,讓人看到之後還是一臉迷惑。
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結合自己學習到的 OKR 知識,以及團隊的實踐,給大家介紹一下。
OKR 的“前世今生”OKR 工作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英特爾,其 CEO 安迪・格魯夫在英特爾戰略轉型之時提出了 OKR 的管理模型,确切地說當時還被稱為“ iMBO 即使用英特爾的目标管理法”,也可以看出安迪・格魯夫是在彼得・德魯克的 MBO 目标管理法是從基礎上演變而來的。
據說安迪・格魯夫非常喜歡講課,經常給團隊的夥伴分享他的管理經驗,iMBO 是他的得意之作,當時坐在講台下有一個年輕的工程師約翰・杜爾,他非常認可這種管理模式,并且在工作中踐行,成為 iMBO 的忠實粉絲。
時間進入到上世紀的90年代,約翰・杜爾已經成為了著名的投資專家,在1999年他投資了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谷歌,并把 iMBO 這種先進的管理模式帶給谷歌,并命名為 OKR。于是,OKR 在谷歌兩位創始人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的推動下,逐漸成為了谷歌的管理模式,帶領谷歌實現了“10倍速”增長,使得谷歌名聲大噪。
矽谷其他的企業發現谷歌快速的成長,紛紛研究它學習它,比如亞馬遜、推特、優步等等,OKR 在矽谷逐漸風靡起來。2012年,谷歌的一位經理人瑞克・克勞在網絡上分享了谷歌内部的 OKR 工作方法,一時間被世界各地的企業家、管理者們關注,中國企業也開始逐漸學習起來。
但剛開始的時候總是磕磕絆絆的,國内大多數企業在嘗試 OKR 的過程中都失敗了,真正的轉折點應該是在17、18年前後,國内的标杆企業紛紛開始績效管理的變革,把 OKR 作為績效落地工具,比如小米、百度等等,尤其是2020年疫情爆發,遠程辦公的需求迫使組織管理變革的訴求變大,OKR 出現了“井噴”的現象,各行各業都開始關注起來。
OKR 的思維模型OKR 代表着兩個問題,也是安迪・格魯夫在英特爾轉型時不斷思考的,即:
O 用來明确方向,解決到底要什麼的問題,即常說的“方向不對,努力白費”;KR 用來明确目标達成的關鍵路徑,解決要具體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才能實現目标的問題。我用一個案例來展現一下:
O:擁有一個人人羨慕的好身材
KR1:每天至少完成40分鐘的有氧訓練
KR2:制定健康飲食的計劃,并100%遵循
一個是目标,和一個是實現目标的關鍵路徑(或結果),讓人非常清晰地知道要做什麼。
OKR 管理的特點它将組織的戰略目标分解成一個一個階段性的季度 OKR,通過 OKR 銜接具體的落地執行,并進行過程的追蹤管控,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80%的精力聚焦在20%的關鍵任務上,工作才可能取得較大的進展,所以 OKR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聚焦,2-5個即可。像我所在的團隊,通常隻有1-2個 OKR,我們發現工作的清晰度、效率提升的很明顯,不再會糾結與做一些當下不重要的事情,每個人都得到的解放。
溝通障礙可以說是組織中非常普遍的問題,所以 OKR 非常關注内部的溝通協同,比如通過開站會、周會、複盤會等方式,或者是通過系統、共享文檔等同步當前重要的工作信息。但我感覺本質上還是要改變每個人的習慣,管理者能不能經常向下溝通,員工能不能主動地向上溝通,這是一種思維和文化轉變的過程,難度不小。
這個是我認為和其他績效管理工具最大的不同之處,OKR 希望每一個人定一些有挑戰的目标,不希望人人躺平,但這塊就産生了一個現實問題:如何挑戰目标沒有達成怎麼辦?雖然很多團隊會強調 OKR 的完成與否不會和績效挂鈎,但績效評價的結果是靠人來實現的,有主觀的地方一定會有不合理,究其根本,其實也是思維和文化的轉變問題。
說實話,關于這一點更清晰地歸結于管理者的領導力問題,有些管理者帶的團隊就是朝氣蓬勃的,而另外一些則顯得死氣沉沉,在 OKR 中有一點我非常喜歡,就是它強調認可,這種認可不是發個年終獎、評個最佳員工,而是可以做到每天都認可,比如點個贊、口頭表揚等,又有誰不願意被贊美、被認可呢?但恰恰相反的是很多很多的管理者隻會找問題。
想要實現這些,絕不是一次兩次的 OKR 管理就能實現的,它是需要通過不斷地執行來實現組織管理思維和文化的升級,觀念不改變,隻學習 OKR 地形,最後的結果100%會失敗,事實也證明絕大多數團隊都不了了之。
OKR 的管理流程文章最開始的時候,就介紹了 OKR 是一套明确目标、跟蹤目标以及具體完成情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它其實指的是什麼 OKR 管理的三個階段:樹目标、抓過程、要結果。
你平時會更關注哪個階段?肯定是樹目标和要結果,月初的定一個 Flag,月底的時候看看有沒有實現,那為什麼不願意關注中間的抓過程,是因為它太難了,需要我們不斷的克服障礙、不斷的思考,這和人的天性是相悖的。但成長不就是一個反人性的過程嗎?
這個過程是需要持續的,比如要每天問問自己做什麼、為什麼做、怎麼做,結束後還要反思一下有什麼收獲。你可以把它比作是一個習慣養成的過程,你就知道它有多難了,更何況是一個組織。
過程的管理需要領導力的提升。什麼是領導力?其實就是如何安排工作、如何激勵員工、如何開好會等等,這是需要通過學習科學的方法并加以練習的,比如 GROW 的提問方法。
如果你在使用 OKR 的時候,疏于了過程的管理,那它就會變成隻關注目标和結果的 KPI 。
總結用 OKR 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了,對于組織而言,我的感受是它給我們提供了一種精細化運營的管理手段,讓我們聚焦重點,讓我們更加積極,組織的發展更加穩健;對于我個人而言,它是讓我現實快速成長的一個工具,讓我學習到了先進的思維理念,改變了我的認知水平。
我相信 OKR 一定是未來管理的趨勢,因為“有過程才有結果”,過去粗放式要結果的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适合當下精細化的管理要求,每一個組織和個體都會朝着這一步走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